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寒風蕭蕭,冰冷刺骨。
隨風遊蕩的雲霧夾帶著陣陣白雪掠過山頂。那雲霧活像滔天的海嘯,隨時都想把大山按住,然後碾碎、吞進肚裏;然而,這座雄峰頂天立地,巍然不動,傲視著想要摧毀它的寒風。積雪在它的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冰川,白白的積雪和曆史的長河凝固在了一起,慢慢地向低窪地帶湧動。
大清同治初年的一個冬天,外蒙古布爾罕山麓發生了一次慘烈的戰鬥。在這塊不大的戰場上,狼煙四起,屍體遍野;受傷倒地的戰馬不斷發出哀鳴,幾麵燒的殘缺不全的綠色大旗歪歪斜斜地插在堅硬的土地上……
山腳下,排列著一個個臨時搭建的蒙古包。那是外蒙古庫倫大臣、將軍,以及養尊處優的蒙古紮薩克王爺們指揮作戰的地方。看樣子,這些蒙古兵已經圍了這裏很長時間了。
布爾罕山頂一塊突兀的巨石上佇立著一位威武不屈的老者。麵對著凜冽的寒風,老者毫不畏懼,一雙有力的雙眼凝視著山下的蒙古兵;那目光像一把利劍。他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任憑寒風像皮鞭般抽打自己,盡管那渾身上下的刀傷疼的直鑽心。
老者像一尊雕像、一個戰神,似乎與布爾罕山融合在了一起。
巨石下,半躺著幾十個征戰了上千裏的回漢兩族戰士。他們都是在陝甘一帶衝殺出來的。這些人渾身沾滿了血跡,無法辨清戰衣原來的顏色;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裏,這些衣衫襤褸的人大概活不過今天了。
幾隻蒼鷹在頭頂上盤旋著,等待著這些人倒下去。
山下,那些外蒙古庫倫大臣率領的土謝圖部和車臣部二十七旗的蒙古旗兵,來勢洶洶。蒙古兵們能清晰地望見籠罩在雲霧當中的那尊好似蒙古戰神的老者;因為畏懼,蒙古旗兵都在徘徊不前。
剛剛不久,好不容易將他們打下去,老者身邊的戰士所剩無幾了。自己四個武功絕倫的弟子還能拚上一陣;不過,也都是傷痕累累;四徒弟已經身負重傷,難以上戰場了。幾個戰士撿來了一堆枯木想要取暖,費了好大力氣才點著,但很快被肆虐的寒風無情地撲滅了。他們無法取暖,也無法進食。
不能就這樣毫無意義地死在這兒!
老者對自己的大弟子說了話:“你負責在這裏緊盯著蒙古兵。如果他們攻上山來,你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們打下去!”
老者的大弟子知道師父要去幹什麼,他毅然道:“師父,您放心!我一定頂住!”
老者的其他兩個弟子也圍了過來:“我們師兄弟幾個一起協助大師兄,您老放心走吧!”
老者點了點頭,提著兩個沉重的包裹走了。
布爾罕山是蒙古人心中的聖山。
這座聖山橫亙於外蒙古中部,連綿數百裏;它山體高聳,人跡罕至,山頂積雪終年不化。傳說那個威震四海的成吉思汗死後就葬在了這個地方。如果不是庫倫大臣威逼的話,那些蒙古兵是絕對不敢、也不能踏上這座聖山的。
老者憑借深厚的內力,拖著兩個沉重的包裹在積雪和陡岩之間騰躍。但大雪狂飄,寒風肆虐,人,根本睜不開眼睛。找了好久,終於在一片崖壁上找到了一個絕對安全的小洞。他跳到了小洞前一塊不太顯眼的岩石上,觀察了一通之後,將一個裝滿奇珍異寶的袋子扔了進去。但要扔另一個袋子時他又有些猶豫了。老者蹲了下來,從袋子裏掏出一隻精美的木盒,他想看最後一眼。
他慢慢地打開木盒凝視著。
盒子裏麵是一封玉璽,是那個失傳了很久的和氏璧玉璽,真正的國之重器、皇家禦物;它的一個角被摔掉了,那裏鑲了一點金子作為裝飾。這封玉璽,自打元順帝帶著它逃到漠北以來,中原的皇帝就再也沒能擁有過它。盡管明清兩朝的皇帝們製作了一封又一封的玉璽,但都沒有它正統。他們不得不懷著強烈的占有欲,一次又一次地派遣皇宮大內侍衛們奔赴漠北尋找;似乎沒有它,就會讓天下的百姓嘲笑為“白板皇帝”,甚至是皇位難以坐穩似的。
他們費盡心機,找了幾百年,都沒有得到。
現在,和氏璧玉璽卻在自己的手裏。它對自己究竟有什麼用處呢?沒有,一點都沒有;但山下的庫倫大臣想得到它!滿清的皇帝們想要得到它!!
老者將木盒蓋上,鄭重地放進了洞中。接著,他又從袋子裏掏出了一對閃著金光的金屬物件;物件是長條形的,頂端刻著一尊惟妙惟肖的猛獸。這對金牌一雌一雄,上麵刻了些蒙古文字,這是成吉思汗時代的調兵符。當年,成吉思汗就是憑著它調集大軍東征西討,進而建立橫跨歐亞洲的蒙古帝國的。
這件器物,蒙古紮薩克王爺們更想得到。
決不能讓這兩件神器落在壞人手裏!更不能讓山下的庫倫大臣得到!!
