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第一節(1 / 3)

楔子

西元1582年,明帝國首相張居正與世長辭。然,帝國首相得意門生、帝國的主宰萬曆皇帝開啟一係列倒張行動。整個明帝國政壇一陣風聲鶴起。

同年10月,就在萬曆皇帝如火如荼的準備清理一係列張黨成員時期,正在眾多張黨成員岌岌可危時期,號稱“隱相”的帝國吏部尚書,次相李萬年發動兵諫。包圍紫禁城。與內相馮保一同逼迫萬曆皇帝交出所有權利,萬曆皇帝迫於無奈與後世稱為相黨的兵諫集團達成一致。

西元1583年5月,在一係列權利鬥爭之後,次相李萬年代表萬曆皇帝發表“罪己詔”。從此明帝國一切權利歸於內閣,皇帝隻是成為名義上的元首。而內閣首相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國家和政府首腦。

同年7月,次相李萬年推舉申時行為首相,通過六部尚書,以及內相馮保集體表決。申時行成為後世稱為“萬曆改製”後的第一任首相。

同年10月,在首相申時行和次相李萬年的推動下。整個明帝國政府進行了一係列的由上至下的政府改製,後世又把“萬曆改製”為“第一次政府改革”。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把錦衣衛與都察院合並成為一個部門,並且獨立與整個政府體係之外。隻對帝國首相負責。而這個部門就是在後世讓整個世界為之顫抖“監察院”。

同年11月,次相李萬年向內閣提出辭呈。首相申時行與內相馮保多次挽留無果後,提出由李萬年出任第一任監察院院正。在多次推遲無果之後,李萬年就任監察院第一任院正。

西元1584年,首相申時行提出每一任首相必須在通過六部三分之二同意以及監察院與內相同意,才能就任首相,每任首相供職不能超過10年。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各個利益團體的爭論之後再首相申時行以及監察院院正李萬年的極力推動下。此條例寫入《大明律》。

西元1592年,高麗派員向帝國求援,倭國登海入侵高麗。帝國身為宗主國應邀入朝,此戰以宋應昌為經略,李如鬆為東征都督,季金為水軍都督,一戰而勝。

西元1618年,女真人努爾哈赤造反,帝國以李如鬆為將,剿滅。然而,帝國軍備鬆弛。女真人再犯,李如鬆大敗,此時監察院院正李萬年以70高齡督軍宣同,三戰大敗女真人。但是李萬年年事已高積勞成疾,病亡於北征路途,帝國上下一片哀聲。而後六部尚書聯合監察院上表時任帝國首相方從哲,請與李家永鎮監察院,經過首相方從哲與內相馮保磋商,準予此表,並且由萬曆皇帝下詔,封為奉天翊運推誠宣城侯。世襲罔替。由李萬年唯一的子嗣李世勳繼承,而李世勳也成為第二任監察院院正及宣城侯。次年,李世勳以監察院監察執行總隊為主力(原錦衣衛)集宣府鐵騎共四萬餘剿滅努爾哈赤叛黨。

西元1624年,監察院在整理原錦衣衛檔案時發現成祖時期大寶船設計圖紙,即上書內閣求開海禁,通商東西兩洋,以充實日益萎縮國庫。在經過長達半年多的朝野爭論,即通過決議。

西元1630年,在首相周延儒的推動下六部通過建立帝國海軍決議,是以建成大寶船二十多餘艘,中寶船六十多艘,以及上百艘戰船,海運船。其時視為傾盡帝國國庫最後一分白銀打造其艦隊。當時在野的反對派們對此騷動不已,九邊駐軍也在各自利益下上書內閣陳說利弊。

因內閣打造龐大艦隊引起的提高賦稅以及地方官吏各種巧奪明目的收刮私財,各種叛亂層出不窮。同年年底首相周延儒引咎辭職。由次相袁崇煥臨時代理首相職位。但是,在宣城侯李世勳和內相汪荃聯合彈壓下在1632年至1633年帝國海軍成型,分為兩路一路向東南太平洋行進,一路沿三寶太監曾經的線路往西洋行之,然帝國內部已然是風起雲湧。

同年底。在帝國元旦佳節,代首相袁崇煥在內閣大門外遭反對派刺客刺殺,命隕。內相以及六部尚書發旨,整個京城進入軍管,由監察院監察總隊負責內城安全,三大營負責整個京畿地區治安,九邊總督及各地督撫全體回京述職。而後監察院聽風堂探子四出在帝國各地查探叛亂證據。

西元1632年,帝國史上最大一次叛亂爆發,雲貴苗人沿長江上遊一路東進殺之兩湖流域,地方府兵衰亡破敗,不堪重用,帝國內地一遍狼藉。然九邊總督推脫出兵。一時間帝國政壇風雨飄搖,宣城侯李世勳以六十高齡上書內閣由其領兵入兩湖平叛。時任首相孫承宗考慮再三,內閣廷議三日批準。同年11月宣城侯李世勳以監察院監察總隊三萬餘人與雲貴苗人10萬餘決戰於銅仁府,監察總隊利用火器大敗苗人,一舉將其殘餘趕之十萬大山中,此役,殺敵近八萬餘,自損進萬餘。並且宣城侯李世勳因年事過高,此役過後一病不起,每況愈下。

西元1633年初,上元節。遠征東南太平洋之艦隊回國。據記載此次遠征途徑十餘小國,一路交易買賣收獲白銀七千餘萬兩,黃金八百餘萬兩,以及各種珍稀寶物上百車。並上書內閣,準予在東南半島角上,一叫淡馬錫之地建立碼頭,讓帝國艦隊與商船靠岸休息。帝國艦隊的這次遠征讓帝國億萬臣民為之震動。帝國上至六部高官,下至百姓黎民都被這遠洋暴利給震撼。是以帝國大航海時代正式開啟。與此同時,監察院院正、宣城侯李世勳上書內閣,提出開放私人商賈遠洋通商資格、準予私人進行遠洋冒險、並予以為國上繳冒險日誌以及航海地圖者賜予一定程度的嘉獎。內閣在通過磋商,在提高遠洋進出口稅率的情況下準予商賈私自遠洋通商。並予以私人遠洋冒險上繳冒險日誌以及航海圖冊者勳位授予。同年7月,第二任監察院院正、宣城侯李世勳在京師府邸病逝、內閣首相孫承宗親自到府吊唁,並持弟子禮。內相汪荃過府頒懷宗皇帝旨意,追封李世勳為楚國公,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三日後內閣頒布旨意。李家家主永鎮監察院。然後由楚國公李世勳獨子李師禦接任楚國公封號以及監察院院正職位。

西元1683年7月,在帝國海陸將領的開拓下,明帝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歐亞大陸最強王者,在現西太平洋,印度洋,紅海,東大西洋,建立了數以上百個殖民地以及數百個優良港口,並控製了直布羅陀海峽,建立了直布羅陀要塞。控製地中海沿岸國家通往太平洋的要道,並占領整個斯裏蘭卡(現)控製整個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