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南子渝他們準備走的時候,突兀間那鎮魂獸就是消失不見了,所有的人麵麵相覷看著那個位置,剛剛一個人麵獸身的雕像說沒有就沒有了,還在他們眼皮地下。
“鬧鬼了?”眾人下意識的背靠背在一起,這個墓的古怪已經是不簡單的古怪了,太嚇人了。
“咦,編鍾的聲音怎麼沒了?”就在眾人思索鎮魂獸的時候,那原本一直響徹的編鍾的聲音突兀變無了,同時眾人看向那個九連墩編鍾的位置,然而這個時候也是如同那個鎮魂獸一樣,突兀的消失不見,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什麼鬼,這是怎麼回事?”鄭海川駭然的看著這一切,太嚇人了。
然而就在眾人思索萬分的時候,一陣清脆的鈴鐺的聲音在整個墓室之中穿遞起來了,整個鈴鐺聲音回蕩在整個墓室之中。
“又是陰兵借道?不過好像這個聲音跟之前的陰兵借道的聲音不一樣。”李鳳麟也是有點瑟瑟發抖的說道。
“這是招魂鈴鐺的聲音。”南子渝眉頭一皺的開口道。
“招魂鈴鐺?”眾人一愣,麵麵相覷。
“招魂鈴”為道家招魂驅鬼時的使用法器,又叫“三清鈴”“帝鍾”等。
道家“三清鈴”
“一般法器的種類十分的繁多,而各種法器的用途、型製、大小也差異極大,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中,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法器,也因為時代、國家區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製作方法上,有極大的差異。在宗教的工藝美術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為代表。三清鈴就是其中之一。”
“三清鈴”作為道家法器,高度須為二十厘米上下不超三厘米,口徑為九厘米上下不超1厘米,必須以黃銅為材料,構造為柄、鈴內、舌三段。頭部上方稱作劍,多呈“山”字形,象征著“三清”。而鈴的外部大多刻著道教文字,有的也會刻畫一些符咒。”
三清鈴柄的上端稱作劍,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太清玉冊》卷五:“道家所謂手把帝鍾,擲火萬裏,流鈴八衝是也”。以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法師常以單手持,在作法時按照一定節奏搖動。《道書援神契.帝鍾》雲:“古之祀神舞者執鐃,帝鍾鐃之小者耳”,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古代祭祀時,跳神的舞蹈者(即巫師)手裏拿著一種叫做鐃的樂器,而帝鍾就是按比例縮小的鐃。”
“銅鈴的製作過程最少為三年,三年中每日都要在法壇上享受香火供養,且在重陽節時還需以露水洗練,以保正潔,凝聚正陽之氣(每年的重陽為一年中陽氣最盛的一天)。完成了以上步驟,銅鈴才可真正做為法器“三清鈴”使用。”
“三清鈴”作為法器,輕易不會使用,大多用在召喚亡魂,或降神驅魔時才用。圈內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招魂鈴響,生人勿進”,因“招魂鈴”無辜響起時,就說明周圍必定存在亡魂厲鬼,或存在凶煞之地,所以鈴聲響起時,一般人不可輕舉妄動,若無把握時需原路退回或避開,不可繼續深入。
而“三清鈴”的使用根據情況的不同,搖法口訣也各不相同,可惜的是現在基本都已失傳,一般的大派能掌握一到兩種都已極為不宜。
“這……”眾人一愣,招魂鈴響,生人勿近,聽到了這樣的話語以後,眾人如同置身於冰冷洞窟之中,這也太嚇人了。
“不會,我感覺這個鈴鐺有兩股聲響,好像不止這個道家三清鈴,還有另外一種鈴鐺聲音,是佛家的金剛鈴。”南子渝思索著說道。
“佛家是不是辟邪的?能夠鎮壓這個招魂的?”鄭海川連忙的問道。
金剛鈴,是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搖擊體鳴樂器。藏語稱止布、茲巴。漢族稱法鈴、西藏鈴。曆史久遠,原為佛教密宗法器,由印度傳入我國。流行於全國各地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內蒙古、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盛行。
金剛鈴由鈴身、鈴柄、鈴舌三部分構成。鈴身外形似鍾,響銅鑄成,圓口,邊緣齊平,頂部和周身均飾有精美花紋圖案。鈴舌銅或鐵製,呈棒棰形,懸掛於鈴身內腔頂部。鈴柄銅或銀製,長於鈴身,裝飾繁縟,中部多鑄有文殊菩薩頭像,頂端多鑄成中空結構。金剛鈴的鈴身和鈴柄多為分別鑄製,後用銅、錫焊接或鉚接而成。規格大小不一,大者通高25.2厘米、柄長16.2厘米、鈴口直徑10.8厘米;小者通高14.8厘米、柄長8.8厘米、鈴口直徑7.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