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新時代的硝煙 最終章(1 / 3)

時間的概念徹底粉碎。

一切宛如發生在瞬間。

槍聲雜亂紛擾,都是從哪打的,幾乎無法被分清。人們做好了死的準備,但卻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作戰。

——俄國人沒有韋賢武的資料。

倘若德國人想要對付韋賢武隻需要迅速把北約同盟之間的情報疏通便可以了,那麼站在北約對立麵的俄國人則顯得十分束手無策了。

俄國首都的衛戍軍人腰上兜著各式手雷,其中不乏電磁款的,但他們卻壓根不清楚韋賢武怕電,隻一昧地使用威力強大的武器。以至於法院正門被震波和流彈打得幾乎坍塌而韋賢武反而因此愈加狂暴強壯。

俄國人心裏的防線潰退得比炮火構築的要快不少。尤其是他們見證了那寥寥幾台王牌機甲的殞命時。他們做夢都想不到韋賢武要掀起一輛裝甲車來有多麼簡單,於是更不可能想象得到韋賢武要突破這道淺薄的防線僅僅需要多久。

塵埃落定時,法院前的葉卡捷琳娜大街已成一片廢墟,原本堂皇莊嚴的古希臘式圓柱盡數坍毀,雍容華貴的桃花心木大門被槍彈崩得稀爛。警用直升機已經被換下,取而代之的是莫斯科數百公裏外軍事機場姍姍來遲的武裝直升機。媒體直升機則在戰鬥開始不久便被灰溜溜地趕走,因為底下激戰中飛舞著,慘叫著的特警連同劃拉著血的殘肢遺骸都快甩到攝像機上了。

“實驗場離市中心至少有一百公裏。”劉嘉兒的背影在韋賢武眼前忽上忽下,柔順如水的發絲在空中肆意揮舞,“正門十米,停著一輛電磁摩托。你登上去,把車子踩動,它會自己帶你去實驗場,你隻需坐好了,並盡力不把摩托損壞就好。”

韋賢武用手把糊住眼的一層血抹開時,聲音才漸漸遁去。眼前,一個身著黑色城市作戰服的俄國特警正被串喉掛在側翻的裝甲車車底上。他的喉嚨被破損的底盤穿透,大動脈幾乎把全身上下的血全都噴射了出去,使韋賢武渾身上下血色淋漓。

他環顧一周,不出意料地發現可視之處已無活物。

無論對於路過的平民還是在此地盡職的軍警而言,今天無疑是他們的祭日。

衣著各異的男人,女人,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屍體身上流出的血,車子上倒出的油,嘩啦啦地潑了滿地,使路麵一斑一紋的。毒氣在韋賢武的眼下彌漫著陰森古怪的光,細看之下,場麵頗似他當年在上海的所作所為。

他雖花了點時間找摩托,但措手不及的軍警顯然比他更加困惑,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緩和。於是出奇順利的,韋賢武在取到摩托的時候,四周仍然寂寥無聲,沒有戰機劃破天空,沒有直升機嗡鳴亂耳,也沒有坦克車,裝甲車在路上發出馬蹄般鞺鞺鞳鞳的鏗鏘跫音。

他騎上摩托,左琢磨右搗鼓地瞎弄。他三番五次地失敗後,著實火急又心切,不由得胡亂拍打踢踹起來,毫無對高科技的半點敬重小心之意。然而不巧,正是他的一個蹬腳,把摩托踩著了。引擎發動的聲音隨著馬達的振動一齊並起,像是某種獨特的凱歌。韋賢武暗自喜悅,但不流露於表麵,像是這摩托車有感情,會看眼色行事一樣。

在韋賢武進展順利的同時,市區的特警,交警,郊區的軍隊,特種部隊,皆以在整個莫斯科下布了天羅地網。他們並不願意主動迎擊,因為他們堅定地認為,法院前觸目驚心的畫麵決不能再度重演。

無人機盤旋在韋賢武上空,螺旋槳幾乎與空氣融為一體,毫不發聲。反應靈敏的人或許能從它槳下高速流動的風中感知到些不對勁,但對韋賢武——一個毫不了解無人機以及現代科技的人而言,再靈敏的反應也於事無補。

高速路上布滿路障。除了路釘以外,還專門為韋賢武的高科技摩托準備了觸線式的EMP地雷。這玩意原先是為全自動的裝甲準備的,但現在卻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裝甲,坦克,機甲……這些鐵疙瘩,陸地霸主,已經封鎖了幾乎每一條出入莫斯科的高速公路。商業街上的大廣告屏上都是市長的麵孔,這位倒黴的市長正在用輕鬆得誇張的語氣安撫每個市民,並勸其躲回家裏。

內務部一口認定這是一場惡性的恐怖襲擊,並且由於其造成的損失以及莫斯科是俄國政治中心等因素,克裏姆林宮上下一致認為自己已經遭受了巨大威脅,簡直是迫在眉睫。於是事態便迅速嚴重到整個俄羅斯都須屏息凝神的地步了。

飛馳不過百裏,韋賢武便不得不登上高架橋。

但高架橋上,卻隻剩下一片炮擊過的痕跡和屍體殘骸。

幾架先進戰機在韋賢武頭頂停頓數秒,便掉頭直去。機尾上塗有一行小字:USAF。韋賢武的感官若沒有經過強化,還真難以發覺。

這就是援軍吧,韋賢武心想。

韋賢武飛馳穿過殘骸,身後,幾輛警用摩托緊隨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