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章(1 / 2)

跟餘良所想的一樣,趙英傳授餘良《馭氣決》的初衷也是希望餘良可以憑此領悟出適合自己的招式。

雖然從之前餘良的異樣和現在陰沉的臉色來看,恐怕餘良陷入了一個極大的麻煩之中。隻是餘良一直沉默不語顯然是事關自身隱秘,趙英也不好貿然開口詢問。而且此時趙英的心情也沒有表麵看起來那樣隨意,因為他很清楚,前麵還有一個更加實際的麻煩在等待自己。不,恐怕遠遠不止一個。

趙英想到這裏狀似隨意的瞥了餘良一眼,才開口提醒道:“再翻過幾道山前行十幾裏就是漁陽城了。”

餘良愣了愣,這才突然意識到趙英話裏的意有所指,於是陰沉的臉色微微變化帶上了一抹嚴肅的意味。

漁陽城是一個很小的城郭,若是認真說來其實更像一個小鎮子,沒有什麼奇特的風土人情,也沒有好看的景致,和這世間大多數偏遠的村鎮沒有太大區別。若說唯一的不同,那大概就是——漁陽城是一座邊城,是大周和南境的邊關。

至於為什麼是南境,則頗有些曲折。

或許是因為劍閣出現的更晚的原因,也或許是幾代劍聖的傳奇經曆猶在耳邊,因此劍修在這幾千年漸漸盛行了起來,以致於劍閣已經隱隱有了後來居上的趨勢,它也便成了最貼近尋常人生活的一座聖地。尤其是近些年隨著某個名為《蜀山》的話本流傳開來,其中的劍仙風流、俠肝義膽實在讓人心折,世間便經常有某位劍仙人物路遇不平揮劍斬之,或是三尺青鋒蕩盡妖魔的傳說。

當然也或許是因為劍修大多是些性子直的愣頭青的原因,總之是自從劍修盛行起,整個大陸以南海劍閣為軸心,方圓近萬裏幾十個小國家散亂的羅列在一起的情形漸漸起了變化。實在是隔三差五總有一些劍修或是單人或是結伴掃蕩而過,凡是見到這些為禍的人和妖,皆是不問青紅皂白的一劍斬去。久而久之原本是盜匪橫行,妖魔猖獗的景象漸漸不再,竟是將這些禍患統統除去,便是偶爾幾個逃過一劫的也都被嚇的魂不附體逃亡別處。甚至由於劍閣“還劍於天下”允許弟子在外教授基礎劍技的特殊之處,許多自感大道無望的劍修也會在晚年離開劍閣,在外開館收徒,一是為了安享晚年,另一方麵也是希望能為劍閣尋到更多適合劍道的劍胚。

這樣過了幾百年以後,整個南部劍館林立,人人以劍修為尊,原本的國家也漸漸名存實亡,最後這整個南部竟是幾乎看不到其他的修行者,直到最近千年以來便被統稱為南境。

如今餘良一行人已經距離漁陽城不遠,隻要過了漁陽城,便是正式離開了大周,踏入了南境。可餘良此時的表情卻又嚴肅了起來,顯然是因為事情並不簡單。

按趙英所說,大周已經有所承諾不會在對他出手,顯然之前那批追殺趙英的人實則是從北極入了大周,又尾隨而來的,如今這批人已經幾乎全部被殺死自然不會再有麻煩,看似隻要進了南境以後便是到了劍閣的地盤,算的上可以高枕無憂了,而實際情況則是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