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晚年定論

《定論》首刻於南贛。朱子病目靜久,忽悟聖學之淵微,乃大悔中年 注述誤己誤人,遍告同誌。師閱之,喜己學與晦翁同,手錄一卷,門人刻 行之。自是為朱子論異同者寡矣。師曰 :“無意中得此一助!”隆慶壬申 ?, 虯峰謝君廷傑 ? 刻師《全書》,命刻《定論》附《語錄》後,見師之學與 朱子無相謬戾,則千古正學同一源矣。並師首敘與袁慶麟 ? 跋,凡若幹條, 洪僭引其說。

【注釋】

? 隆慶壬申 :隆慶六年(1572)。

? 謝廷傑 :字宗聖,號舜清,江西新建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 曾任監察禦史,巡撫浙江。隆慶六年,在浙江刊刻《王文成公全集》38 卷, 是為陽明全集的第一個版本,以後諸本,大都依據此本翻刻。

? 袁慶麟(1455—1520),字德彰,號雩峰,雩都(今江西省於都縣)人, 歲年長於陽明,但甘願為弟子,著有《芻蕘餘論》。

陽明子序

洙、泗 ? 之傳,至孟氏而息 ;千五百餘年,濂溪、明道始複追尋其緒。 自後辨析日詳,然亦日就支離決裂,旋複湮晦。吾嚐深求其故,大抵皆世 儒之多言有以亂之。

守仁早歲業舉,溺誌詞章之習,既乃稍知從事正學,而苦於眾說之紛 擾疲疢,茫無可入,因求諸老、釋,欣然有會於心,以為聖人之學在此矣! 然於孔子之教,間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無歸,依違往返,且信且疑。 其後,謫官龍場,居夷處困,動心忍性之餘,恍若有悟,體驗探求,

再更寒暑,證諸五經、四子,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也。然後歎聖人之道 坦如大路,而世之儒者,妄開竇徑,蹈荊棘,墮坑塹,究其為說,反出二 氏之下。宜乎世之高明之士,厭此而趨彼也!此豈二氏之罪哉!間嚐以語 同誌,而聞者競相非議,目以為立異好奇。雖每痛反深抑,務自搜剔斑瑕, 而愈益精明的確,洞然無複可疑。獨於朱子之說,有相牴牾,恒疚於心。 切疑朱子之賢,而豈其於此尚有未察?

及官留都,複取朱子之書而檢求之,然後知其晚歲,固已大悟舊說之 非,痛悔極艾,至以為自誑誑人之罪,不可勝贖。世之所傳《集注》《或問》 之類,乃其中年未定之說,自咎以為舊本之誤,思改正而未及 ;而其諸《語 類》之屬,又其門人挾勝心以附己見,固於朱子平日之說,猶有大相謬戾者。 而世之學者,局於見聞,不過持循講習於此。其於悟後之論,概乎其未有聞, 則亦何怪乎予言之不信、而朱子之心無以自暴於後世也乎?

予既自幸其說之不謬於朱子,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然且慨夫世 之學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說,而不複知求其晚歲既悟之論,競相呶呶, 以亂正學,不自知其已入於異端。輒采錄而裒集之,私以示夫同誌,庶幾 無疑於吾說,而聖學之明可冀矣!

正德乙亥 ? 冬十一月朔,後學餘姚王守仁序

【注釋】

? 洙、泗 :原指洙水和泗水,孔子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故後世往往一 起代指孔子和儒家。

? 正德乙亥 :正德十年(1515)。

【評語】

許舜屏評 :世人動以先生專主象山之學,其於朱子,批摘無遺,殆 與朱子互相牴牾。觀於此論,一則曰“恒疚於心”,再則曰“自幸其說之 不謬於朱子”,可知先生固非反對朱子者。蓋朱子晚年,亦曾有“自誑誑人” 之語,特以年命已終,不及更給其中年之論。獨先生能糾正之,是先生 之學說不特不背於朱子,且能將朱子所欲更正者,而代為更正之,是朱

子之功臣也。篇中“世之學者,局於見聞,不過持循講習於此。其餘悟 後之論,概乎其未有聞”,吾亦謂世之學者,徒見先生與朱子牴牾之處, 而未見先生與朱子融洽之處也。讀此篇後,當可恍然。

答黃直卿書

為學直是先要立本,文義卻可且與說出正意,令其寬心玩味,未可便 令考校同異,研究纖密,恐其意思促迫,難得長進。將來見得大意,略舉 一二節目,漸次理會,蓋未晚也。此是向來定本之誤。今幸見得,卻煩勇革。 不可苟避譏笑,卻誤人也。

