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區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狀態和習慣行為,人在這種狀態下會感到絕對的舒適與安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在舒適區內,做在行的事,和熟悉的人交往,你會很少擔心犯錯,因為這些行為和情態,你已經演練了無數遍,非常熟悉。然而,一個人不麵對未知,不學習未知,是無法成長的。停留在舒適區會阻礙前進,走出舒適區才能實現自我增值。

未知往往意味著各種可能性,可能會遭遇前所未有的失敗,也可能會麵臨難以想象的困境,趨利避害的本能讓人在麵對未知時會不自覺地焦慮、無措,甚至恐慌,所以走出舒適區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實際上,維持現狀也並不輕鬆,世界無時無刻不再改變,如同一條始終流動的河流,一個人想要在流動中保持不動,是要比順流前進花費更多力氣的。所以,維持現狀所付出的代價遠比想象中更多,與之相比,走出舒適區,學著改變才是更好的選擇。

走出舒適區意味著改變與提升:你要重新定義時間,改變曾經混日子的生活狀態;不再用抱怨的態度解決事情,而是真正地想辦法調整;去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甘於平庸又懶得提升,將永遠停滯在平庸,精神層次才能決定你最終可以走多遠;樂觀生活,對人生不斷眺望;激活生命力,不斷給自己挑戰,改變乏味、無趣的生活狀態;不再給自己理由將就,擁抱比現在更好的人生;從生活習慣開始,活得健康;有節製的社交,不再為合群而委屈自己承受他人的負能量。

曆經不適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從舒適到不舒適,從不舒適到舒適,成長就是不斷打破自己舒適區的過程,也是舒適區不斷擴大的過程。隨著舒適區的不斷擴大,你會發現自己可以做的原來有很多,糟糕的生活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改變,你會變得更加積極、更加自信、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