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初,本為混沌,曆數萬歲月,混沌中生一原神,開天辟地,分陰陽,定五行,生萬物,爾後始有人。
宇宙也由此分九界,乃為人間界、妖界、魔界、鬼界、修羅界、佛界、仙界、冥界、神界。
九界形成以來,各界每過幾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正邪之戰,而每次正邪之戰後,都會有一定數量的人飛升仙界、魔界、修羅界、妖界和佛界,當然也會有一些仙、魔、修羅、妖、佛殞落,經鬼界和冥界輪回重修,甚至有的會魂飛魄散。
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多少次正邪之戰了,但在無數次正邪之戰中,這次無疑是最激烈,各界投入實力最多,持續時間卻是相對最短的一次。
這次最大的特點就是,修真界竟然有人僅用不足萬年修得天道,窺得無上神通,竟然達到了超越飛升神界諸神的境界,具有了原神的神力。
他,改變了修真的曆史……
……
天泉鎮是一個有著千年曆史的古鎮,這個小鎮之名是以流經小鎮的天泉河所得。
據傳說,流經天泉鎮的天泉河本是天上銀河中的一抔天泉,後來水神下凡路過天泉鎮見此處風景秀麗卻獨缺一活水,遂將自己隨身所攜之銀河天泉用大法力移至於此。
從此,這裏開始有了活水,後來從外地遷來居民,天長日久漸成一鎮,就是今天的天泉鎮。
天泉鎮人傑地靈,從立鎮以來共出舉人500餘人,狀元22人,一品大員10多人,鎮中的天泉書院就是這曆代舉人、狀元和一品大員集錢所建,經過後人的逐漸完善終於成了全國四大書院之一,到現在已經曆七百餘歲。
左近三省學子均以能在書院讀秀才為自己的驕傲,舉人更是以能在書院任管事為榮,居民更是把天泉書院看做了小鎮的標誌性建築,並深以自己為天泉鎮之居民而感到無上榮耀。
這一年,從京城搬來一戶姓葉的沒落書香之家,在小鎮靠近鎮外樹林的地方結廬而居,看來這又是一戶想要讀書致仕光耀門庭之家。
在葉家隔壁腳前腳後搬來了一戶懸壺濟世的郎中,郎中姓蒙,他的病妻稱他為二郎,所以鎮上的人都稱他為蒙二,年小者都稱其為蒙二叔。
葉、蒙兩家是前後搬來,所以兩家走得比較近,葉家經常借書給蒙郎中讀,蒙郎中在葉家人有個頭疼腦熱時,經常不要診金地給葉家診病配藥,關係可稱莫逆。
轉眼幾年過去了。
這天,當早晨的太陽第一次照進院子的時候,葉博遠就早早地坐在晨曦中手捧書卷開始了早讀。這是三年來考取秀才,進入天泉書院讀書以後形成的雷打不變的習慣。
今天是他考取秀才三周年的日子,也是他兒子葉墨寒周歲的生日,按照當地風俗要進行“抓周”禮。
中午時分,葉家在草堂準備好“抓周”之物。
“吉時已到,請小壽星開始行‘抓周’禮。”臨時擔任司儀的郎中蒙二叔喊道。
就在這時,隻聽門外突然有人喧了一聲“阿彌陀佛!”,隨後走進來一位寶相莊嚴、慈眉善目,臉若嬰孩般紅潤,但卻看不出年齡的老僧人。
僧人看了一眼抱在曹氏懷中的葉墨寒道:“葉施主,貧僧要與你結個善緣,不知可否?”
葉博遠道:“大師盡管道來,隻要學生力所能及,一定鼎力而為。”
僧人道:“我觀令郎眉角含桃花、妻妾宮混亂乃情孽不斷,害人誤已之相,天庭紋乃六親不靠之形,命裏與我佛有緣,當皈依我佛二十載,方可解去克人、克親之災。不知葉施主可舍得否?”
“放屁、放屁!”就在葉博遠剛要回答之時,從門外又傳來兩聲蒼老的罵人聲。接著走進來一個身穿破爛道袍、手拿掉了毛拂塵、麵容枯槁、看不出年歲的邋遢道士。
僧人看見邋遢道士,並沒有發火,而是雙手合十道了聲: “阿彌陀佛,無像道友數十年不見,道兄還是神彩依舊,空了有禮了。”
無像道士道:“神采談不上,還是邋遢得一塌糊塗,倒是光頭你紅光滿麵,看起來這一甲子裏功力又有進步,已經到了無相之境,老道我對你都有些看不懂了。”
僧人道:“無像道友這一甲子看起來功力也是進境不小,已經馬上進入大乘期了,距離飛升之日已經不遠,同樣是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