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三十八年初冬的一個下午。
烏雲籠罩的天空暗淡無光,像一個巨大得令人窒息的穹頂,遮蓋壓迫著下麵所有的河山。
從漠北來的寒風,如瘋狂的大軍,挾帶撼天動地的聲勢碾過莽蒼群山,浩瀚田野,掃蕩一切,長驅直入,呼嘯著,裹挾起大片大片的黃色塵沙,肆虐在整個山東半島上,吞噬著沿途經過的山川樹林村莊,天地間一片蒼茫淒涼。
無邊黃海在昏暗的天空下濁浪排空,卷起無數滔天巨浪,吼叫著,撞擊著,似乎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仇恨,可是無論多大的海浪都止步在蜿蜒的海岸線,隻剩下一片怒海和一陣陣恐怖的濤聲。
這時,絲毫不在乎天氣的惡劣,從黃海之濱海州灣畔的安東衛城西門裏,卻歡蹦亂跳吵吵嚷嚷地跑出一群小孩子,給這片肅殺的天地衝出一股蓬勃鮮活的生機。
安東衛城坐落在青州府莒州所轄日照縣西南邊緣,東靠阿掖山脈,南瀕海州灣,北去日照城不足百裏,西北往莒州城有二百裏,正西二百裏處則是沂州城,位置非常重要,是齊魯東南海防之門戶,屬於大明朝大名鼎鼎的沿海邊關十三衛之一,在山東境內位於鼇山衛、靈山衛、大嵩衛、靖海衛、成山衛、威海衛、任城衛、平山衛九衛之首,肩負抗擊倭寇的重任。
安東衛城的南門緊靠海邊,有水道和海州灣相連接,每逢大潮水海水直接倒灌進南門水道。水道旁邊就是連綿數裏的碼頭,店鋪林立,商業甚是繁華。
在明朝萬曆年間,安東衛城的商家們已經把大宗的魚鹽茶等物資通過這裏往西經沂州兗州到河南,西北經莒州沂水縣濟南府而至河北山西京津,西南經淮安揚州直達南京,同時,又把這些地方的糧食木材等土特產通過海路運往寧波福建台灣日本高麗等地。
關於安東衛古城的修建,還有一個很神奇的傳說。
在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倭寇屢犯海防,上岸燒殺搶掠,沿海百姓民不聊生。大明沿海數萬裏,對待這些小股流竄的倭寇防不勝防,這令朱元璋非常頭疼。
為解決這個大麻煩,朱元璋召見中山王徐達,向他討要平倭之計。徐達思考良久才道:“皇上,微臣之見,可沿海築萬裏長城,倭寇自然不懼。”
朱元璋聞言慍怒道:“你這家夥,我以國事相問,你卻虛言戲我。海岸漫長,浪濤連天,如何修城?”
徐達趕緊笑著解釋道:“臣子哪敢戲言!皇上可派信國公、江夏侯等大臣,率領十萬大軍,選擇那緊要的海防要塞設衛、立所,間隔距離不遠,快馬一兩個時辰就能趕到,這樣布防,一旦海盜來犯,燃起烽火,可以迅速互相馳援。這十萬大軍豈不正是海疆長城嗎?”
朱元璋聽後大喜,派信國公湯和負責設衛事宜。
這一天湯和巡視至安東衛地界,來到安東衛東北大旺山前的北坊口後稍坡村,見這裏後有高山,前有大河,地勢平坦,視野開闊,交通方便,適合大軍駐守,便選定此地設衛。可就在丈量完畢,準備破土築城的時候,天空忽然飛來一隻碩大的青鳥,銜起插在地上當標誌的一段樹枝,一陣風般朝東南方向飛去。
湯和等人大驚,覺得此事大有蹊蹺,便一路追隨不放,一探究竟。不多會兒,此鳥飛到官山之南,長鳴一聲,將樹枝投下。
湯和等人來至官山前,尋獲這段樹枝後放眼一望,隻見此處東枕阿葉,西帶長流,南臨滄海,北鎖官山,實在是一處建城的好地方。
眾人登高望遠,此地三麵環海,黃海碧波萬頃,西北方向峰巒疊翠,正西陽關大道西通沂州莒州,離縣城海曲日照不足百裏,海路陸路都可迅捷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