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吞噬魚》的種種
多謝大家看完這個沉悶的故事,難為你們了,鞠躬。義憤的讀者們啊,在心底腹誹吧:什麼呀,囉嗦了幾萬字拖了幾期原來是這麼一件事,開頭第一天就應該解決的,作者你一點都不給力!
請看著我無辜的眼睛,我有努力的,@@。
嚴肅地說:這其實是一個關於“世界”的故事設定,最開始寫的起因是想到“最恐怖的事”。對於我來說,最可怕的就是“未知”,這好像比死亡,比衰老,比失去所愛的親人更難以想象。於是大家便在文章開頭看到了生活突然失去控製、迷失了自我的馬修。
雖然每一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對於恐懼的臨界點,但是我希望,這個故事不是讓和我有同樣臨界點的人感到心慌為目的(如果真的有被嚇到的同學,請溫柔地紮我的小人兒吧,我會負責慘叫的,囧~)。
又回到“世界”的這個設定上來——
但願不會有讀者在看完之後認為這個“世界”隻是莎拉腦子裏的,那我會感覺好失敗啊好失敗。請注意文中最後那幾章中的話,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究竟是那裏呢?
實際上讓主人公淪陷的世界是三個人共同創造出來的。父親、母親和女兒,父親是“世界”的基石,不可更改;母親是外沿,也是“世界”維係的空氣和正常媒介;女兒控製著“世界”,操縱著“世界”。
從這個角度去看故事中的種種,大概會稍微增加一些合理性。因為其實大多數現實中的家庭都是這樣的(紅線標注:是大多數啊大多數,也不排除媽媽特別能幹,頂起大半邊天的),爸爸是家中堅固的基座,賺錢養家;媽媽操持一切,維持著家裏的正常生活;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的未來和意願主宰了這個家的命運走向,父母都會為了孩子而付出。一個家就是一個世界,任何一個角色的缺失都會導致這個世界的坍塌。
還有一個問題是關於“對比”的。
皺眉,其實我是一個很徹頭徹尾的膽小鬼啊,所以才會讓莎拉問出那種很難回答的問題,虛假的幸福和真實的痛苦比起來,你寧願要哪個?
老實說不但馬修回答不出來,其實我自己也是完全不知道的。按照我烏龜又鴕鳥的綜合屬性,我MAY BE大約可能或許會選一個舒服的答案。嗯,不知道大家會給出怎樣的回答,我蠻期待的。要說的是,其實任何回答都是合理的,這個沒有什麼勾叉可打,唯一要注意的是,得自己承擔選擇的後果。
親愛的們,我寫的是我的故事,你們讀了以後它就屬於你們了,所以請不要客氣地把上麵的一切都當做廢話吧,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