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膠東,繞不開煙台;說煙台,就要先從武昌起義說起。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掀開了中國曆史的嶄新一頁——辛亥革命爆發了!
辛亥革命爆發了,湖南、廣東、廣西等十五個省紛紛發表聲明: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煙台也宣布獨立,脫離清政府。煙台在眾多獨立的省份之中,顯得特別另類:煙台是山東省的一個市,位於膠東半島的東端;還有,所屬的山東省還沒有宣布獨立,宣布脫離清政府,煙台山東省的一個市就宣布獨立了,你說這山東的煙台是不是有些奇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是與膠東煙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所決定的。因為在山東的革命黨人活動區域為兩個地方,一個是以煙台為中心的登州、黃縣、文登、榮成、威海等沿海地區;另一個是以諸城為中心的青州、高密、即墨、膠縣等膠濟沿線地區。但膠濟沿線的革命受到了在山東勢力最強的德國人的抑製,活動不是那麼自如。而煙台就不是這麼一個情況了。早在1905年的8月,孫中山在日本建立同盟會,同盟會在日本設立總部,下設9個支部,其中在國內設立東、西、南、北、中5個支部。北方支部就設在煙台。煙台籍留日學生徐鏡心、謝鴻燾、鄒秉綬、邱丕振、於洪起、欒忠堯、左雨農、叢珠、孫嘏臣、徐鏡古、徐文炳、陳命官、丁世嶧等人成為第一批同盟會員,因此,煙台的革命黨人的活動環境卻要寬鬆許多,煙台革命黨人的活動一直如火如荼。
同盟會的北方支部設在煙台,由徐鏡心任支部總負責人,統轄華北、東北、西北8省的同盟會。到1907年,單就膠東留日學生加入同盟會者達60餘人。同盟會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簡稱為“民族,民權,民生”,也就是舊三民主義。其最主要愛的特點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清王朝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中國同盟會在日本的活動,引起清政府駐日本公使楊樞的畏忌,他慫恿日本政府取締中國留學生的反清革命活動,留日學生被迫回國。煙台籍及膠東各地的留日同盟會員就陸續返回故裏時,這個時間段,正值清政府廢除科舉製度,這些回鄉的同盟會會員就因勢利導積極籌款創辦新學、設立公學,辦報紙設立《渤海日報》,籍以向青年學生灌輸革命思想,為反封建鬥爭作準備。渤海日報社成了進步青年彙集地,他們一起探討革命道理,進行各種革命宣傳活動,並派同盟會員宮樹藩等人打入清政府住煙台的駐軍海防營策反,安排自己的內線,駐煙台各營清軍中均有同盟會會員和革命同情者,這也為後來的同盟會革命黨人的舉事作好了準備。
煙台宣布獨立了,山東省後來也宣布了獨立了,脫離清政府,時間點上比煙台整整晚了一天,這樣看來山東省的獨立才叫完整。顯然,煙台在山東的首先宣布獨立和山東省部的宣布獨立就性質來說,不可同日而語,根本就不是一個性質的事。煙台的獨立是由同盟會黨人獨自領導的武裝起義所致,而省城獨立是以和平請願為特征的,是官僚們被逼無奈,大勢所趨無奈之舉。但不管怎樣,以上兩起獨立鬥爭,對辛亥革命的全局產生了影響意義重大!
山東省府設在濟南,濟南地處中國版圖的南北要衝,煙台又為天津門戶、京師屏藩,山東的獨立給清政府的打擊是最致命的,這樣便與北京以東的灤州起義和以西的山西起義遙相呼應,對清廷北京構成了三麵包圍的態勢,有力地支援了同盟會在南方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
山東省11月12日宣布了獨立,11月24日又宣布取消獨立,倏起倏滅,有些不可思議,僅有短短的12天。這個問題就出在山東巡撫孫寶琦的身上,山東巡撫孫寶琦與慶親王聯姻成為清王朝的紅人,不想清王朝就這樣完蛋,壓根就無心獨立,但諮議局又很不得人心,地方各勢力的博弈又缺乏製衡,同盟會的革命黨人又唑唑逼人,武昌起義和眼前的煙台起義又很容易失控,迫於革命洪流不可遏抑的處境下,孫寶琦宣布了山東獨立的,但這僅是他的“權宜之計”,並非出於他的真心本意。因此,到11月24日,在孫寶琦跟袁世凱的勾結當中,就又順應袁世凱的旨意取消了山東獨立。袁世凱兵權在握,實力派人物,有些革命黨人甚至都對他馬首是瞻,他當時的旨意比皇帝老子好使,有袁世凱的支持,孫寶琦又硬了,取消獨立也就不足為怪了!
於是,這個奇觀就出現了,山東省府剛剛獨立了12天又旋即取消了獨立,而煙台還在獨立著!
煙台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集中地區,又是同盟會北方支部所在地,同盟會革命黨人在這裏活動最早,成效最大。因對本地海陸軍早有動作。參與煙台起義的人裏,煙台革命黨人欒忠堯、李鳳梧、吳耀東、宮仁山等18位義士,除了幾名外地來的革命黨人,有警衛隊管帶、海防營管帶的內弟、英國領事館秘書、《渤海日報》主筆、尚誌學校校長,還有太古船行的幾名職員。當時,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武昌革命黨人的武裝起義成功,極大地鼓勵了煙台革命黨人的信心。於是,煙台革命黨人與海防營官兵就定於11月12日晚10時起義。其時濟南尚未宣告獨立,而煙台方麵與濟南方麵也沒取得聯係。煙台的革命黨人決定實行行動,以楊德盛、欒忠堯分任獨立起義的正副指揮。起義打響後,他們首先割斷警察廳同外界聯絡的電話線,持武器由西馬路進入煙台市區,直撲清軍的海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