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老一少(1 / 2)

夜色如墨看不到點點星光,荒野之中一陣銅鈴之聲時斷時續。

伴隨著怪異的鈴聲,一盞隨風輕擺的燈籠在這鄉野小路上緩緩飄動,乍一看好似夜色下淩空浮動的鬼火一般攝人心魄。

就在這燈籠下,一頭長相極不討喜的驢子吃力的前行著,在驢子身後一掛略顯破舊的木車正在吱呀作響。

驢車上一名稚氣未脫的少年口中銜著一根稻草悠然自得麵帶微笑,就在少年的身旁一名老者手持酒壺慢條斯理的品味著壺中劣質的酒水。就在二人身後兩口黑漆漆的棺材隨著驢車輕輕晃動著。

倘若有路人看到這一幕,定會將這老少二人當做是鬼差一般遠遠避開。也同樣是考慮到自己營生的活計,這二人才特意選擇了人煙稀少的荒徑,且白日裏盡量隱蔽休息,隻有到了夜幕降臨才開始趕路。

或許在其他地界很少見到這樣怪異之人,但是在雲州的逐鹿郡,送屍人卻成了一個被官府包攬的正經營生,這種營生的衙役美其名曰棺差。

自從數十年前逐鹿郡發現了含量巨大的金礦數座之後,全國各地的求財者蜂擁而至。

十數處古墓相繼現世,各種珍奇古玩陸續出土,而且有人在山巒之中采集到了年份久遠的人參與靈芝,更惹得全國各地抱有各種目的的人群絡繹不絕的聚集此地。

逐鹿郡治下六縣原本都是地廣人稀的貧苦山地,在天羅王朝建立之初,這裏多是一些不服教化的鄉野山夫。

帝國雖以鐵蹄戰刀強行收服,但是多年來治安一直處於半癱瘓狀態。盡管經過多年的大力治理,可是仍舊是成效甚微。

清光縣身為逐鹿郡六縣之一,相較其他五縣一直是最為貧苦。而且民風也最為彪悍之地。此地居民排外情節較重,大多外地官員來至此地,皆受到當地民眾的排擠。

有些心計的大都選擇隱忍不語,一旦有了機會,就想盡辦法托關係外調。也有幾個猛浪之人,上任之後妄想大力整肅,最終都離奇暴斃於家中。

於是數十年下來,整個清光縣的法度較為渙散,各級官吏不作為。

自從清光縣境內發現了數座規模頗大的金礦之後,麵對各種過江猛龍紛遝至來,當地的地頭蛇也沒有絲毫忍讓之意。官府對於這種利益之爭更是不聞不問。

縱觀逐鹿郡六縣,清光縣的棺差隊伍無疑是最為龐大,同時也是最為忙碌的。幾十年下來,這支多達三十餘人的送棺隊伍一直處於滿編滿員的狀態。

麵對著隔三差五便會送往各地的商旅武人的屍體。讓人不禁感慨“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亙古不變的生存法則,在此地尤為表現的是淋漓盡致。

棺差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那些登記在冊的外來商旅以及攜帶官憑路引的武人。這些棺差可不是一般的差役,他們大多都是擁有一些祖傳秘法的本地山民。

在得知官府得知死者身份後,經過與死者家屬的協商,確定了家屬有能力支付棺差送屍的費用後,當地官府就派遣棺差押送死者屍體出發。

不論沿途經過多遠的路途,也不論天氣是否酷熱陰濕。這些棺差大都憑借著祖傳的秘法保證屍身不腐。而且針對那些因為打鬥砍殺導致的砍頭斷肢之類的外傷,棺差也會處理的相當得體。

天羅王朝對於等級製度的劃分極為細致,驗屍的仵作、砍頭的劊子手、堪墳刻碑的陰公以及專為死人服務的紙紮匠、棺槨匠,同樣也包括這種送棺的差役都屬於一類人。

這些人的後代都不允許參加科舉,不準出仕為官。而且就連婚姻結合都極受限製。可是為了生存,這些活計雖然極不受人待見,但卻又必不可少。

而這看似悠然自得的一老一少,就是兩名棺差。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距離清光縣八百裏以外的穀陽城。

棺材裏的躺著的一對父子據說是穀陽城裏一個商賈世家的子弟。這一次是為了一處金礦的爭奪,父子二人以及手下數十名仆人慘遭殺害。

最終經過商議,官府隻將這父子二人裝棺送回,至於那些可憐的仆人,料想此時已經被棄之城外的亂葬崗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