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1939年5月,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江浙太倉蘆葦蕩的湖邊。

“二根,等會你把娘送到蘆葦蕩裏去。”家住湖邊65歲的周大娘把在脫落幾乎看不見紅色油漆桌子上的一大盆煮熟的紅薯一個個撿在一個大口袋裏,完了後,把口袋捆緊,放進一個大背兜裏,然後,把一大袋煮熟的鹹野鴨蛋也放進背篼,又把一塊幹淨的布蓋在背篼上麵對她唯一的23歲兒子說。就走到在門口坐著,穿著一件土布粗衣服,長得健壯又高,人憨厚老實的,話少的,有些個性倔,長得俊逸的23歲兒子周二根身旁。

孝順而壯實的兒子二根坐在發舊灰門檻的門邊一根矮凳上,他卷起的衣袖,用兩隻粗壯曬得黑紅的胳膊,左手拿起放在他曲起雙腿上有些爛的漁網,右手在補漁網。他回答:“娘,你不要去。等我把這點破漁網補完,馬上劃小船把紅薯和鴨蛋跟陳指導員葉排長他們送去。”

娘明白:兒子是擔心這船在河裏太顛晃了,對她身體有影響。可是,跟新四軍送東西,周大娘很想去,也想看看,在四天前,也就是:1939年5月,新四軍第五旅六團團長淩飛根據支隊司令孫毅的命令帶著部隊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的名義,從蘇南茅山根據地出發向東前進。

在隨後的一個月行軍中,這支新四軍大部隊經過常熟太倉附近,對日本鬼子的沿途據點,比如:火車站、鬼子營房、據點,鐵路等進行襲擊,還伏擊鬼子的運輸車隊等。由於新四軍不斷與日本鬼子作戰有不少新四軍戰士、指揮官傷亡。而部隊還要繼續前進,再由於天氣非常熱,向東進時,留下了36個新四軍傷員和兩個班、醫護人員,在地方地下黨幫助下悄悄地在四天前的一個傍晚到了陽澄湖和離湖有兩公裏的楊家村,由太倉縣委派人把20個新四軍傷員送到湖畔鄉民的14條小木船,劃船到有十多公裏長的蘆葦蕩裏,隱蔽在一大片綠色青青的密集蘆葦杆的湖心裏。周大娘的兒子和多個鄉民都積極地用船運送這20個有不同程度傷勢的傷員和新四軍六團二連五排排長葉振民、陳傑指導員帶來的一個班12個負責保衛這批傷員的新四軍戰士,以及,還有16個新四軍傷員和醫護人員到了楊家村,專門由新四軍六團七連連長魯大海帶來的一個班負責保衛。為了更好表現當時的曆史情勢,我們將以陳傑指導員、葉排長和魯大海連長為兩條主線,描寫新四軍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以後,還請親愛的讀者關注:反映中國新四軍的《新四軍連長王東》、《新四軍排長黃剛》這兩部,將集中反映新四軍有名的戰鬥故事,比如:皖南事變、韋崗戰鬥、句容戰鬥、東山戰鬥等。)

聽兒子這樣說話,周大娘知道是兒子心疼自己,她還是要堅持去,因為,一看到那些正直勇敢的新四軍傷員和葉排長他們,周大娘就覺得他們是好人,是可靠的,所以,就喜歡新四軍。四天過去了,沒有看到新四軍,周大娘就想看看他們,非常想!這時,周大娘看到兒子把攤在自己大腿上、穿著灰布鞋腳邊一堆的漁網稍稍抬高些,跟自己娘說了後,又略低頭專心補著漁網。

“不,我要去。四天了,我都沒有看見新四軍了。”周大娘說。

兒子聽了媽的話,又停止補網,他覺得自己的媽非常想新四軍,覺得以後有的是機會就又想讓他媽不要去。於是,他抬起臉對自己的媽說:“娘,你就別去了。你想,在船上來回都要一個多小時。我擔心這船又顛簸,對你身子不好。”在他說第一句時,口氣也加重了。

而周大娘不這樣想,她說:

“二根,你想多了。娘從小在這湖邊長大,小船坐得少了嗎?我跟你爹結婚後懷著你我還出漁船,跟你爹一起打魚,我還跟他做飯。”

“娘,你這樣說,我又想我爹了。他為了我們母子,常年都下湖打魚,我看見他抱著我滿臉的笑。”

聽兒子說起他爹,大娘又懷念起自己的丈夫,話更多了。

“你爹那時,一早吃了我做的飯,要下湖邊打魚,出去前就要抱你一次,晚上回來到家門,首先又抱你,親你的臉,他稀罕你。我做好魚,他說先讓二根吃。”周大娘又跟自己唯一的兒子嘮叨起兒子他爸的事了。

二根時常想自己的爸爸,可惜,他在20歲時,爸爸就死於日本鬼子的手裏了。

“娘,我爹是死於日本人的手裏嗎?“二根由此想起父親的死,畢竟那時,他懂事些了。就問道。

“我記得那天下午,你爹打魚,碰見了在湖裏開來的鬼子船。鬼子要把你爹打上來的魚繳了,你爹牢牢護著魚;一個鬼子一刀,刺進了你爹的肚皮裏,然後,鬼子強行把一大桶魚拿走了。倒在船上的你爹死了。被劃過來船的小春他爹看見,把你的爹帶回來,人都死硬了(屍體都僵硬)。我哭得昏死過去,醒過來又哭。第二天,鄉親們就來把你的爹抬出去埋了,就在東湖的小山下。哎!可惜,你已經去杭州你叔父那裏去……” 說到這裏,周大娘眼裏又流下眼淚,她就把右手抬起來,擦了擦被晶瑩的淚水浸濕的眼雜毛。

“娘,你放心!我會為爹報仇的!”他緊緊地咬著牙齒,氣咻咻地大聲說。周大娘就這個兒子,是她的命,可家裏的實際情況,令她無法做為自己丈夫報仇的事,丈夫沒有了,她不能在失去兒子,她明白現在日本鬼子到處殺人,自己一旦讓兒子作這事,說不定,很快就見不著兒子。可自己丈夫的死令她無法忘記,在這種兩難的情形下,周大娘更是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