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部分 成長壯大 成長壯大(3)再見母親(1 / 3)

對於振華來說,在充滿危險和意外的戰爭年代,除了重新找到未婚妻瑩瑩之外,還有一件令他倍感幸福的事情,那就是能夠再見到母親。

也許與父母的久別重逢是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幸福的事情。

瑩瑩曾經的信件和振華寄回的玉佛,隨著抗戰形勢的好轉也都終於送到了母親的手中,後來母親也都知道了孩子們的安全與婚事,心中十分高興與舒心。

但在母親的心中,她還是想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們。

母親一生操勞,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可抗拒地一天天變老,而抗戰歲月到底何時才能結束,誰也不知道。

自振華上次離開家門,已經6年有餘,兒行千裏母擔憂,即使已身為偵查連長的振華還永遠都是母親的孩子。尤其振華與瑩瑩已經成婚,母親想在自己還能走動的時候,親自去看看他們。

而振華和瑩瑩又何嚐不想念母親呢?

振華和振紅算是母親一個人養大,瑩瑩也從小就把振華娘當做親人,而現在的瑩瑩在世上更隻有振華和母親兩個親人了。

兩個孩子成婚之後,也想著能夠回家看看母親,也想著能夠在身邊好好孝順母親,讓她老人家好好享享福,可同為軍人的兩人,在特殊的抗戰歲月裏,卻無法實現這份孝心。

組織上對於這件事情也進行了充分的研究與考慮,無論是部隊裏的幹部還是戰士,誰不想再見見自己的父母呢?

但忠孝兩難全,別說偵察連長振華了,就是高級軍官將領也難有機會回家盡孝。

服從命令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振華夫妻暫時還得不到批準,但他們自然毫無怨言。

但夫妻雙方都在部隊奉獻,而且是軍分區樹立的典型,組織上也必須從其他方麵進行考慮,振華是回不了家,但其母親到是可以來隊。

深明大義的母親也一直是這樣想的,兒子兒媳婦在軍隊為國家為人民吃苦受累,她做母親的打心底支持,而且更要用實際行動表現,所以她決定自費去部隊看望兒子兒媳婦。

組織上對於老太太的這一決定很感動,一路上也力所能及地引導路線、安排住宿、保護安全。

兩個多月後,按照預定的時間,振華和瑩瑩一早來到根據地的接應點等待。

振華是伸長了脖子墊起了腳尖,不停地向遠處看。

他太激動了,他也無法不激動。

6年前的一別,振華就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母親,再回家鄉,而現在已經有些年邁的母親竟獨自一人千裏迢迢地來看望自己。

振華是自己走過那條北上之路的,一路上不知死了多少回,吃了多少苦,雖然現在抗戰形勢好多了,加上還有地下黨的照應,但年邁的母親一個人定是吃了太多的苦。

的確如此,但更像振華當初尋找瑩瑩一樣,再大的苦再難的路,隻要母親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內心就充滿了力量。

模糊的人影在遠處的小山坡一點點出現,是的,應該就是母親。

振華和瑩瑩奔跑過去,和母親越來越近了,心中也越來越激動和急迫。

三人相見,振華緊緊地握住母親的手,瑩瑩輕輕地挽著母親的胳膊,母親是一會慈祥地摸摸振華的頭,一會高興地摸摸瑩瑩的臉。

三人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各自的眼中也都飽含激動的淚花。

在去往駐地的路上,瑩瑩和婆婆是有著說不完的話。

瑩瑩:“娘,我和振華天天盼您,可總算把您給盼來了!”

母親露出高興的笑容,顯得還是那麼的有活力:“我也想你們啊,你們在外的這幾年,我是天天跟菩薩祈禱,看來菩薩還真是顯靈了,保佑了我們這些好人!”

振華:“是啊,娘您不是早就說過,好人總歸有好報。”

母親繼而笑著問到:“振華,成親之後你沒欺負瑩瑩吧?”

振華笑著答道:“哪敢呢?她不欺負我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