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事梗概 序 第一章(1 / 3)

故事梗概

這是一部電影劇本。故事發生在紅軍長征,路過烏蒙山區赤水河畔的時候。戰士米新摔下山穀,摔斷腰椎,被送到一個草藥郎中家裏。

草藥郎中(媽媽)收留了他,漏夜為他製藥,終於從終生殘疾的可能中,把他拉了回來。

為了應付官府,媽媽決定大宴賓客,招他當了上門女婿。

誰知在就在宴席上,葉子(媽媽的女兒,米新的“丈夫”)的五爺(當地人稱呼叔叔為“爺”)百般盤問,千般恫嚇,非要逼著米新承認自己是“赤匪”。

雖說媽媽把他應付走了,他卻去縣城舉報,招來了保安團丁。

五爺一次次尋釁,官府一次次找麻煩,都被應付過去了,保護受傷的小紅軍成了媽媽、葉子和鄰裏鄉親們以性命相許的大事。

媽媽和鄰裏鄉親約定,萬一敵人來了,又措手不及,即舉火為號,請鄉鄰趕緊救駕。

五爺死不放手,硬是花錢買通了團總爺,保安團包圍了木樓。

媽媽舉火將住了幾代人的木樓點燃。

山民們的“圍獵”開始了,漫山遍野響起了銅鑼聲、火銃聲、呐喊聲……

媽媽、序

(特寫)一簇猩紅的杜鵑,在風中雪中搖曳。

鏡頭漸漸推近,猩紅的杜鵑漸漸淡去。

一麵迎風招展的紅旗。

(疊印)大雪覆蓋著的路邊,坡頭,樹叢,竹林,一星星一點點的猩紅,一絲絲一縷縷的翠綠——猩紅的是杜鵑,翠綠的是冬青。

掛雪的岩壁。

緊貼著岩壁逶迤而行的紅軍隊伍。

音樂起:從無漸有,漸近漸強,熱烈奔放中又帶有些許悲愴。

字幕推出:

《赤水人家》

演職員表。

草鞋,赤腳,雪泥糊滿打著綁腿的腳杆。

草鞋,赤腳,一溜一滑參差起落的腳杆。

草鞋,赤腳,躑躅的馬蹄,拄地的竹杖。

肩槍的脊背,抬炮的脊背,抬重機槍的脊背,抬行軍鍋的脊背,抬擔架的脊背。

鏡頭對著脊背,搖近,又拉開,再搖近,再拉開。

抬擔架的脊背一搖一晃,一搖一晃,趔趔趄趄,趔趔趄趄。

擔架順著一條小徑,離開逶迤的隊伍,小心翼翼地走下山坡,跨溝過坎。

鏡頭隨著擔架,搖向被雪的竹林,孤立的木樓,一小片一小片掛在山坡臥在溝邊的農田。

農田裏,雪被下,有絲絲縷縷團團簇簇的嫩綠。

木樓前的壩子,一隻碩大的白公雞,將軍也似地踱著步子。它停下來,四處看看,忽然伸長了脖子,一聲響亮的啼鳴。

第一章

1.木樓裏,葉子跪在地板上,扒著板壁。

媽媽弓著腰,貼在葉子身後,扒著板壁。

透過縫隙,看到的是被雪的山坡,逶迤行進的隊伍。

紅旗向著更高的山坡攀去,絡繹不絕的隊伍,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被雪的山坡。擔架趔趔趄趄,順坡而下。

葉子從媽媽的身子底下擠出來,拉了拉媽媽的手臂:來病人了,媽吔。

媽媽扒在板壁上,一動不動。

葉子用勁晃了晃媽媽的肩頭,提高聲音:來病人了,媽吔。

媽媽還是一動不動。

擔架爬上一個小坎,順著田埂越走越近。

壩子裏的白公雞警惕地迎了上去。

媽媽任她拉扯晃悠,頭也不回。

葉子從樓梯上下來,手搭在門栓上,拉開……想了想,又插好,她扒在門板上向外看。

漸行漸遠的紅旗,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

音樂漸漸淡去。

2.擔架順著田埂進了壩子。

白公雞奓著翎毛,“咯咯”叫著,一竄一跳,向來人示威。

走在擔架前頭的小紅軍,嘴裏“嗚哧,嗚哧”叫著,彎著腰揮著手臂,轟趕著一撲一撲的公雞。

公雞越發蹦得歡,跳得歡。

葉子踏上樓梯,站在半腰,雙手攀著樓上的地板,探出腦袋:媽吔,來病人啦,來病人啦!

媽媽頭也不回地歎了一口氣:唉,也不知道是哪個軍頭,糟害不糟害老百姓?

葉子:打著紅旗,領子上、帽子上還有三點紅,媽吔……和遭殃軍不一樣,和保安團不一樣……

木樓門口,小戰士扣好敞開的衣扣,端正軍帽,輕輕喊了一聲:孃孃,孃孃……在家嗎?

媽媽急步走到樓梯口,一把拉住葉子的胳膊。

葉子掙脫媽媽的拉扯,一步跳下了樓梯。

媽媽緊跟著跳了下去,抓住葉子的胳膊,怒目逼視著她,指了指樓上。

葉子僵持了一下,還是很無奈地,一步一回頭地上樓。

門口,小戰士還在輕輕地喊:孃孃,孃孃,在家嗎……

葉子重新回到板壁旁邊。

透過縫隙俯瞰,隻能看到小戰士背上的竹笠,肩頭的槍口和停在壩子裏的擔架,擔架上蓋著的灰色棉被。

還有蹦跳著的公雞,向著來人發威示狠。

遠處仍然是逶迤的隊伍和隻剩下一點點的紅旗。

3.一縷陽光突然照亮了整個屋子。

從板壁縫隙裏看出去,太陽撕裂了烏雲,將一道道金線拋向被雪的山坡,被雪的樹叢,被雪的竹林,被雪的農田。

金色的太陽已經依在山埡口,眼看著就要下山了。

遠處,逶迤的隊伍仍然跋涉在雪泥中,風中的紅旗,越上更高的山坡,在金線也似的夕陽裏隻剩下一點點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