【評語】

許舜屏評 :以下皆是朱子之書,錄之以見朱子晚年之學。

答呂子約

日用工夫,比複何如?文字雖不可廢,然涵養本原而察於天理人欲之 判,此是日用動靜之間,不可頃刻間斷底事。若於此處見得分明,自然不 到得流入世俗功利權謀裏去矣。熹亦近日方實見得向日支離之病,雖與彼 中證候不同,然忘己逐物,貪外虛內之失,則一而已。程子說 :“不得以 天下萬物擾己,己立後自能了得天下萬物。”今自家一個身心不知安頓去 處,而談王說伯 ?,將經世事業別作一個伎倆商量講究,不亦誤乎!相去遠, 不得麵論。書問終說不盡,臨風歎息而已。

【注釋】

?“伯”:同“霸”。

【評語】

許舜屏評 “:不可頃刻間斷底事”,便是要致其良知,與先生之言正合。

答何叔京

前此僭易拜稟博觀之敝,誠不自揆。乃蒙見是,何幸如此!然觀來

諭,似有未能遽舍之意,何邪?此理甚明,何疑之有?若使道可以多聞博 觀而得,則世之知道者為不少矣。熹近日因事方有少省發處,如“鳶飛魚 躍”,明道以為與“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者,乃今曉然無疑。日用之間, 觀此流行之體,初無間斷處,有下功夫處。乃知日前自誑誑人之罪,蓋不 可勝贖也。此與守書冊,泥言語,全無交涉。幸於日用間察之,知此則 知仁矣。

【評語】

許舜屏評 :“鳶飛魚躍”,此心自活潑潑地,便是良知的發現處。

答潘叔昌

示喻“天上無不識字的神仙”,此論甚中一偏之弊。然亦恐隻學得識字, 卻不曾學得上天,即不如且學上天耳。上得天了,卻旋學上天人,亦不妨也。 中年以後,氣血精神能有幾何?不是記故事時節。熹以目昏,不敢著力讀 書。閑中靜坐,收斂身心,頗覺得力。間起看書,聊複遮眼,遇有會心處, 時一喟然耳!

【評語】

許舜屏評 :“收斂身心”,正所以保其良知也。

答潘叔度

熹衰病,今歲幸不至劇,但精力益衰,目力全短,看文字不得。冥目靜坐, 卻得收拾放心,覺得日前外麵走作不少,頗恨盲廢之不早也。看書鮮識之喻, 誠然。然嚴霜大凍之中,豈無些小風和日暖意思?要是多者勝耳!

【評語】

許舜屏評 :亦是有悔意。

與呂子約

孟子言“學問之道,惟在求其放心”,而程子亦言“心要在腔子裏”。

今一向耽著文字,令此心全體都奔在冊子上,更不知有己。便是個無知覺 不識痛癢之人,雖讀得書,亦何益於吾事邪?

【評語】

許舜屏評 :懂得“求其放心”,便不會放棄他的良知了。

與周叔謹

應之甚恨未得相見,其為學規模次第如何?近來呂、陸門人互相排斥, 此由各徇所見之偏,而不能公天下之心以觀天下之理,甚覺不滿人意。應 之蓋嚐學於兩家,未知其於此看得果如何?因話扣之,因書諭及為幸也。 熹近日亦覺向來說話有大支離處,反身以求正,坐自己用功亦未切耳。因 此減去文字工夫,覺得閑中氣象甚適。每勸學者且亦看《孟子》“道性善”“求 放心”兩章,著實體察收拾為要 ;其餘文字,且大概諷誦涵養,未須大段 著力考索也。

【評語】

許舜屏評 :“閑中氣象甚適”,正其良知發現處。

答陸象山

熹衰病日侵,去年災患亦不少,比來病軀方似略可支吾。然精神耗減, 日甚一日,恐終非能久於世者。所幸邇來日用工夫頗覺有力,無複向來支 離之病。甚恨未得從容麵論。未知異時相見,尚複有異同否耳?

【評語】

許舜屏評 :朱子晚年亦深悔與象山立異,於此可見。

答符複仲

聞向道之意甚勤。向所喻義利之間,誠有難擇者 ;但意所疑,以為近 利者,即便舍去可也。向後見得親切,卻看舊事,又有見未盡舍未盡者, 不解有過當也。見陸丈回書,其言明當,且就此持守,自見功效 ;不須多疑多問,卻轉迷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