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必先歲氣,毋伐天和(2 / 2)

這是一種用藥的境界,蒲老素來主張用藥如用兵,貴精不貴多。所以他通常都是六七味藥,少則一二味,至多不超過十二味。

他能做到輕劑也能治重病,小方也可治大病。而且他很擅長用便宜的藥來代替昂貴的藥,而保證藥力不變,因為這樣能幫患者省錢。這並不僅僅是醫德,更是用藥的境界!

白大夫有些不信,但是目前這個方子應該是最好的了,而且也比較穩妥!

最後商量了一下,選用了蒲老的方子,至於效果怎麼樣,還要等用藥之後的結果。

蒲老帶著人出來了,稍稍安慰了一下患兒奶奶,他們幾個人就走出去了。

出去之後,蒲老還皺著眉,他又提醒兩人道:“你們兩個,一定不要搞學派之爭那一套。”

許陽和高華信同時一怔。

蒲老接著道:“不管是‘六經’、‘三焦’還是‘衛氣營血’的辨證,都是說明了省裏之體用,病理之變化,這三者都是可以融會貫通的,相互為用的。”

“尤其是‘傷寒’、‘溫病’和‘瘟疫’,實際上是一源三支,不是流派之爭,而是不用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發病原因下的產生的治療方法。”

“傷寒詳盡於寒,而少於溫,這是那個氣候條件下的原因!溫病學說,也是在傷寒的基礎上發展了溫病,它是離不開傷寒的理法方藥的源頭的。”

“所以啊,你們要掌握好這些,以後治療這些外感熱病的時候,就不容易犯錯了。就算是嚴重的急性熱病,你們的療效也會很好!”

許陽聽得微微頷首。

高華信有些疑惑地問:“師父,剛剛您說的這個病人感受冬溫,就是從這裏麵判斷出來的嗎?”

蒲老走出了醫院大門,抬頭看了看已經是寒冬的北京城,他嗬嗬笑了笑,說道:“內經上說‘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治病用藥要因人因地因時製宜。”

“一切外感疾病,都是天地自然令人生病。人生天地,因順應天地而生。若病了,自然也應該遵循天地的規律。”

“所以一定要掌握五運六氣學說,還有季節氣候天氣的變化。就像去年夏天,我還沒來北京,成都麻疹流行,許多小孩都病了。”

“大多數醫生都用了辛涼宣透法治療,但是並沒有用,諸位同道都束手無策。我思考之後,發現去年暑期,成都大雨連綿。”

“街上積水多日,老弱小兒日夜坐在床上,不敢下地。成人尚可忍受,但小兒體弱,怎經得住暑熱雨濕之侵襲。”

“所以暑期一過,將近琉球,濕熱蒸發,小孩果然發燒,麻疹皮下隱伏不透,此乃暑季多雨,濕遏熱伏。我後用通陽利濕之法,很快就控製了病情,效果極好。”

“而後,成都的同行都用了我的方子和治療經驗,紛紛效仿。而後這次麻疹之疫,就這樣被我們控製住了。”

蒲老說的雖然平淡。

但許陽和高華信卻聽得有些熱血。

控製疫情啊,什麼是疫情,難治的才叫疫情啊。一上來就能控製,馬上能治好,那還有什麼好疫情的。

那麼多人同時生病,醫院診所躺滿了病人,同行同道束手無策,病人岌岌可危。這時候大醫出世,控製疫情,救人性命,這種成就感,是別的不能比的。

高華信有些驚愕地看著蒲老,道:“師父,原來你也會治疫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