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一定的代價之後,飛翼群成功靠近城市。
這玩意雖然沒裝備什麼武器,但每一隻飛翼的座艙裏都有一隻恐人,而且飛翼的身體龐大沉重,不管落到哪裏,都能造成不小的破壞。
但城市的防禦隻會比野外的陣地更加完善,還沒等飛翼群靠近,守軍已然率先發起進攻。
一枚枚陸基導彈靠近飛翼群,突然間拋下彈體,隻留彈頭懸停於空中,四周的飛翼就像中了定身法,像下餃子一樣往下掉。
再遠一些的地方,撲向城市的飛翼驚恐地散開,就好像
這是軍方不久前才搞出來的微波彈,根本就沒法爆炸,卻能持續產生六秒的高強度微波,將一定範圍內的目標烤成重傷。
雖不致命,卻能擊落飛翼。
這東西其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出現,但實戰中的效果一直不如人意。
軍方本打算搞一款定向微波炮,不管從原理上還是技術上,都沒有困難,但微波很難聚攏在一起,更沒法像激光一樣收攏成束,隻要距離稍遠一點,就會大幅度分散,威力迅速下降。
結果就是射程非常不理想,除非敵軍主動靠近,否則就隻能擺在陣地上,充當驅離恐龍的工具。
起不到就有的作用,要這玩意有什麼用?
但搞成彈丸就不一樣了,既可以裝到各種導彈上,也可以裝到各種口徑的炮彈上,雖然是一種新裝備,卻依靠舊有平台發揮威力,不影響部隊現有的裝備和編製。
今天是微波彈首次出現在戰場上,實際效果超出預期目標。
受傷的恐人,或許更加危險,但受傷的恐龍,隻會在本能的驅使下遠離危險。
飛翼不是恐龍更不是恐龍,但這種飛在天上的生物武器反倒更容易對付——隻要受傷就一定會淩空墜落,摔不死也能摔成重傷。
後續的飛翼發現這個情況,立刻拉升高度分散隊形,繼續衝向城市。
這個時候,安置在高層建築上的致盲武器派上用場,一道道肉眼不可見的激光照射成群的飛翼,座艙裏的恐人忽然感到渾身燥熱刺痛,接著眼睛劇痛,視線變得模糊不清……那是激光燒壞了眼角膜。
恐人的眼睛沒問題,可飛翼什麼都看不見,頓時陷入混亂,部分倒黴的飛翼甚至在空中撞在一起。
或許有人認為,激光致盲武器沒這麼厲害,畢竟隻是一束激光,想準備照射飛翼的眼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實根本沒有那麼麻煩,纖細的光束確實很難命中目標,但軍方通過技術手段提高了光束功率,再擴大光束的直徑,光束一掃就是一個扇麵,十數甚至數十道光速攔截一個方向,凡是在照射區域內的飛翼,一隻都逃不了。
這東西實在太隱蔽了,飛翼往往是受到照射才後知後覺,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等它們墜落或者降落,就是守軍開炮的時候。
相似的場景在許多城市上演,經曆過前幾次畸變的民眾都有一種錯覺:這一次的畸變似乎不如前幾次,應付起來容易多了!
駐軍可不這樣認為,雖然擊落的飛翼不少,可分散的更多,而且飛翼數量太多,它們飛到哪裏,哪裏的機場就要被迫關閉,飛機甚至不能留在外麵,必須拖進緊固的掩體,才能保證戰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