老者歎了一聲,剛要將金牌放進那個小洞。突然,他想到了一個危險的問題:這兩塊調兵符湊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把他們放到一起,如果讓山下的這些人拿到可就前功盡棄了。不能將它們放到一起!老者拿起其中的一塊放在了懷裏。然後,他用盡最後一點內力,搬起了一塊一般人難以搬動的巨石堵住洞口……
老者一步一回頭地走著。當老者返回到陣地時,山下的庫倫大臣和兩個部的紮薩克王爺正威逼著蒙古兵向山上進攻。蒙古兵們艱難地爬著,山陡路滑,多半人爬到半坡又滾了下去。但他們人數實在是太多了。幾支利箭已經射到了陣地前。
“師父,您怎麼又回來了?”
老者微微笑了笑,“我把你們帶出來,不能讓你們都撂在這兒!”
“那我們的事……”
老者把手一揮:“讓後人去做吧!堂堂中華,難道會沒有這樣的人?!”
“蒙古兵攻上來了!”老者的一個弟子喊道。
山上的人知道這一仗絕無勝算。大家扭頭盯著老者。老者命令道:“先用大石把他們砸下去,趁著他們進攻稍緩的當兒,背起所有傷者,從後山突圍!能逃掉多少算多少!!”
“是!”
塊塊巨石打著旋,憤怒地向蒙古兵們衝去。
……
一行人馬沿著崎嶇的山路向南衝去,衝向了險象環生、幾無希望走出去的戈壁大漠——瀚海!
第1章:恩師遺囑
(一)
清末,滿洲的統治者們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社會急劇動蕩。
這一年是辛亥年。盡管全中國的天空都是烏雲翻滾,但東三省的一塊土地上卻是萬裏無雲,天空蔚藍一片。遼河,發源於直隸省;它向東北曲折而行,穿過了茫茫的內蒙古大草原,從幾尺寬的涓涓細流開始向東奔跑了幾百公裏之後來到了東北平原,繼而演變成了幾十丈寬的滔滔大河。
風卷浪花、輕濤拍岸。
在俊美山川的映襯下,遼河顯得是那樣的端莊秀麗、婀娜多姿,像一位慈祥的母親一般用自己的乳汁滋養著兩岸勤勞勇敢的人民。
在奉天城以西的新民府一帶,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大平原。平原上,森林密布;這些原始森林或大或小,如同翡翠鑲嵌在遼河大平原上。清晨,一層清馨的薄霧飄蕩在遼河兩岸,飄入了遮天蔽日的叢林,所有景物若隱若現;這薄霧,仿佛天空中的瑞麗祥雲,又宛若人間的嫋嫋炊煙,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隨著太陽的升起,薄霧漸漸散去,道道霞光悄悄地鑽進了叢林,一切是那樣寧靜、安詳。叢林間,幾隻百靈鳥宛若銅鈴般的叫聲,清脆悅耳,讓人覺得置身於美妙的仙境一般……
從新民府往西,大多是這樣的原始叢林。
叢林的深處是十幾座起伏不大的山丘,這在一望無際的遼東平原上可算是不多見的。這裏就是老鬆山。老鬆山美麗的傳說頗多。獵戶們傳聞,老鬆山有個土地公公,他養著八個人參娃娃。這些人參娃娃就藏在老鬆山的山澗裏、樹叢間。若能逮到其中一個的話,便用紅繩將它拴上,然後領到家裏供養起來,人參娃娃就像聚寶盆一樣,給你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或者會變成最溫柔美麗的仙女去心疼人、伺候人呢。有很多獵戶是衝著這個美麗的傳說來到這裏尋找人參娃娃的,因為這是他們一生一世的夢想。但造化捉弄人。獵戶們不是一無所獲,便是永遠走不出這茂密的叢林。
老鬆山有兩座小山丘夾著的地方是一道山間小溪,小溪清澈見底,隨著山勢蜿蜒向北,最後,把山裏的甘泉注入到了寬闊的遼河。小溪邊是一片砍伐出來的平整土地,大概有三五畝的樣子,算是這叢林裏唯一能夠看得見藍天的地方了。
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走出叢林,健步來到草地中央。隻見這人高高的個子,他上身穿著對袢兒的汗衫,腰紮絳色綢腰帶,下身穿著紮起褲管的青灰大褲,那雙襯托著白色布襪的軟靴便格外顯眼;小夥子臉上一副衝天眉毛下的雙眼炯炯有神,肌肉橫生的胸膛仿佛會把對袢兒汗衫撐破了似的。他站在那裏,把辮子向後一甩,雙手慢慢上提。微微地提了口氣之後,隨著“嗨”地一聲長吼,他用腳向下猛力一跺,一套正宗的梅花螳螂組合拳打將出來。隻見他身出步隨、長短互用,出手猶如驚風暴雷,手掌帶起的冷風呼呼作響,把一套梅花螳螂拳舞得出神入化……最後,他幾個騰躍,像蒼鷹一般飛到了場邊,“啪”地一掌拍在了大樹上,算是收場動作。那經常拍打的樹幹早已經沒了樹皮,幾十片綠色的樹葉也像冬雪一般,飄飄灑灑地落了下來。收勢已畢,練功之人一身大汗,臉色微紅;但他心不虛、氣不短,英姿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