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主上致祝賀之意即指朝拜,對自己的祝賀則指新年的有些儀式,如新正三日例有“固齒”之習慣。牙齒的意思通於“年齡”,所以有祈禱延齡之意。古時吃鹿肉或野豬肉,其後佛教興盛,戒食獸肉,改食鹽魚及年糕,此風至今猶存。
[2]原文“若菜”,指春天的七草,即是薺菜,蘩蔞,芹,蕪菁,蘿菔,鼠麹草,雞腸草。七種之中有些是菜,有的隻是可吃的野草,正月七曰采取其葉食作羹吃,雲可除百病,辟邪氣。
[3]中國舊說,馬為陽獸,青為陽春之色,故正月七日看青馬,可以禳除一年中的災害。日本遂有天皇於是日看馬的儀式,自十世紀初改用白馬,故文字上亦改寫“白馬節會”,唯仍舊時讀法曰青馬雲。
[4]殿上人指公卿中許可升殿者,其品級須在五位以上。舍人係禁中侍衛,由有爵位者的子弟中選拔,任左右近衛府舍人各三百人,各帶弓箭兵仗,司警衛之役。
[5]主殿司為後宮十二司之一,專司宮中薪炭燈油的事,皆由女官任之。
[6]正月望日也是節日,煮粥加小豆,稱“望日粥”,此種風俗至今也還留存。
[7]煮粥用過的木材,稱為粥棒,或曰粥杖,用以打女人的背後,雲可宜男。
[8]日本古時結婚,皆由男子往女家去,稱為“往來”,寫作“通”字。在《源氏物語》及中國唐代傳說中,多說及此事,與平常的入贅情形有別。
[9]原文“除目”係用中國古語,“除”謂除舊官,後轉稱拜官曰除,除書曰除目,猶後世所謂推升朝報。唐人詩雲,一日看除目,三年損道心。日本古時除官,有內外之分,正月九日至十一日,為地方官任免日期,文中即指此事。國司例用五位以下的官,但亦兼用四五位的。
[10]申文係本人自敘履曆願望,遇官職有闕,申請補用,亦有請文章博士代撰者,《枕草子》第一七三段列舉“文”之美者,於《白氏文集》及《文選》之外,有“博士的申文”,即指此,例用漢文,參照唐時公文程式而成。
[11]這裏是指夾衣,三月裏穿的。直衣是指貴人的常服,與禮服相對。“直”猶言平常,但非許可升殿的人不能著用。“袿”意雲裏衣,謂穿在直衣底下的衣服,常時衣裾納入裳內,其露出在裳外者稱為出袿。
[12]青朽葉係賀茂祭時所穿的服色,乃是經線用青、緯線用黃所織成的絲織物,夾衣的裏子係用青色。二藍為藍與紅花所染成的間色,即今的淡紫色,若織物則經線為紅,緯線為藍。
[13]末濃謂染色上淡下濃,多係紫或紺色。村濃用一種染色,處處濃淡不一樣,村或作斑,二字讀音相同。卷染為絞染之一種,用絹線隨處結縛,及染後則縛處色白,中國古稱絞纈。
[14]定者即香童,大法會在行道的時候,由沙彌執香爐前導,祭禮中以女童充任。
[15]此節謂言語內容雖同而格調各別,貧賤的人因文化缺少,故言詞拖遝。
[16]修驗道係日本佛教真言宗(密宗)的一支,專修祈禱符咒,跋涉山穀,為種種難行苦行,以求得法力,修驗者稱為“山伏”,在中古時代甚有勢力。
[17]禦嶽即大和之金峰山,熊野在紀伊,其山皆甚險峻,為修驗道之靈地。
[18]大進是官職的名稱,這是中宮附屬的官,品級不過從六位,但是屬於親近的侍從。生昌為平珍材的兒子,由文章生任為中宮大進,後仕至郡守,兄平惟仲任中納言,執行太政官的職務。中宮為藤原定子,係關白(古代官名,輔佐天皇,位在太政大臣之上)藤原道隆的女兒,正曆元年(九九〇)為一條天皇的中宮,著者即在她的近旁,任職女官。
[19]四足門即謂有西隻腳的門,實際上於門枋之外,左右各添兩柱,故實有六足,日本舊時唯高貴人家始得有此,蓋以備停車之用。
[20]檳榔毛車文字雖說是檳榔,其實卻是用蒲葵葉蓋頂的車子,蒲葵乃炎熱地方的植物,似棕櫚而大。檳榔毛車是四位以上的官吏所坐的車,女官們亦得乘用。
[21]筵道猶言席道,係在院外或室內鋪席作道路,席邊用絹作緣,或於其上加鋪毯子綢緞。
[22]地下人與殿上人相對,指五六位以下的人,於例不許升殿。
