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禦門:指天皇。

[2]竹園生:指皇族後裔。“竹園”係西漢梁孝王劉武所營建的遊賞之所,又名梁園、梁苑、兔園等。

[3]末葉:子子孫孫。

[4]攝政、關白:當天皇年幼時,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稱“攝政”;天皇成年親政後,攝政改稱“關白”。

[5]舍人:此處指在大內供職的侍衛。

[6]清少納言(約966—?):平安時代著名女作家,三十六歌仙之一,《枕草子》一書的作者。“清”是她的姓,“少納言”或為其父兄在宮中的官名。

[7]出自《枕草子》第五段“愛子出家”。

[8]增賀聖(917—1003):指天台宗高僧增賀上人,為避名利之爭而隱於大和國多武峰。為人灑脫,多有奇聞逸事傳世。

[9]愛敬:有魅力,讓人覺得可愛、親切。

[10]作文:指擅長寫漢詩。

[11]九條殿:指右大臣藤原師輔(909—960),平安中期公卿,博學多才,著有《九條殿遺誡》。

[12]《九條殿遺誡》原文即為漢文,此處直接照錄原文。

[13]順德院:上皇居所稱為“院”。順德院是日本第八十四代順德天皇退位後的稱呼。其於1210年登基,1221年退位。

[14]語出西晉·左思《〈三都賦〉序》:“且夫玉卮無當,雖寶非用。”“卮”是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部。玉杯無底,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15]顯基中納言:指平安時代的權中納言源顯基(1000—1047),後一條天皇寵臣,天皇駕崩後在大原出家,法號圓昭。

[16]“配所”是罪人流配之地。據《大日本史》,源顯基少而好學,篤誌典籍,仕途順暢。但恩遇雖隆,顯基卻素有退隱之誌,常言:“願得無罪而賞配所之月。”

[17]中書王:指中務卿兼明親王(914—987),醍醐天皇之皇子。他兼任中務省長官,此官職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中書令,所以被稱為“中書王”。

[18]條太政大臣:指平安末期公卿藤原伊通(1093—1165),1160年任太政大臣。有二子,都先於他去世。

[19]園左大臣:指平安後期輔仁親王第二王子源有仁(1103—1147)。任從一位左大臣,在書道、禮儀、管弦、詩歌方麵均有建樹,是公家禮儀的完善者。

[20]殿大臣:指平安初期公卿藤原良房(804—872)。

[21]世繼翁物語》:日本著名曆史物語《大鏡》的別稱。但查此書,未見此話,類似言語出於《今鏡》中,應係作者記憶錯誤。

[22]德太子(574—622):日本飛鳥時代政治家,推古朝改革的推行者。

[23]愛宕山野:位於京都嵯峨野深處,曾為墓地。

[24]鳥部山:位於京都近郊東山,是著名的火葬場。

[25]語出《莊子·外篇·天地》:“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26]脛:小腿。

[27]據《元亨釋書》卷十八:“久米仙人,和州上郡人。入深山,學仙法,食鬆葉,服薜荔。一旦騰空,飛過故裏,會婦人以足踏浣衣,其脛甚白,忽生染心,即時墜落。”

[28]愛執:又稱愛著、愛染,佛教用語,指原先潔淨的本性為外界情欲所感染。

[29]六塵:即六境,佛教語,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相接,便能汙染淨心,導致煩惱。

[30]樂欲:佛教語,指願求、欲望。

[31]據《大威德陀羅尼經》卷十九:“乃至以女人發作為綱維,香象能係,況丈夫輩。”

[32]簀子:廂房周邊麵積約一間的外廊。簀子最早起通道作用,後來變成了遊宴、儀式中的觀禮席。

[33]德大寺大臣:指平安末期至鐮倉初期公卿、歌人藤原實定(1139—1192),官至正二位左大臣。

[34]行法師(1118—1190):日本平安末期至鐮倉初期著名歌僧。俗名佐藤義清,二十三歲時出家,法號圓位,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首和歌。

