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親兵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一切都是天意。人是奈何不了天意的,何去何從,全憑淮南王抉擇!不過不能猶豫不決,耽誤時間。要是朝廷軍隊追過來了,我們再想去吳國,也沒有機會了!”
人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最容易喪失理智。現在的英布就是這樣,他無法抉擇!
吳國也許已經設好了陷阱,等著他!但是不去吳國,又能去哪裏呢?長時間地呆在江南,原地不動,劉邦的隊伍馬上就會過江來,追剿他!
英布說:“今晚就在這裏露宿,我現在要好好琢磨今後的去向問題,請大家不要打擾我!”
夜深了,四野靜悄悄!
英布還是無法判斷吳王派人來迎接他,到底是陷阱呢,還是真心實意與自己聯手共同對付劉邦?
英布總是在這兩個問題中煎熬!
吳王派人來迎接是陷阱的話,吳王沒有理由這樣做啊?
吳王與自己聯手,來對付劉邦,吳王也沒有理由這麼做啊?
這兩個問題想不明白,英布就無法抉擇是否去吳國!
英布使勁捶自己的腦袋!
英布也從來沒有如此煎熬過,英布向來都是痛痛快快!遇到事情,也是痛痛快快做抉擇!
從驪山逃出來後,英布就痛痛快快決定,帶領囚徒起義造反!
後來遇見項梁,又痛痛快快決定跟著項梁幹!
後來跟著宋義一起北去救趙,項羽殺了宋義,自封為上將軍。英布又毫不猶豫地跟著項羽幹!
英布心想,跟著項羽幹,這個選擇是對的。項羽瓜分天下,將天下最好的地方冊封給自己,還冊封自己為九江王!
後來自己叛變項羽,跟著劉邦,也是痛痛快快決定。
劉邦打敗項羽後,冊封自己為淮南王,這個決定也是對的!
再後來,韓信聯係自己,想和自己、彭越聯手,推翻劉邦的天下,在這件事情麵前,自己含含糊糊,遲遲下不了決心,最後決定,還是做淮南王安寧,拒絕了韓信的建議。由於此,自己才落到了今天無家可歸的地步!由此看出,這個含含糊糊,遲遲不能抉擇的抉擇是錯誤的!
今天自己在關鍵時候,又含含糊糊,遲遲不能抉擇,這讓自己很難受!
英布基於上麵的經驗教訓,得出了一個結論:遇事含含糊糊,遲遲不能抉擇,最後做出的抉擇,就是錯誤的!遇事痛痛快快,果斷抉擇,這個抉擇就是對的。於是英布決定,不到吳國去,就留在此地打遊擊!
英布做出這樣的抉擇後如釋重負!
吳國的使者見英布遲遲不能抉擇,想到臨行前無王交代自己的事情,有些不安!於是他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利用與英布親兵單獨相處的機會,做英布親兵的工作。
吳國使者對英布的親兵說:“現在你們這些人,不去吳國,能去哪裏呢?去越國,路途遙遠,沒有進入越國進內,就會遭受到毒蛇猛獸的襲擊,還有深山老林裏的瘴氣,還有蚊蟲的叮咬,這些都是你們這些生活在長江沿岸的人忍受不了的。再加上越國人野蠻,看到你們這些長江沿岸的人進入他們的境內,他們會無比仇恨,會想盡辦法謀害你們。如果你們不去越國,也不去吳國,就在此地打遊擊,你們一無糧食,二無帳篷,像今晚這樣,你們這些親兵能挺得住嗎?
我們吳國國王是你們淮南王的老丈人,是至親至戚,再不怎樣,總比仇人強!無論如何,也會照應你們這些人!我想你們這些人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吳國!”
英布的這些親兵,聽了吳國使者的誘惑,都想去吳國!
英布清早起來,對他身邊的親兵說:“我決定哪裏都不去,就留在此地打遊擊!”
英布宣布這個決定後,他身邊的親兵沒有反應!
英布問:“你們為何這樣冷淡呢?”
有膽大的親兵說:“我們就是想去吳國!”
英布說:“這個時候了,我也不強求大家!我們現在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結果多數人願意去吳國。
英布決定:“我們去吳國!”
英布去吳國的途中,又遇上了吳王派來接應的士兵,英布由此感激不盡!
進入鄱陽境內後,英布身邊的親兵被吳王帶來接應的士兵圍殲。英布隻身逃到了番陽茲鄉。番陽人在茲鄉百姓的民宅裏殺死了英布,終於滅掉了英布。
一代梟雄就此去見了閻王!
漢初三雄,韓信、彭越、英布等先後被劉邦剿滅了!真正威脅到漢王朝生存的三股勢力煙消雲散!
戰爭結束後,劉邦正式冊立七皇子劉長為淮南王,封賁赫為期思侯,將領們大多因戰功受到封賞。隻是劉邦答應冊封沛侯劉濞為荊王沒有正式下詔書!
之後不久,陳豨亦在靈丘被樊噲所殺。
戰場上捷報頻傳,劉邦躺在戰車上引吭高歌!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一章:此心安處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