[23]此指前漢於定國的父親於公的故事。據《蒙求》說,於公為縣之獄吏,決獄平允。其閭門壞,父老方共治之。於公謂曰:“可稍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嚐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丞相,封西平侯,孫永為禦史大夫,封侯世襲。
[24]日本古時,仿中國唐代製度,以文章取士,先由各地方的國學,選拔學生,進於大學,再經考試,及第者稱“擬文章生”,隨後更經宣旨,由式部大輔即文部大臣考過,成為正式的“文章生”,亦稱進士雲。
[25]生昌說“於此道稍有涉獵”,是指學問之道,現在便借用了,來說“道路”,所以說這不很高明。
[26]用木作格子,上糊薄紙,今譯為“紙門”,其用厚紙者今譯為“紙障”,原來同樣的稱為“障子”。
[27]幾帳為屏風之屬,設木架,上掛帷帳凡四五幅,高五尺餘,冬夏用材料不同。
[28]公主指一條天皇第一皇女修子內親王,其時年方四歲。
[29]“衵衣”本係中國古字,訓作“裏衣”,罩在衵衣外麵的衣服,日本卻稱為“汗衫”,生昌不用這正式名稱,卻說是“衵衣的罩衫”,所以為女官們所笑了。
[30]日本食案即中國古代所謂“案”,其大小高低皆有一定的尺度,今如改作小形的,便顯得奇怪。
[31]日本古時女官的名稱,官位在四五位以上,中國舊時用於官吏之妻,日本襲用之,至近時才廢止。這裏係用以稱呼禦貓,《花柳餘情》引《小石記》雲:“長保元年(九九九)九月十九日,大內禦貓生子,皇太後及左右大臣有隔日賜宴等事,又任命貓乳母馬命婦,時人笑之,真怪事也。”
[32]貓的乳母係看管貓的人。馬命婦為乳母的名字,通例大率以其父兄或丈夫的官職連帶為名,這裏稱馬命婦,大概因她有直係親屬在馬寮(禦馬監)任職的緣故吧。
[33]藏人為藏人所的官員,專司宮中雜役事務。忠隆即源忠隆,長保二年任藏人之職。
[34]太政官的弁官,兼任藏人頭之職者,其時的頭弁為藤原行成。
[35]即下文的右近內侍,內侍為女官名稱,右近為右近衛府的略稱,蓋因其家族有任近衛府官員的緣故。
[36]在清涼殿內,早餐間的南麵,凡三間,係安放食器的地方。
[37]俗信菊花能延年,故於重陽前夜,用絲棉蓋在菊花上麵,次晨收取朝露,以拭身體,謂能卻老。
[38]古時謝恩例用拜舞,蓋是手舞足蹈的拜,以表示喜悅之意。
[39]六尺為一仞。
[40]枝扇係一種扇子,以木有三叉者作之,以一叉作柄,兩叉糊紙,因定澄身材甚高,故有此戲言。
[41]僧都為僧官的名稱,在僧正之次,與四位的殿上人相準。別當亦官名,寺的別當即一寺最高的官長。
[42]書中凡類聚名物事項的各段,據說是受《義山雜纂》的影響,如此處各節都是說有意思的山川,有些皆不可考,今為免避煩瑣起見,不加注釋。
[43]“方去”是古語,意謂避路。
[44]大納言即謂藤原伊周,是關白道隆的兒子,中宮定子的兄長。
[45]古人磨墨用墨挾子,因為墨短了不好磨,故以夾子挾之,便於把握。
[46]關白即謂藤原道隆。這典故出在中國,《漢書·霍光傳》雲:“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禦天子。”日本製度,由大臣任關白,輔佐天皇,凡事率先關白,然後奏聞。
[47]原歌裏的“吾君”,君字係指戀歌的對方,有時可指女性。
[48]宰相君乃藤原重輔的女兒,為中宮的上級女官。
[49]左大臣乃藤原師尹,小一條係所住的地方。
[50]中古陰陽家的一種迷信,凡鬼星遊行的方麵,犯之者有災禍。每遇是日照例不外出,不見客,亦不接受書簡,宮廷中一律停止政務,亦不召見臣工。
[51]別本第二十段裏此處為止,下節別為一段,即第二一段,此本係從《春曙抄》十二卷本,故今亦不分段。