[35]小路宮:指龜山天皇第十二皇子性法惠親王。

[36]小阪殿:天台宗寺院妙法院的別稱。

[37]神無月:日本曆的十月。因日本民間認為八百萬天神於十月在出雲聚集,除出雲外,日本各地都沒有神靈,所以叫“神無月”。相應地,出雲則稱十月為“神有月”。

[38]懸樋:懸於地麵的引水筒。

[39]閼伽:梵語音譯,又作阿伽、遏伽、遏囉伽,指專供於佛前的功德水、香花水。

[40]《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長子蕭統編選,共六十卷。

[41]《南華經》:唐玄宗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他所撰著的《莊子》一書,也被尊為《南華經》。

[42]博士:日本古官製官職。

[43]貫之:紀貫之(約868—約946),日本著名歌人,平安時期和歌聖手,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著有《土佐日記》《假名序》等,並參與編撰了《古今和歌集》。

[44]出自《古今和歌集》卷九“羈旅歌”。全文:“此道非絲織,柔絲無可係。何以離別路,令人感如細。”

[45]歌屑:水平低劣之作。

[46]自《新古今和歌集》卷六“冬歌”。

[47]眾議判:歌會上由和歌名家共同評定和歌優劣。

[48]《家長日記》:歌人源家長(約1170—1234)所撰日記,詳細記載了與《新古今和歌集》有關的事件。

[49]枕:和歌的一種修辭方式,多用於詠誦名勝古跡。

[50]梁塵秘抄》:後白河法皇編撰的歌謠集,共十卷。

[51]郢曲:“郢”是古代楚國的都城。郢曲原指楚歌,此處是各類樂曲的統稱。

[52]神樂:舉行祭神活動時,在神前演奏的音樂。

[53]篳篥:古代管樂器的一種,又稱悲篥、笳管、頭管,有八孔和九孔之分,音色渾厚淒愴、低沉悲咽。

[54]許由:堯帝時的賢人,中國最早的隱士。

[55]據《太平禦覽》:“長安孫晨家貧,為郡功曹,十月無被,夜臥蒿束,晝收之。”又《三輔決錄》:“孫晨……家貧不仕,生居城中,織箕為業,明詩書,為郡功曹。冬月無被,有槁一束,暮臥其中,旦收之。”

[56]日本稱棣棠花為“山吹”,自古以來即是詩人吟詠的對象。詩人認為山吹花開之時,是山魂蘇醒的季節,為大地帶來光明的色彩,象征著希望與美好的未來。

[57]灌佛會:又稱佛誕節、佛生會。相傳四月八日是佛祖誕生日,信徒於每年此日舉行香水灌沐佛像的法事。

[58]賀茂祭:又名葵祭,是京都下鴨神社與上賀茂神社在陰曆四月中酉日舉行的祭典。當天所有物品均以葵花裝飾。

[59]菖蒲是一種名貴藥材,葉子似劍,民間稱之為“水劍”,認為它能“斬千邪”。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飲菖蒲酒禳毒,還將菖蒲掛於門戶上,驅邪避害。

[60]夕顏花:葫蘆花,色白,黃昏盛開,翌朝凋謝。

[61]六月祓:每年六月三十日在河邊舉行的消災祭神祈禱儀式。

[62]七夕祭:中國的七夕傳入日本後的祭儀。

[63]禦佛名法會:又稱佛名懺悔、佛名懺禮。指讀誦《佛名經》,稱念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名號,以懺悔並祈求消除前一年罪障的法會。

[64]荷前使:“荷前”是每年各藩國獻給朝廷最初的貢品。朝廷在年末的吉日,派遣使臣將貢物中的頭等物品送往皇室陵寢供奉,奉旨行事的使臣稱為“荷前使”。

[65]追儺:每年立春前一天舉行的傳統驅鬼儀式。

[66]四方拜:新年的頭一次祭祀,天皇要在元旦天亮前,親自向神祇、天地四方禱拜,祈求祛除年災,平安多福。

[67]大晦日:即除夕。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在日語裏叫“晦日”,所以最後一個月的最後一天,稱為“大晦日”。

