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三天的血管畸形手術,讓陳群和東方大小姐做得天昏地暗。不過兩人可是剛剛結婚,老太太和老丈母都在這裏,心疼大小姐太過勞累,於是就直接過去祥雲醫院大領導的辦公室坐了半小時,於是夫妻兩個的手術時間就給限定死了,隻能早上八點做到晚上八點,一天隻能安排五起介入手術,過時就直接讓黃海濤過來趕人,倒是弄得小兩口哭笑不得。
但十多個手術下來,陳群已經製定出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方案,提交給了醫院的手術小組審核,準備過年後就在幾個科室推廣開來。
倒是一心關注雙胞胎鏡像綜合症的薑明,好像在這幾天的研究中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姐妹倆學習說話的時候,學最新的詞語效率更高,要是她們感興趣的物體,效果更是棒棒的,假設是小老師楊依雲也一起感興趣喜歡的,那就是三四遍就教會了。
幾天觀察的結果下來,薑明給鏡像綜合症下了一個有趣的結論,那就是“喜新厭舊”,凡是新鮮的實物詞彙,姐妹倆要快的多;但對於那些抽象的名詞,如“思想”,“祖國”,“邏輯”之類的,幾乎是效果最差的。
至於另外一個發現也是非常有趣,就是姐妹倆的鏡像感應,不適用於複習和反複練習,好像過了新鮮勁頭後,就不會出現鏡像反應。
這個發現從某個方麵也印證了姐妹為什麼會鏡像那些古古怪怪的疾病一樣,隻鏡像過一次,那就不會鏡像第二次了。
這或許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姐妹倆都體驗過了昏迷瀕死,那說明她們再次感應這個德時候,就不會繼續模仿了。當然,這僅僅是理論上的,這時候姐妹倆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意識,神經還沒有生長完全,誰也不能擔保姐妹倆會對其他什麼東西好奇,然後又模仿上了。
隻是孩子本來就小,神經係統沒有發育完全,再加上注意力也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姐妹倆學說話的科學試驗,在進行了幾天後,效果就是每況日下,後來一天根本沒有新鮮的東西教給她們,自然也沒有學幾句就會的現象出現。
但縱使如此,姐妹倆跟著小依雲學了幾天,可以說比起其他同齡小朋友來說,隻能用天縱奇才這幾個字形容,都能說幾百個詞語,尤其對各種可愛的動物特別感興趣,一看到基本都能叫出名字來。
這樣的結果,就連兒科專家都是大喊厲害。而且姐妹倆再音樂上也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還自創一格的發明了用小腳腳彈鋼琴的法子,沒事就會亂踢亂踹,要發出一點聲響出來。
對於姐妹倆出色的表現,不要說張玉琴這個當媽的,就是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的老太太都是十分高興,天天陪著一起帶小孩子。
薑明見這次研究的進展算是不錯,也知道繼續研究下去是沒什麼效果,也就停止了研究,重新回到醫院的正常工作上。小依雲當然也得到了一份長期的工作,就是充當姐妹倆的小老師,張玉琴更是在家裏給楊依雲和小杜雅準備了兩個小孩子的房間,看樣子是準備將這兩個孩子也當幹女兒養。
眼看著元旦再次來臨,醫學研究中心因為小兩口新婚燕爾的關係,也停止了送病人過來,至少讓人家結婚都在加班的好醫生好護士享受一點清閑時光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