章莆叔比父親小二歲,父親二十七,他二十五,那學校名叫“五七中學”。章莆叔怎的會有辦學校的思想,我不知道。年輕人都會有個理想吧,能讓故河口的孩子們上學就是他們的理想。也是遇著了好機運,上麵下達了這個辦學的文件。但想故河口的孩子們上學真是太難。上完了小學想上中學也沒地方上。所以,故河口的初中生都少。故河口辦所中學真是很迫切的需要。
父親與章莆叔因為同樣的理想結靶子拜了兄弟。章莆叔稱父親為大哥,我們姐妹叫他為叔。章莆叔常來我們家,每次來,祖母都很高興,把家裏的好菜都做出來吃。章莆叔高聲的叫祖母為伯母。在祖母心中,父親就是個幹大事業的人,該跟這樣的知識分子在一起。
母親也極願把準備好的碟子菜拿出來叫祖母切上。因為章莆叔來訪多在正月,學校空閑的時節。碟子菜在鄉下貴客來了才有得吃。章莆叔算是貴客。與父親商議辦大事的人。鄉下人稱吃碟子菜的餐為喝小酒。表示特別的尊重。父親與章莆叔就那樣邊吃邊喝邊商議事務。說白了,就是喝空酒,碟子菜是擺著好看不能吃的,一碟子裏幾小片。倘使哪個不懂規矩的來客,吃掉了整盤的碟子菜,回家是要遭家人教訓的。章莆叔很斯文也懂這些風俗。母親或也知道他不會吃,才拿出來。
再有嬌客來了,譬如新女婿這樣身份的,也會擺上。不光母親有這個習慣,而是故河口的風俗。外加幾大盤白蘿卜搞肉或紅蘿卜搞肉,大白菜下清湯,那才是真正吃的菜。什麼豬肝豬腰子啥的,切得象藝術品,擺在碟子裏象花。隻是吃不得。說起來真是有趣的風俗,熬煞了好吃人的嘴。做客的見著主人擺上碟子菜,心中自是非常感激,竊喜把己當作了貴客,然後遇到人家到他家去,一定設法還上。不能吃的原因,是因那時經濟條件太差,幾家共同殺一頭豬,豬小貨希幹精貴。但過了正月,碟子菜就可以吃掉了,無疑那是孩子們的節日。
往後經濟條件好些了,那些規矩便消失,也沒有吃碟子菜的餐了。就是一個大盤子裝上,想怎樣吃都行。也從此少了份鄉間待客的尊重氣氛。
後來學校來個年輕人,姓馬叫客銀,聽去似乎與祖父是兄弟,同了中間的客字。當然馬客銀不會自稱長輩,與父親,章莆叔也結拜成兄弟。他最小,叫父親為大哥,叫章莆叔為二哥,他們三是五七中學的“開國元勳”。
馬客銀住在沙口村前麵的老一隊。有個會畫畫的兒子,後還跟三姐搞過戀愛。隻是他們家嫌三姐的腿痛不同意。我們家也因馬客銀的老婆是個半神經而不樂意。兩廂不情願。最終三姐的終身大事是從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招了門女婿。三姐的脾氣是天下少有的溫和,也隻有她不會違抗父母的心意,順著父母的心意。
馬客銀高高瘦瘦,天生的畫家,披著根黑色圍巾,很有些文藝氣質。據說數學非常好,自學成才,來五七中學是當數學和美術老師的。他老婆之所以被人稱做半神經,是因她一天到晚啥事都不做,就跟在馬客銀屁股後罵罵啼啼。人就給她取了個綽號:半神經。長得還算嬌小玲瓏,是馬客銀的表妹,從小青梅竹馬,兩人感情非常好。但從結婚後,感情似乎不那麼好了,兩人也從沒分開過,隻是一個人跟在另一個身後不停的叫罵。據說是喜歡過度,而導致的輕微神經失常。而馬客銀麵臨他老婆的叫罵,總是一股悠然的神情,那股悠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微笑。隻是他並沒有微笑,但也是不惱吧。
章莆叔個子矮胖,目光如注,具有遠見卓識,當了校長。父親水平低,教不了書,可社會經驗豐富辦事能力強口才好,會做思想工作,便當了教導主任。這是他們最初開墾中學時的分工。
學校未建成之前,他們不分晝夜的在長滿了鋼材的墓地上開墾。晚上回家了,還點著油燈,一商討就是一通宵。母親嫌他們點燈燒了太多的油,心底不高興。其實也不是因為燒了油,而是擔心父親的身體熬不住。可父親總說自己還年輕,一條命是國家給的,要還回給國家。後來索性就在工地上搭起了棚,把那裏當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