[68]出自唐·戴叔倫詩《湘南即事》。

[69]出自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70]最勝講:朝廷每年五月選擇吉日,召請東大寺、興福寺、延曆寺、園城寺僧侶,於宮中清涼殿講說《金光明最勝王經》,以祈求國家安泰之法會。共五日,朝夕兩座,各講一卷。

[71]九重:皇宮大內。

[72]露台:紫宸殿與仁壽殿間以木板所搭露台。

[73]朝餉:清涼殿中天皇日常進膳的地方。

[74]小蔀:清涼殿東南牆壁上的木格小窗。

[75]小板敷:清涼殿南麵小院鋪設木板處。

[76]高遣戶:可左右開合的隔扇。

[77]“陣”指公卿聚集時的座位。

[78]內侍所:即存放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的溫明殿,宮中三殿之首。

[79]齋王:指在伊勢神宮和賀茂神社出任巫女的未婚內親王,她們代表日本皇室侍奉天照大神。

[80]野宮:齋王動身前往伊勢神宮前,暫住一年的齋戒之所。位於京都嵯峨野。

[81]因信奉神道教,故對佛教用語有所避忌。

[82]中子:意為供奉在佛堂正中的佛像。

[83]染紙:佛經所用紙多為黃紙,又稱染黃紙、黃麻紙,所以用“染紙”指代佛經。

[84]玉垣:對神社石質牆垣的敬稱。

[85]木綿:楮樹纖維所織的布。

[86]榊:日造漢字,意指神社中的常青樹。

[87]京極殿”是關白藤原道長的宅邸。道長1019年因病出家,1022年建成法成寺,晚年居住於此,故有“法成寺攝政”“禦堂關白”之稱。下文的“禦堂殿”即指道長。

[88]和:花園天皇年號,時在1312年至1317年。

[89]無量壽院:法成寺的阿彌陀堂。

[90]行成大納言:指平安中期朝臣藤原行成(972—1028)。他是日本著名書法家,後世稱其書法為“權跡”。

[91]兼行:指平安中期書法家源兼行(生卒年不詳),官至正四位下大和守。

[92]“逵路”是四通八達的大道。這句話典出《淮南子·說林訓》:“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

[93]《堀河院百首》全名《堀河院禦時百首》,是日本第七十三代堀河天皇命十六名臣僚、歌人各獻和歌百首,所彙編成的和歌集。

[94]禦國讓節會:天皇傳位太子所舉行的大典。

[95]劍、璽、內侍所:指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這三神器是日本創世神話中的天照大神,傳給天孫的三件傳國之寶,是正統天皇的象征,其性質就如中國古代的傳國玉璽。

[96]新院:剛退位的上皇,此處指花園上皇。他於文保二年(1318年)春退位。

[97]諒暗:亦作“諒陰”,借指居喪,多用於皇帝。

[98]倚廬禦所:天皇為父母服喪時暫住的房子。

[99]帽額:簾上端的橫布。

[100]平緒:細長腰帶。

[101]人定:又名定昏、人靜等,相當於夜晚的亥時,人們已安歇入眠。

[102]中陰:指人從死亡到再度往生輪回期間(共四十九天)的靈體。此時受生機緣未熟,無所歸宿,亡者的靈體如童子之形,叫作“中陰身”。

[103]出自《古詩十九首》第十四:“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

[104]卒都婆:舍利塔、佛塔的前身。塔的本名在梵文中統稱為“卒都婆”,亦稱蘇都婆、率都婆、窣堵波等。

[105]妻戶:正屋屋角的旁門。

[106]玄輝門院:左大臣洞院實雄之女,伏見天皇生母。

[107]閑院殿:大內皇居之一,原為藤原冬嗣府邸,高倉天皇起成為皇居。

[108]甲香:海螺介殼口圓片狀的蓋,青黃色,長四五寸,可入藥,也可作合香原料。

[109]引自西晉·張華《鷦鷯賦》:“不懷寶以賈害,不飾表以招累。”

[110]引自白居易詩《勸酒》:“身後堆金拄北鬥,不如生前一樽酒。”

[111]典出漢·班固《東都賦》:“捐金於山,沉珠於淵。”

[112]典出老子《道德經》第十八章:“慧智出,有大偽。”

