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深山伏老鴞(2 / 2)

蓮花臉色有些發白,搖搖頭:“沒事。”心裏對林間小路的恐懼可又深了一層。

這時馬三寶和王景弘兩人已把幾具倭寇屍體仔細檢查,地上的飛鏢倭刀也撿拾幹淨。王景弘走到燕王麵前,遲疑著叫道:“王爺!”一邊看了眼蓮花。

朱棣暗叫不妙,麵上神色不變:“說吧!”

王景弘手上托著兩塊腰牌,氣鼓鼓地說道:“這是王府腰牌,是趙方和李三的。這麼久人沒回來,腰牌在倭寇身上,怕是,”王景弘又看一眼蓮花:“怕是凶多吉少。東港那裏的消息二人是六月二十七過的江,但沒再回來。估計是在朝鮮被害了。”

蓮花一陣眩暈,就要摔倒。朱棣眼疾手快,一把托住。

朱權叫道:“趙方和李三,去朝鮮國的那兩個?被倭寇殺了?太猖狂了!那可是王府親兵!”說著側頭看看蓮花關心地問道:“宜寧大公主!他們特意大老遠跑到這裏對付你,你怎麼惹著倭人了?”

倭寇!我怎麼惹著他們了?!我朝鮮怎麼惹著他們了?!蓮花麵色蒼白,一向平和的臉上不由露出悲憤之色。(注)

朱棣臉上的憐惜更盛,輕輕拍著蓮花的肩膀,安慰道:“沒事,我在這裏。”

半晌見蓮花的麵色漸漸平靜,才又問道:“倭寇在朝鮮鬧得凶?”

“是。去年秋天已經打到到全羅北道。先父曹蒙乙帶軍出征,遭倭寇詐降伏擊,和先兄曹敏小弟曹修戰死殉國。”

蓮花說了兩句已經淚水湧出,勉強接著說完:“父王這才收了我為義女”。

“這麼慘啊!父親兄弟全死了?”朱權嘴快:“你別急!我和四哥都幫你!”年青的臉上寫著大大的“仗義”。

朱棣扶著蓮花,心中思索:原來她來大明,是為了倭寇。

自己和寧王雖然能節製沿邊兵馬調動軍隊,但隻限於護衛大明邊境。出關過鴨綠江去朝鮮,這麼大的事,必須先得到父皇和兵部的同意。現在蒙古未平,以父皇的性格,是不會先考慮朝鮮的。

然而,朱棣看著蓮花蒼白的小臉,眼中的淚光。然而這是她的心願,我自當為她實現。

朱棣笑了笑,凝視著蓮花,接著朱權的話說道:“不錯,我們都會幫你。”

馬三寶和王景弘躬身齊聲叫道:“請王爺吩咐!” 趙方和李三被害,二人都是極為憤慨。王景弘和趙方李三雖是上下級但素來交好,尤其難過。

燕王看著二人,微一思索:“景弘跑一趟漢城吧。帶幾個人,明天一早出發。不要帶王府公文,私交藩屬國乃朝廷大忌,道衍又該說了。就把宜寧公主在這裏的事和朝鮮國王報告一下”,頓了頓又道:“趙方和李三如何被害的,請朝鮮國王查清楚。”

又側頭對蓮花說道:“你那兩封信重新寫一下,晚上交給景弘。”蓮花心中感激,應了一聲。

“三寶,加強對宜寧公主的護衛。發行文上報兵部,五名倭寇在大寧府伏擊寧王被誅。聯係東港和鐵嶺衛,這幾個人是怎麼進來的,還有沒有同夥。”馬三寶應聲答應。

朱權讚同:“是啊,這麼容易就到了大寧府!還敢伏擊本王,簡直猖獗。”又補充道:“不自量力!”

朱棣笑了笑,又是那種漫不經心的笑容:“自元至正到我洪武,濱海各地的倭患日漸熾盛,百姓深受其苦。父皇曾三次派使者去日本但毫無結果,據說因日本內亂分裂,無人應對我大明使者。直至洪武二十五年北朝才統一日本,現在盤踞海島上的倭寇大部分是原南朝的武士和浪人,勢力不可小覷。”

說著看向朱權:“十七弟你別太大意。這次這幾個倭寇猜想是為了宜寧而來,大約是不希望她請到我朝援兵,但倭寇詭譎,未必不包藏其它禍心,你多加小心。兵部收到行文會報給父皇,再看父皇對倭寇犯到大寧有什麼意見吧。”

寧王似乎有些不以為然,幾個倭寇而已。不過對燕王一向信服,答應了一聲不再多話。

蓮花一直專心地聽著,這時抬頭問道:“原來倭寇在天朝也為患已久?”

“不錯。北起山東南到福建,沿海地區到處受到劫掠。父皇強化海防設置,設海禁,倭患侵擾雖繁複尚未成大患。”朱棣抬頭望天:“可是沿海百姓總不能安居樂業。”

蓮花望著朱棣,雙眸中欽佩仰慕種種交織。

朱棣似是覺察到了蓮花的目光,笑了一笑肅容對蓮花說到:“安民保土,是吾輩使命亦是心願,令尊大人雖為國捐軀,正是大丈夫份所當為。你如今來了大明為朝鮮請命,令尊大人泉下有知必定安慰。”

蓮花見他說得誠懇,心中感動,微微帶笑頷首,眼中又慢慢浮上了霧氣。

(注:曾有學者例如清朝徐繼餘所著《瀛環誌略》和朝鮮安鼎福所著《東史綱目》認為朝鮮半島的倭寇起因,是日本為了報複高麗王國當年配合蒙古忽必烈遠征日本。作者當這是無稽之談,倭寇當沒有那麼高的政治覺悟。宜寧公主若有知恐怕更斥為強盜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