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結局(1 / 1)

半個月後,趙承、謝旗等人來懇請張豐稱帝,說這是民心所向,也是將士們的想法。

現在天下太平,也沒有人反對張豐,的確可以稱帝了,經過幾次婉拒,趙承和謝旗等人則不斷懇請後,張豐最終決定稱帝。

三天後,張豐登台祭天,昭告天下,西楚改成大楚,以後就是大楚天下。

張豐則是大楚的皇帝,除了大赦天下之外,也給很多功臣加封。

劉季知道了張豐稱帝的事情,心痛不已,本來是他應該稱帝的,結果變成了張豐,機會一錯便不再來。

雖然張豐沒有殺他,並且給了他一棟宅子,但是沒有任何的權利,讓他非常的落寞。

百姓們聽到這個消息後,則非常的高興,因為張豐做了很多對他們好的事情,做了很多實事,被他們愛戴。

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敲鑼打鼓,像是在過年一般。

幾天後,張豐將遷都的事情也確定好了,都城定在荊州長沙郡,因為他後世的家在長沙,所以把都城定在這裏,至於鹹陽,他不打算考慮了。

雖然建都在後世北京城的位置也不錯,但是現在的北京故宮的位置還沒有發展起來,真要建都在北京的話,可以等以後道路方便一點,再遷都那裏。

這個時代實在是太窮了,張豐要把它們發展起來,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張豐雖然當了皇帝,但也不是待在宮中不出去了,而是每找一段時間就出去微服私訪,了解百姓的生活,看看各地的官員盡不盡責。

現在大楚國的商業非常的發達,商人非常的多,競爭大,所以社會也發展的特別快,水泥之類的也被研發了出來,開始大肆修建水泥道路和紅磚房等等。

當然,大楚國也不是絕對的安全,匈奴人一直對大楚國虎視眈眈,時不時的襲擾邊境,其它接壤的一些部落倒是非常的安穩,這些都是小部落,自知不是大楚國的對手,根本不敢進攻,不過張豐知道,在那很遙遠的地方,還有強大的勢力,一旦被他們發展起來,大楚國可能都不是對手。

不過,張豐眼下最要消滅的是近處的外患,而不是特別遙遠的地方的,不擊敗匈奴大軍,大楚國強大也就算了,可是一旦衰落下來,他們就不是簡簡單單的試探了,而是大舉進攻大楚國,燒殺搶掠,百姓死傷無數,辛辛苦苦建立的太平盛世,可能毀於一旦。

所以張豐決定主動出兵鏟除匈奴,不管匈奴現在是不是還不敢進攻大楚國,但是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知道匈奴人是一定會進攻大楚的,所以盡早將他們消滅,超出後患,還有一些可能成為後患的部落,張豐準備將他們全部鏟除。

一年後,大楚國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管是社會的發展,還是軍事的發展,都有了一個大的進步。

張豐命令夏青為統帥,進攻匈奴,有紅衣大炮和火銃做兵器,匈奴大軍根本不可能是對手。

半年後,匈奴徹底被掃平,又過了一年,各個可能成為後患的部落,全部被掃除,大楚國的麵積又擴大了不少。

五年後,張豐的水師開始進行遠征,要掃平四海。

二十二年後,張豐將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張語,自己則退居幕後,當起了太上皇。

他製定了一條不可更改的命令,就是每一代帝王最多當三十年皇帝,之後必須傳出帝位,因為這樣才有人約束新皇帝,不至於新皇帝成為昏君和不作為,在暖閣裏也掛了一條橫幅,寫著:“得民心者得天下。”警告新皇帝,民心是最重要的,要多為百姓做好事。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