[113]典出《莊子·內篇·齊物論》:“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通為一。”

[114]法然上人(1133—1212):日本淨土宗宗祖,又稱法然坊源空、黑穀上人。

[115]官階在三位以上的官員出家,尊稱為“入道”。

[116]密宗對各種教理組織、教義解學、義理深淺等,加以研究、解釋,稱為“教相”。

[117]上氣:病症名,即肺氣上逆。

[118]二之舞:一種模仿安摩舞的男女二人舞,女方戴著腫麵麵具。

[119]狩衣:即獵衣,以麻布製成,為武家獨創,野外狩獵時穿著。為方便起見,衣袖與衣體未完全縫合。

[120]指貫:又稱狩袴、奴袴,由六幅布做成,前四幅後兩幅。特征是肥大的褲管在踝部束起,看起來像燈籠。

[121]惣門:正門。

[122]車榻:卸下牛車後,支撐車轅的腳架台。

[123]公世二位:指鐮倉時代公卿藤原公世,官至從二位。

[124]僧正:又稱僧主,古代管理佛教事務的僧官之一。

[125]法印:古日本僧官體係中的最上階。僧官三位階依次是法印、法眼、法橋。

[126]くさめ:“嚏”的變化語。

[127]尼禦前:對比丘尼的尊稱。“禦前”原意“尊前”,日本古代對有地位的女性的敬語。

[128]養君:以乳娘身份所撫養的貴族子息。

[129]比睿山:別稱天台山,簡稱北嶺、睿山等,是日本天台宗山門派的總本山。

[130]光親卿:指平安末期至鐮倉初期公卿藤原光親(1176—1221),任權中納言。後因反對鐮倉幕府,被幕府捕殺。

[131]行:具體督辦某事務。

[132]衝重:裝食具的檜木小箱。

[133]自他:自己與他人的簡稱,多用於佛學,指一切有情眾生。

[134]佛家的“火急之事”,指生死大事。

[135]《十因》:由禪林寺永觀律僧所著的《往生十因》。

[136]據《一言芳談》:“心戒上人常蹲踞,人問其故,答曰:‘三界六道無可安坐處故也’。”

[137]“應長”係日本第九十五代花園天皇的年號,時在1311年至1312年。

[138]棧敷:為上皇觀覽賀茂祭而用木板搭成的,高出地麵的看台。

[139]宇治在日本本州中西部,臨宇治川,當地人擅長製造水車。

[140]“石清水”是石清水八幡宮的簡稱。

[141]禦室:即仁和寺。因日本第五十九代宇多天皇讓位後,在此寺居住,故稱“禦室”。

[142]破籠:內有隔層的食盒。

[143]仁和寺作為真言宗禦室派總寺,宇多天皇和曆代法親王均在此出家,所以也可稱“禦所”。

[144]白居易的詩《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遊寺》:“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這裏眾僧故意提到燒紅葉,打算借此典故,引出埋在地下,放置美酒佳肴的食盒。

[145]結印:通過兩手十指相互屈伸,結成不同的形狀,並配合想象意念形成的密宗修法。手印的種類數以千計,每種都有特殊的含義和作用。

[146]遣戶:又名引戶,可左右拉動的門。

[147]蔀:一種背麵有木板的格子窗,上半部可支起。

[148]造作:裝飾、設置。

[149]道心:皈依信佛之心。

[150]外緣:外在的環境。

[151]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52]“菩提”一詞為梵語音譯,意為覺悟、智慧,用以指人豁然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

[153]一貫合一千文,十文為一疋。三百貫共合三萬疋。

[154]法燈:佛教語,比喻能照破世間迷暗的佛法。此處指一宗的引領者。

[155]出仕:做法事。

[156]“非時食”戒是佛教基本的戒律之一,出家人隻能在太陽升到正中天時(正時)吃一餐,稱為“日中一食”;正午以後、天亮以前(非時)不能進食,稱為“過午不食”。

[157]禦產:皇後生皇子。

[158]“甑”是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透蒸氣的孔格,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中宮禦產時,照規矩,要把一個甑從大殿的屋脊上滾下去。若是皇子誕生,則從南麵滾落;皇女誕生,則從北麵滾落。

