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火爐南昌(1 / 1)

本書開篇,鄙人要向各位讀者朋友介紹一個地方,一座古城,南昌。南昌有洪城、豫章、洪州,隆興等別稱。

洪城有七門之說,七門為:進賢門,位於老城最南端,惠民門:廣潤門:章江門:位於老城最西端,德勝門:位於老城最北端,永和門:順化門:老洪城人有“七門九洲十八坡”之說,“七門”就是指洪城的七座城門,因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不同習俗,民間有民謠流傳至今:“推進湧出廣潤門”、 “馱籠掛袋進賢門”、“接官接府章江門”、殺進殺出德勝門”、“跑馬射箭順化門”、 “挑糧賣菜惠民門”、“哭哭啼啼永和門”。 廣潤門一 帶是尚商家雲集之地。

“九州”是指洪城城郊河道汊縱橫,與環繞周圍的江河互相溝通,因常年泥沙衝擊而形成的大大小小的九個沙洲:官洲,潮王洲,打攬洲,新祺洲,揚子洲,風凰洲,裏洲,觀洲,黃泥洲。“十八破”是根據街道地勢的高低,開頭及在洪城內的位置而得名的十八個地名,

言歸正傳,鄙人要說的是西曆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在洪城發生的故事 。這時候正是中國農曆的六月,要說天氣熱,此時正是夏季高溫季節的熱中之熱。又加上洪城有“火爐”的俗稱,為江南三大“火爐”之一,其炎熱程度可以想象。二十七日這一天,洪城是持續高溫的第二十五天,整個洪城象一個巨大的蒸籠,數十萬人無可奈何地忍受著高溫的煎熬。《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老先生在寫到天氣炎熱的時候引用了南宋吳七郡王的八句詩,詩曰:

玉屏四下朱闌繞,簇簇遊魚戲萍藻。簟鋪八尺白蝦須,頭枕一枚紅瑪瑙。六龍懼熱不敢行,海水煎沸蓬萊島。公子猶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紅塵道。

施耐庵老先生評說道,這八句詩單題著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孫在涼亭上水閣中浸著浮瓜沉李,調冰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熱;怎知客人為些微名薄利,又無枷鎖拘縛,三伏內,隻得在那途路中行。

施耐庵老先生還引用古人另外八句詩道:

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紅爐中。五嶽翠幹雲彩滅,陽侯海底愁波竭。何當一夕金風起,為我掃除天下熱。

話休絮煩。卻說七月二十七日這一天,人們對毒日的怨恨更加強烈了,賭不住嘴巴的人不時用惡毒的語言對高懸天空的日頭發出一聲聲詛咒,但是沒有用,日頭仍然用火一般的光芒炙烤著大地 ,並且不斷向空氣中釋放出巨大的熱量。空氣幾乎凝滯了,所有的狗都變成了懶狗,躺在陰暗處伸出舌頭喘著粗氣。街道上的商販已經沒有心思考慮發財,人們把身上的衣服已經減少到僅僅能夠避羞的最低需要。男人們放倒身子躺在涼床上扇著老蒲扇,女人們坐在竹椅上一邊搖扇子一邊不停地拿著小手帕擦汗。但是在所有的人群中,最無奈的是當兵的,其中最最無奈的又是那些站崗放哨的哨兵,盡管身上汗水如注,但是他們依然需要穿戴整齊,一絲不苟地站在火一般的日頭下麵履行他們的職責。

由於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發生了一係列重大政治事件,洪城的局勢空前緊張起來,蔣總司令已經嚴令龍城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江西省政府主席、龍城政府第五方麵軍總指揮朱益之對洪城的治安措施立下軍令狀,務必將亂民暴動防患於未然。

盡管朱益之費盡心機做好了洪城的安全保衛工作,但是他不知道,此時的洪城已經是一個火藥桶,隻要爆出一顆火心,這個火藥桶就會燃燒起來,甚至會讓整個洪城毀滅於火藥桶的大爆炸。

此時正是午時三刻,白花花的日頭炙烤著大地,道路上雖然行人稀少,但是也有稀稀拉拉行人。此時在永和門外麵來了三個人,前麵的人提一個脹鼓鼓的大包,頭戴氈帽。中間的人扛一口皮箱,走在最後麵的人沒有帶行李,戴著禮帽,一邊走路一邊搖著扇子。三個人離城門口越來越近了,扛皮箱的人已經把皮箱放下來用手提著,戴上了氈帽。眨眼間三個人已經到了城門口停了下來,二人放下包和皮箱站定,戴禮帽的人走到前麵。城門口兩排守門軍士如臨大敵般的強打精神把身子站了個筆挺,一齊用盤查的目光審視著三人。三個人對目前的緊張局麵似乎並不在意,旁若無人般的把目光投向城門口的對聯。

要知道是一副什麼對聯,請看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