[52]自十月至十二月,以竹箔截流為魚梁,以捕冰魚,在宇治川中最為有名,至春天則已過時。
[53]紅梅的衣服於十一二月中著用,表麵用紅,裏麵用紫色的夾衣。
[54]產室本意是生產的房子,但古時習俗,常另有設備,不以尋常住屋充用。
[55]“虐待牛的”,意思不甚可解,別本作“車牛死亡了”,蓋古代用牛駕車,沒有牛則車便無甚用處了。
[56]博士係學者的稱號,古時大學寮中設有明經、明法、文章諸種博士,任教官之職,照例惟有男子得繼承家學,若女子便不得做博士了。
[57]古時陰陽家有“避忌方角”之說,如需出門往東而方向不利,則改道往南先至一人家,住宿一夜,次日前去便無妨礙,其家應加以款待。立春的前夜今稱為“節分”,原意則是節候之所由分,即是由立春以至立冬的前一日皆是,如逢此時沒有宴饗,自然更是覺得寂寞了。
[58]舊時交通不便,如有問訊須由人專送,因此亦遂多附送禮物。
[59]結封係古時一種封信法,將信箋疊成細長條,作成兩結,於結處墨塗作記,立封則上下端各一扭折,不似如今的封緘。
[60]古代除帝王乘輦外,餘人並用牛車,這裏是說將拉車的牛牽走了。
[61]古時結婚習慣,率由男子往女家就婚,晚去早歸,亦有中途乖異,遂爾絕跡的。中國唐時似亦有此俗,見於傳奇中,如《霍小玉傳》。
[62]修驗者係佛教真言密宗的一派,專修煉法術,為人治病驅妖,在古時甚見信用,一般有病的人大概多請其治療。
[63]修驗者行施法術,需用一個童子做神所憑依的東西,將妖精移在他身上,從他的口裏,聽取病情。
[64]國司即是郡守,所謂“前司”,意思即是說“前任的郡守”,表示並沒有新的任命,所以仍舊稱前次的官銜。
[65]檜扇是儀式上所用的扇子,乃是用檜或杉樹的薄片所做,共三十九枚,用各種顏色的絹絲結合,上糊薄紙,加以繪畫。
[66]香球係用麝香、沉香等入錦袋中,與艾和菖蒲相結合,下垂五色絲縷有八尺至一丈,以避邪穢,於端午節用以贈送。卯槌則於正月初次的卯日用之,亦有辟邪去惡的效用,係用桃木所做,凡長三寸,廣一寸,用五色絲穿掛,長及五尺。
[67]為什麼午睡起來洗浴是那麼不好,其意義不能明了。又十二月晦日的長雨,為什麼是“精進的懈怠”,也是不明白,別本就沒有這一句。“精進”本佛教用語,謂修道精進,後來則專指吃食,即吃菜忌葷腥。
[68]白衣服係夏季的服裝,至八月就不應再著用了。
[69]當時為得避忌或祈願,俗人常有在寺院住著數十日之久的。
[70]人家正門大率南向,所以像個樣子,北向則是後門了。
[71]“到了國府殿”是當時童謠的一句,今無可考。國府殿疑即國守。
[72]烏帽子本是禮冠下的一種頭巾,用黑絹縫作袋狀,罩於發髻的上麵,但後來以紗或絹做成,上塗漆,便很有點堅硬了。
[73]此處語意似重複,但原本卻有分別,蓋前者係對父母而言,後者則泛一般。
[74]古時多有忌諱,打嚏的時候在旁的人每為咒誦,以避免災禍,今俗信猶尚存留此習。唯自己咒誦,則為可憎的舉動。
[75]據說這是長保二年的事情,即是公曆的一千年。
[76]當時通行的一句俗語,謂心裏有不如意的事叫“采芹菜”,其出處雖有種種說法,但皆不可靠。一說是出於野人獻芹的故事。
[77]輔尹為尾張守藤原興方之子,木工允是木工寮的三等官,兼任六位的藏人。
[78]此一節原是第二四段的續文,皆說可憎的事物者,別本多與前文並合,聯為一段,此係依《枕草子春曙抄》本,故仍分列。
[79]原本係漢文的“侍”字,乃動詞的謙詞,用於代名的第一位,今改譯作代名詞。
[80]宰相係參議官的名稱,定員八人,以四位以上的公卿充任。
[81]原文“麻呂”,古代無論男女自稱的名詞。
[82]即是可以不自稱“本人”,不過用了反語罷了。
[83]舊時用各種香料薰衣,將衣被搭在熏籠上,猶現今的用香水。
[84]日本銅鏡最初係由中國輸入,認為是上等精品,甚見珍重,故以發現上麵有陰影為憂慮。這一段原是說心裏感覺怦怦的驚動,並不一定是驚喜,如這一則即是一例。
