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相遇 001戰神簡介(1 / 3)

作者心裏話。之所以寫霍去病,因為他是不敗的少年戰神,是一腔熱血的好男兒。曆史、傳說,都已經鏽蝕斑斑,依然清晰的是風骨和風華。“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這首王維的《少年行》同樣是對霍去病的崇敬。

而他實際更想表達出當時長安少年的夢想,霍去病無疑是這個夢想的實現者。少年將軍英姿勃發,在當時應該是許許多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這個偶像遠比現在的歌星要健康陽光許多。說起霍去病的少年更是可以用以“傳奇”加以注釋。

通過對霍去病這個人物的了解,我深深的被這個豐滿的人物吸引了。這樣的英雄真的應該被人們所熟知,他的英雄戰績也應該被更多人傳唱。

縱觀霍去病的一生,不備戰就是出征,短暫的一生,打出了不敗的神話。18歲率領八百精騎。從戎首戰,霍校尉猶如初生牛犢,長驅直入數百裏,突襲匈奴後方,斬殺匈奴兩千餘人。俘獲匈奴相國、當戶,並生擒單於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封為“冠軍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漢武帝封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品級與大將軍相等。他率領精騎1萬人,從隴西(今甘肅省臨洮縣)出發,攻打匈奴。霍去病六天中轉戰五國,長驅直入,高歌猛進。他集中優勢兵力在連連攻破河西的五個部落後,避開渾邪、休屠二王的正麵防禦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肅山丹縣東南)東急馳一千多裏至皋蘭山(今甘肅蘭州市南),合短兵與盧侯、折蘭二王鏖戰於皋蘭山下。而皋蘭山一役則是雙方真正的血與火的較量,生與死的拚殺。霍去病揮師東進,在皋蘭山與以逸待勞的盧侯、折蘭二王主力接戰,是一場真正的正麵戰、攻堅戰。此戰霍去病部毫無取巧之機,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戰鬥打得異常殘酷。雖然最後力斬盧侯、折蘭二王,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己方也損失慘重,1萬人的隊伍,最後回師時不足3千。可以想見當時戰鬥的慘烈程度,但霍去病頂住了對手反撲的凶猛氣焰,以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血戰到底的決心帶領全軍前赴後繼、奮勇拚殺,真正當得起其冠軍侯的稱號。霍去病的軍隊從此樹立起頑強、勇猛、奮不顧身的軍風軍威;並形成了進攻、進攻、再進攻,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後退半步的強悍風格。而霍去病經過此次戰役也奠定了其當朝第一勇將的地位,並且在軍中以無可爭議的事實樹立起威信。至此,屬下誠服,眾人欽佩,對於其統兵的能力已無可置疑。

再戰河西,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3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5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63人。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複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19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件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是一個多事之年,在這年秋天又發生了令人拍案叫絕的事情。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的單於由於西方的渾邪王屢次被驃騎將軍率領的漢軍打敗,損失幾萬人而大怒,想召來渾邪王,把他殺死。估計是消息不機密,所以被渾邪王知道了,於是渾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漢朝。

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對於派霍去病前去招降一事,始終都沒有搞明白,漢武帝為什麼派的是霍去病,而非相對懷柔的衛青。對於渾邪、休屠二王來說,要麵對這樣一個對他們來說如同惡夢般人物的接降漢使實在有些尷尬和恐怖。

霍去病領兵一萬,渡過黃河與渾邪眾相望。這時渾邪王部隊中的副將們看到漢朝軍隊,又聽說是霍去病領兵的部隊,軍威凜凜的霍軍大概是讓這批新遭重創的匈奴人又一次想起了霍去病軍刀的滋味,再加上本來對投降漢朝沒什麼想法,於是很多人就開始逃跑。

這時霍去病的氣勢表現了出來。一般的情況下,當時匈奴人一片混亂、情況不明,霍去病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內亂,不必自己冒險到一堆炸了窩的匈奴人中去犯險。因為被匈奴亂兵殺死或俘虜的機率很大,而霍去病竟然大膽地衝入匈奴軍中,不傷己方一人卻殺死嘩變的八千匈奴人,再降伏了餘下4萬人。一場一觸即發的兵亂終於消於無形。

河西戰役結束後,霍去病又被漢武帝封賞,劃定1700戶增封驃騎將軍。這位少年將軍隻休息了一年多,又一場戰役在等待著他,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戰役”。公元前120年,轉移漠北的匈奴又派騎兵數萬人攻入右北平、定襄,殺掠吏民數千,並企圖引誘漢軍北進,予以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