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指鐮倉幕府時代的當政者北條時宗(1251—1284),他曾經抗擊過元軍的來襲。
[2]賴山陽(1781—1832),江戶後期儒學家、史家、漢詩人。名襄,大阪人。長於詩文書道。著有《日本外史》《日本政記》《山陽詩抄》等。
[3]原文作“彼岸”,係指春分或秋分前後約一周的時間。
[4]日本熊本縣舊稱。
[5]1877年,薩摩(今鹿兒島)士族不滿日本維新政府,擁戴西鄉隆盛發動叛亂。後來隆盛兵敗自殺,史稱西南戰爭。
[6]日本五月五日為男孩子節,升繪有鯉魚形狀的彩旗以示慶祝。
[7]長野和新潟兩縣交界處。
[8]位於比利時中部。1815年,英普聯軍在威靈頓等的指揮下,在此地擊潰拿破侖。
[9]“蟹行”,指西方文字;“鳥跡”,指中國文字。中國皇帝時,倉頡見鳥的足印而造字。此處泛指讀書寫作。
[10]森川許六(1656—1715),江戶中期俳句詩人。“蕉門十哲”之一。他還長於畫技,著有《韻塞》《篇突》《風俗文選》等書。
[11]《新約·馬太福音》:“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的,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最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12]原為梵語anavatapta,亦稱阿耨達浪或無熱惱池,想象中的無熱、清涼之地。
[13]九州地名。“不知火”,舊曆七月末,夜間海麵上火花閃爍,據說是夜光蟲或磷火。一說是夜釣的漁火。
[14]九州地名。
[15]原文作“迎火”,盂蘭盆節的第一天,為迎接亡靈在門前點的火。
[16]梁田蛻岩(1672—1752),日本德川時代著名詩人。
[17]即藤原賴業,生卒年不詳,鐮倉時代歌人。此歌見於《千載集》以後的《敕撰集》。
[18]春分、秋分前後共一周的時間為彼岸節,春分、秋分居中間,稱中日。
[19]“查爾西亞的賢人”指英國曆史學家和評論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1795—1881),著有《衣裳哲學》《英雄及英雄崇拜》《法國革命史》等。查爾西亞是倫敦西南部的一個自治區。“康科德的先哲”指美國絕對主義思想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著有《自然論》《代表人物》等。康科德是位於波士頓西北部的小鎮。
[20]唐·孟郊《遊終南山》詩句。
[21]1]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公元十世紀左右)女作家,著有隨筆集《枕草子》等書。
[22]所羅門,以色列國王,公元前971—前932年在位。據說他長於理財,通過經商手段獲取巨富,生活豪奢,謂之“所羅門榮華”。
[23]西行(1118—1190),平安末期,鐮倉初期著名歌僧。俗名佐藤義清,出家後遍遊各地,著有歌集《山家集》。
[24]指秋冬之交的陣雨。
[25]江戶中期俳人栗田樗堂(1749—1814)的俳句。
[26]日本習俗,過年時大門兩邊植鬆樹,門上掛著草繩。
[27]原文作“若水”,指立春或元旦早晨汲的水。
[28]尾崎紅葉發表於1896年的,描寫主人公鷲見柳之助對亡妻的追念之情。
[29]二月初,日本全國各地舉行祭奠莫稻荷神(即五穀神)的活動,謂之“初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