[85]四月中京都例有賀茂祭,很是熱鬧,從上賀茂的神山采來葵葉,作種種的裝飾,或掛在柱簾上,直等到它凋落為止。
[86]用紙布木頭泥土,作為男女人形,稱為“雛”,本係人的替身,為修禊時祓除之用,後來轉變為女兒的玩物,每年三月中陳列起來,有各種器具什物,是為雛祭。
[87]係是折扇,但隻是一麵用紙糊著,狀如蝙蝠的翅膀。故有是名。
[88]舊時婦人多將牙齒染黑,用五倍子粉及鐵漿做成,名為“齒黑”,此風一直維持下來,至明治維新時始見廢止。
[89]雙陸係古代遊戲,從中國輸入。用骰子兩顆,凡擲得同花者為勝,異花為負。
[90]陰陽師屬於陰陽寮的官員,專司卜筮及祓除等事,凡人慮有人咒詛,率請其解除,則所有罪穢悉隨水流去,以至冥土雲。
[91]神官為神社裏的職官,司祈禱的事,此係神道教的事情,與陰陽道從朝鮮中國傳過去,出於道教者不同。
[92]這一節別本認為亦是說“愉快的事”,所以與上文合並為一段。
[93]網代車為古時官吏常用的車,以檜皮編作箔為車身,上加漆繪,亦有用竹編的,因竹箔名為“網代”,意雲代網以捕魚,故名。
[94]楮樹皮經過處理,唯存纖維甚細,色白,故稱木棉,謂馬鬣的形狀相似。
[95]雜色人係指無官位的人,因其袍色無規定,著雜色的服裝,在牛車左右的一種侍從。隨身則是貴人身邊的護衛,以近衛府的低級職員充任。
[96]小舍人係官廳所使用的童兒,或可譯作“小廝”,但意思稍有不同,故仍用原名。
[97]這一段別本亦認為是說“愉快的事”的,與上文合並為一段。
[98]六位的藏人於退職時例進一級,故成為五位,舊例五位以上的官員得升殿,稱為殿上人,唯藏人的五位因已退職,故不在此例。
[99]女人聽說法得不下車,於院子裏坐在車中坐聽,但觀下文似亦有不乘車而步行者,作者頗提出非難。
[100]“法華八講”為講《法華經》的法會。《法華經》凡八卷,由八人分講,一日中早晚各講一卷、四日講畢,但每卷也不是逐句講說,隻是擇要講解問答而已。八卷之外,又加起結各一講,計共費五日,第三日講第五卷時為中日,更舉行特別的儀式。
[101]壺裝束為中古時婦女外出時的服裝,係以練衣被頭上,頭戴鬥笠。“壺”字取義不詳,有諸種說法皆不可靠。
[102]佛法很看重因緣,舉行法事,與會者即與佛法有緣,法華八講亦是其一。
[103]蓮花瓣係是紙做的,法會中有散華,乃以紙片作成蓮花瓣,於行道時四麵撒放。
[104]“蓮華的露”指佛法,切合《妙法蓮華經》,又菩提寺的名稱也有關係,謂好容易來到菩提勝地,所以不想回到濁世去了。
[105]據《列仙傳》裏說,老人好黃老之書,在山中耽讀,值湘水漲,君山成為湖中一島,亦並不知道,忘記了回巴陵去了。
[106]小一條大將為藤原濟時,乃當時權大納言右近衛大將,乃左大臣師尹的次子。
[107]藤原佐理其時任參議,號稱宰相,以書法有名。
[108]藤原實方為大將濟時的兒子,其時任兵衛府的佐官。長明未詳,或雲即是長命君,見於《榮華物語》。
[109]香染係一種染色,亦稱丁子染,乃用丁香煎汁染成,淡紅而帶黃色。
[110]藤原義懷為藤原伊尹的第五個兒子,其時任權大納言。其妹懷子是花山天皇的生母,為當時外戚的最有權勢者。寬和二年(九八六)六月二十三日花山天皇因弘徽殿女禦的死,不勝哀悼,於夜間潛出至花山元慶寺出家,至第二日義懷得知了這個消息,也相從落發做了和尚了。
[111]作和歌贈人,須得唱和,稱為“返歌”,不然便要受人恥笑,說前世乃是不會叫的蟲鳥。
[112]藤原為光,其時任大納言,八講的這年七月進為右大臣。
[113]兩件單衣疊著,在邊沿綴作一起,女官們的服裝,自五月五日起著用。
