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八章 路在何方(2 / 3)

到了晚上,張敖更殷情。

張敖深知劉邦離不開女人,特意把自己的歌姬送給劉邦過夜,陪伴劉邦享樂!劉邦這次不經意的享樂,還留下了龍種,這就是後來的劉長。

這一夜,劉邦多了一個兒子,也為文帝執政留下了一個禍根!這些故事,我們後麵再說。

張敖的相國貫高看不過去了,認為劉邦把他們的國王太不當回事了!趙國相國貫高告訴張敖,要替張敖出口氣,為劉邦找點麻煩。張敖連忙製止了貫高,告訴貫高說:“這趙國都是皇上送給我們父子的,更何況皇上當年還救過我父王的命?還把自己的長公主送給我做女人!這是天大的恩情,為了報答這份恩情,皇帝就是讓我去死,我都樂意!何況,我現在僅僅是盡晚輩的孝心服侍皇上,這有什麼不應該的呢?我應該這樣做,我這樣做才是天經地義的!你們不要胡來!” 貫高表麵上聽從了張敖的訓斥,最後還是忍不住惹出了麻煩。

劉邦在趙國享受了應該享受的生活,精神、體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恢複,又繼續想他的心事。劉邦看著眼前殷情的張敖,是自己的女婿,非常忠誠。劉邦想,論忠誠,沒有人能與他相比。但是他是趙王,封到趙國,就是為我抵抗匈奴的,他有這個能力嗎?沒有!僅有忠誠也是白搭!

劉邦由眼前的張敖又想到韓王信。劉邦想:我把他韓王信派到晉陽,就是看重他韓王信勇武,才讓他到晉陽去抗擊匈奴,可惜僅有勇武,沒有忠誠也不行!他韓王信的勇武到了邊境不但沒有發揮作用,反而讓他變成了懦夫。麵對凶悍的匈奴,他韓王信裏通外國,為虎作倀!看來僅有能力,沒有忠誠,也不能擔當封疆大吏!

劉邦想到這裏,十分絕望。麵對匈奴的威脅,劉邦無棋可下,無路可走!

劉邦仰頭問蒼天:路在何方?

北方的冬天,依然是愁雲慘淡,雲遮霧罩。

劉邦和這北方的天氣一樣,心事重重,也心事茫茫!

劉邦在趙國一連休息幾天後,回到了長安。

劉邦回長安後,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最高興的數呂後!

呂後的高興,是幸災樂禍!

在呂後看來,劉邦這次被匈奴包圍在白登山,受了七天七夜的驚嚇,主要罪過在張良。

因為韓王信是韓國人,是張良的老鄉。韓王信得到劉邦的重用,是張良推薦的,讓韓王信去防守西北邊境,也是張良推薦的。現在韓王信投降了匈奴,夥同匈奴騷擾邊疆,張良應承擔薦人不當之責!

呂後還指示審食其抓住這點做文章,要挾張良,讓張良今後為劉邦辦事的同時,也要想到呂後的感受!

最憂愁的是張良!

張良的憂愁,是自責,是誠惶誠恐!

張良認為自己推薦的人辜負了劉邦的期望,對不起劉邦平時對自己的信任。所以劉邦一回京城,張良就上門請罪!

劉邦卻很坦蕩,認為韓王信投降匈奴是韓王信本人的罪責,與張良沒有半點關係!

盡管劉邦沒有半點責怪張良的意思,但是張良還是很愧疚!

劉邦回京城不久,又想起了劉敬。

劉邦覺得自己對不住劉敬!現在劉敬還關在禁閉室裏,劉邦立即派人放劉敬出來!

劉邦又在想,麵對凶悍的匈奴,劉敬有辦法嗎?

劉邦有些擔心,劉敬即使有對付匈奴的辦法,他還敢對自己說嗎?上次征戰匈奴騎兵時,他說不能追擊匈奴騎兵,自己不但沒有采納他的主意,還把他臭罵了一頓。現在再問他對付匈奴的主意,他還敢說嗎?他會不會擔心自己又再臭罵他一頓?並再一次關他的禁閉!劉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會不會記恨自己?即使有好的主意,由於記恨自己而不說,這也是士大夫的為人準則。他們自認為清高,惹不起,躲得起,不給自己找麻煩!劉敬要是這樣想,自己應該怎麼辦呢? 劉邦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