[159]胞衣:又稱“胎衣”,即胎盤,包於胎兒體表的一層膜。

[160]延政門院(1259—1332):指後嵯峨天皇第二皇女悅子內親王。

[161]處屬於日文中的文字遊戲,“ふたつ文字”為假名“こ”;“牛の角文字”為假名“い”;“直ぐな文字”為假名“し”;“ゆがみ文字”為假名“く”;連讀變成“こいしくとぞ君はおぼゆる”,意為想念父皇。

[162]後七日:指後七日禦修法。由空海大師創立,是真言宗最大的法會。從正月初八算起的七日間,在宮中真言院舉行修法,祈祝國家太平、五穀豐登。

[163]阿闍梨:又稱阿奢黎、阿舍梨等,意為軌範師、正行,指匡正弟子行為,堪為師範的高僧。

[164]宿直人:宮中值宿的警衛。

[165]五緒車:掛有五緒簾的牛車。

[166]冠桶:安放冠帽的箱盒。

[167]岡本關白殿:指左大臣近衛家平,1313年至1315年間擔任關白。

[168]禦鷹飼:藏人所中專門負責飼鷹狩獵的役人。

[169]部:古官署名,掌祭器、酒膳及藏冰等事。

[170]燧羽:似打火石的羽翼。

[171]大砌石:軒下承雨之地所鋪設的石板。

[172]長月:陰曆九月。

[173]業平:指平安初期著名歌人在原業平(825—880),居“六歌仙”之首,才華橫溢,風流倜儻。

[174]方:指三十六歌仙之一的藤原實方(?—),通稱藤中將,以詩才見寵於皇室,風流才子之名遍於天下,傳說他就是《源氏物語》主人公光源氏的原型。

[175]宮司:神社中的神官。

[176]禦手洗:在寺廟神社前,為信眾在禱告前漱口和洗手而準備的石製或銅製的水槽或水池。

[177]今出川院:龜山天皇的皇後。

[178]近衛:在今出川院身旁侍奉的女官,女歌人。

[179]押領使:負責本轄區內治安事務的武官,由國司、郡司中武藝高強者擔任。

[180]書寫上人:指平安時代高僧性空上人。因結廬隱居播州書寫山,專誦《法華經》,故稱“書寫上人”。

[181]元應:日本第九十六代後醍醐天皇的年號。

[182]清暑堂:大內豐樂院九堂之一,演奏禦神樂之處。

[183]玄上:村上天皇鍾愛的琵琶名器,號稱皇室第一寶物。

[184]菊亭大臣:指右大臣藤原兼季,係當時的琵琶名手。因其府邸亭中多栽菊花,故稱“菊亭大臣”。

[185]牧馬:大內珍藏的另一琵琶名器,《古今著聞集》卷六記有“禦琵琶牧馬與玄象不分優劣。”

[186]柱:指調整音高用的四隻弦軸。

[187]貫頭衣:即最早的和服女裝,在布的正中剪出一條直縫,將頭從縫中套過去,然後用帶子係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

[188]願文:向神佛發願,祈求安康福樂的文書。

[189]文車:宮中用於搬運書籍的小車。

[190]塵塚:塵土廢棄物的堆積處。

[191]日本佛教有“本地垂跡”一說。作為本源的佛、菩薩,為了拯救日本的芸芸眾生化身為日本的神,這些化身被稱為“權現”或“權者”。

[192]《摩訶止觀》:天台宗詳述圓頓止觀法門的主要著述,為天台三大部之一。

[193]“連歌”是一種獨特的詩歌體裁,始於奈良時代。其特征是集體創作和即興創作,由兩人或多人對詠一首和歌,著重文句的堆砌和趣味,每一句都必須與別人的上一句巧妙銜接,因此需要作者具有隨機應變的機智。連歌最初作為和歌的餘興盛行於宮廷,後來廣泛流行於平民階層。

[194]上達部:位階在三位以上的公卿的別稱。

[195]殿上人:隻有官階在五位以上的官員,才被允許上清涼殿,稱為“殿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