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中國人民誌願軍第20兵團某連在無名高地已經堅守了一天一夜,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瘋狂的進攻,他們雖已傷亡過半,但士氣高昂。連長潘大海瞪著牛眼在陣地上高呼:“我們尖刀連是打勝仗的鋼鐵連隊,同誌們,堅持住!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天空傳來了一陣轟鳴,幾架敵機嚎叫著飛了過來,潘大海命令戰士們在戰壕裏隱避,自己抱著機關槍打飛機,飛機下的蛋在他的身旁接連爆炸,氣浪將他掀倒在彈坑裏,飛濺的泥土和石塊瞬間將他掩埋,待戰友們把他救出來時,一個大彈片已插進了他的肩頭。
渾身是血的潘大海看著被炸的七零八落的戰士肢體,憤怒地罵道:“狗日的美國鬼子,你仗著武器好想打垮我們,沒門兒!我們不怕你!我們就是不怕你!我們一定要把你打回老家去!”
他在心裏呼喊:“我敬愛的祖國啊,請你趕緊造出能打飛機的好武器吧,讓你的兒女少流血,少犧牲,支持我們多打勝仗啊!”
第1輯 回國學習 神秘西行
1958年3月初,一列悶罐子列車在夜色裏飛奔。誌願軍將士身穿皮大衣,頭戴皮帽子,全副武裝坐在地板上打瞌睡。潘大海瞪著大眼珠子,耳畔再次回響回國前周總理的講話:“從朝鮮撤出,不是說你們的任務減輕了,不要以為可以回國休息一下了,回家走走,休息休息,玩耍玩耍,這不是毛主席的思想,不是中央的方針,比如毛主席打仗的方針。你們曉得,一個任務完了,休息幾天,馬上又有第二個任務交給你們。我們緊跟要有新的軍事工作等待展開,你們不能鬆懈,要迎接新的艱巨任務,這樣你們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光榮的誌願軍,也稱得上中國人給你們大家的尊稱——最可愛的人。你們不僅要在朝鮮是最可愛的人,回去也要做最可愛的人。”
潘大海固執地認為,軍人的天職就是打仗,而且是打勝仗!所以,這個新任務肯定還是打仗,可是跟誰打仗呢?他怎麼也想不出來。
兩天後的傍晚,列車喘著粗氣停在了北京豐台的老火車站,空蕩蕩的站台上沒有歡迎誌願軍英雄勝利回國的人群、鮮花和鑼鼓,隻有漫天飛舞的雪花靜悄悄地迎接著英雄兒女的歸來。
誌願軍將士全體下車,集合,列隊,點名,重新整隊,井然有序。
不久,嗅覺靈敏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向白宮呈送了一份報告,內稱,中共駐西海岸的誌願軍第20兵團突然於近日秘密失蹤,現去向不明……
豐台郊區的一間小平房,住著年青的農村婦女金小妹和她兩個兒子,大的五歲,小的兩歲。晚上,她把孩子們哄睡後洗衣服,在火爐前把衣服烤幹後剛要躺下,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她點燈開門,看到門外有個“雪人”咧著大嘴在衝她傻笑,她立即把“雪人”拽進了家門。
她哭著對“雪人”說:“你,回來了?”
“雪人”笑著對她說:“我,回來了。”
她幫“雪人”掃去身上的雪花,“雪人”立刻變成了威武的軍人,軍人走到床邊俯下身子看孩子,看了這個看那個,嘿嘿直樂。她要幫軍人取背在身上的背包和槍,軍人說:“不用了,我馬上就得走。”
“去哪兒?”
“保密。”
“去幹啥? ”
“打仗。”
“跟誰打仗?”
“保密。”
“我去給你烙張餅。”
“有現成的吃口就行。”
她拿出兩個冷窩窩頭遞給軍人,自己站在一旁眼淚汪汪地看著他,他的眼睛還是那麼大、那麼亮,人卻比以前黑了,瘦了,但還是那麼的結實;軍人一邊啃著窩窩頭,一邊瞪著大眼睛細細地端詳她,她還是那麼耐看,圓圓的臉上,一對黑黑的眸子裏閃著淚光,那模樣讓他心動。他狠了狠心,吃完窩頭後立即走出了家門,她流著淚緊跟在他的身後。
他對她說:“帶好我的兒子,這是我交給你的任務。”
他擁她入懷,親吻完她臉上的淚珠,轉身就走。她流著眼淚凝視著他的背影。待他完全消失在雪夜裏時,她向著寂靜的夜空呼喊:“潘大海!你的仗啥時候才能打完啊?”
天剛亮,全副武裝的潘大海來到持著雙崗的大門前,他掏出介紹信給哨兵,哨兵看後給他敬禮,請他進去。
他走進院子裏的一個老式樓房,上樓,走進一個大房間,房間裏有幾個身穿陸軍、海軍、空軍軍服的軍人立正給他敬禮。
他擺擺手說:“不用客氣,我是來報到的。”他們說:“我們也是來報到的。”他問空軍上尉:“你是空軍?”空軍上尉說:“是。”他問海軍中尉:“你是海軍?”海軍中尉說:“對。”他看到有位漂亮的女少尉驚訝地自言自語:“怎麼還有女的?”
報到完畢,他們列隊向小禮堂走去,小禮堂的四周戒備森嚴,布滿了持槍的崗哨。
小禮堂裏坐滿了身穿各軍兵種軍裝的男女軍人,首長在台上講話:“同誌們,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軍事封鎖,為了增強我們的國防力量,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我們必須要把1059搞成!我命令你們要用這三個月的時間,把1059技術給我吃下去,消化掉,長成肉……”
潘大海悄聲地問坐在身邊的空軍上尉:“1059是啥?”空軍上尉沒搭理他。
首長繼續說:“吃下去,就是把1059勤務指南一字不拉地讀完讀懂。消化掉,就是要弄清工作原理,長成肉,就是要編寫出測試發射的操作規程,把她變成自己的東西。大家要把這次的學習任務完成好,考試不及格者不得參加試驗任務!”
潘大海茫然地跟大家一起鼓掌。
第二天,潘大海和“三軍”就坐在了明亮的教室裏,一位陸軍中尉站在教室的講台上對大家說:“我姓孔,叫孔文,我是咱們班的班長,老師根據每個人的文化程度分了三個學習小組,現在請大家按照學習小組的名單重新入座。”
在他的指揮下,空軍上尉羅恩澤、陸軍上尉潘大海、陸軍中尉孔文、陸軍少尉斯小川、小青(女)等七人坐成了一列縱隊。
孔文說:“這是第一學習小組,組長由羅恩澤同誌擔任,羅恩澤同誌有文化,是大學生。”潘大海小聲嘟囔:“有文化就了不起呀?他打過仗嗎?”
三個學習小組組合完畢,蘇聯大尉教員帶著中方翻譯走了進來,他翻開教案開始講課,他說一句,站在一旁的中方翻譯給他譯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