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遠赴山村(1 / 3)

我叫段安豐,朋友們叫我“段子”。

2007年,我從大學畢業之後,放棄了考研,也放棄了家裏安排的工作,懷著一腔青春的熱血,毅然踏上了支教的路程。

我的支教地點總共換過兩次,第一次在我國中部的某個縣郊,一所鄉村小學。

在那裏我隻待了平平淡淡的一個學期。

那年寒假還沒結束,學校便通知我,縣裏為了改善農村兒童的學習條件,決定裁撤這所小學。

校內的學生統一安排到最近的一所新學校去,教師由縣裏統一安排,支教老師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了。

這一次的支教,除了讓我學會了自己洗衣做飯以外,並沒有什麼值得敘述的。

接受了校長的感謝和祝福之後,我隻好重新選擇了另一個支教點。

本著哪裏最艱苦就去哪裏的原則,我新選擇的地方在四川,一個出門要走四個小時山路的山溝溝裏。

不過,這一次又隻待了半學期,我便卷著兩褲腿的泥漿,和滿麵的灰塵,再次離開了支教的小學——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了。

學校垮塌了,孩子們被送往最近的城市安置,在各個學校的操場上,搭著帳篷和簡易房,和當地的小朋友們一起學習。

我在做了一個多月的誌願者之後,拖著一身的傷痛和滿手的老繭,告別了這個讓人流過血,也灑過淚的地方。

在這裏,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貴。

不久之後,我參加了第三次支教,故事也就從這裏說起。

上學時應該都學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中有一段背誦課文,至今記憶猶新。

“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本以為一段光榮的支教生涯,能夠為我的青春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讓我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必悔恨,更不必羞愧。

可是,我永遠都想不到,這是我這一生噩夢的開始……

2008年的冬天,我在家休養了兩個多月,救援時落下的腿傷早就好了,腰傷好不了,可也壞不到哪裏去。

正當我閑極無聊的時候,接到了一份邀請——南方某個偏遠山村的支教老師因病提前離崗了,問我願不願意去那裏接任。

母親當時很不高興:“你苦也吃了,罪也受了,為什麼還去那種地方?”

我說:“因為那裏的孩子沒老師啊。”

就這樣,我再次離家,乘火車到達那個叫做“豐北”的縣城。

到縣城轉三蹦子、長途車,到了離縣城三十公裏的一個小鎮——長水鎮。

說是一個鎮子,其實隻有一條破破爛爛的小街道,兩邊除了幾家吃食店,還有一些日用百貨之外,最能跟現代社會接壤的,就是一座破舊的加油站。

我最終的目的地,是長水鎮南麵山坳裏的羅家村。

來接我的人,是一個穿著破皮襖,四十歲左右的老鄉,與唐朝的一位將軍同名,叫做羅士信。

這是我來到長水鎮第一個認識的人,在今後的故事中,我們也將不止一次地提到老羅的光輝事跡。

老羅是個超級煙鬼,邀請我來支教的朋友開過一句玩笑:他家的臘肉從來不用火坑熏,全靠他的一杆老煙槍。

我按約定站在加油站外,第一眼就認出了老羅——除了他,誰敢蹲在加油站裏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