[114]《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中,釋迦如來將為說“開三顯一”的佛法時,有五千比丘起“增上慢”,以未得為已得,未證為已證,遽爾退出。釋迦並不加以製止,但對弟子舍利弗說道:“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中納言引了經中典故;對於作者的退出,巧妙的加以嘲笑。回答的話亦用同一典故,謂天氣這樣的熱,恐怕你也將退出,即是在增上慢的比丘五千人裏邊。
[115]《春曙抄》以為係作者問話,藤大納言答說,似在讚許中途的退出,亦是一種說法。
[116]舊本作“迨老年猶未到來”,以為未詳所出,後人考訂認為係《新敕撰集》中源宗於的歌,是詠朝顏花的,其中訛字亦遂加以訂正了。
[117]這一節是想象的描寫一種場麵,可以想見當時戀愛的情形。
[118]古時男女婚姻皆男就女家寄宿,至次晨歸去,即寫信給女人惜別,稱為“後朝”,原語為“衣衣”,謂男女各自著衣回去,“後朝”則是漢語的譯意。
[119]舊時習慣,婦女的睡相不能讓別的男人看見,除了自己的丈夫。
[120]青朽葉是一種織物的顏色,見卷一注〔12〕,這裏乃是用作譬喻,便是說在青的籬笆上,蓋上一層嫩黃的葉子。
[121]白居易的《長恨歌》中說楊貴妃見著使者:“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122]古時中國傳說,世有聖人,鳳凰乃出現,並且必定停在梧桐樹上麵。
[123]中國舊時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楝花風為其中之一。據《荊楚歲時記》雲:“蛟龍畏楝,故端午以楝葉包粽,投江中祭屈原。”楝與端午的關係,其傳說亦當起源於中國。
[124]猿澤的池在奈良的興福寺裏。古時傳說在建都奈良的時代,有一個宮裏的采女,為天皇所寵幸,後來不再見召,乃怨望投池而死。天皇得知之後,特臨幸此地,令人作歌哀悼她。相傳人麻呂的歌即是其一。但據後人說,柿本人麻呂為公元七世紀時的歌人,上麵所說的歌還遠在以後的時代所作。
[125]《古今六帖》中有歌雲:“武藏的狹山的池裏的三稜草,拉它起來就斷了,我就是根將斷了呀。”
[126]風俗歌雲:“鴛鴦呀,野鴨都來聚集的原的池裏,別刈玉藻吧,讓它繼續生長吧。”“玉藻”係是藻的美稱,不是一種藻。
[127]縫殿寮是職司裁縫禦衣的地方,故端午節的香球等物,由其承辦進呈。
[128]五月五日中國古時稱為“惡日”,日本受中國的影響,故亦在避忌之列。
[129]這裏說是將香球和花果的枝,也有用絹製造花的,用紫色的絲辮束在一起,掛在袖上作為裝飾。
[130]日本叫子規為hototogisu,說它自呼其名;又因啼聲近似hokekio,說它能誦《法華經》,日本語音讀相近。
[131]原文作“桂”,葉似白楊,兩兩相對。《史記》注雲:“楓為樹厚葉弱莖,大風則鳴,故曰楓。”與下文之楓樹有別。
[132]日本用自造的漢字,作木旁神字,係一種山茶科的常綠喬木。古來以其枝葉供神,故字從神木,榮木的名字則是從常綠的意思出來的。
[133]臨時的賀茂祭在十一月下旬,禁中內侍所有禦神樂,於其時獻技,舞人手執榮木樹枝。
[134]原歌見《古今六帖》,將樟樹的多枝,比喻人的多有懷戀。原本“千枝”隻是說樹枝眾多,現在卻作實數說,戲言有誰曾經數過。
[135]催馬樂本係民謠之一種,至平安時期乃列入雅樂中了。原歌意雲,有如山百合的草莖分作三端四端,造成三棟四棟的殿,蓋是頌祝營造的歌。
[136]據唐朝方幹的詩雲:“長潭五月含冰氣,孤檜終宵學雨聲。”
[137]此樹中國名“羅漢鬆”,日本名意雲“明日成檜了”,故戲言這是誰所給的不很可靠的預言。
[138]這時候的服色,似四位以上皆是黑袍,染色例用皂鬥,但其時或用白橿的葉子代替。
[139]白橿的樹葉裏邊是白色,遠遠看去白色一片,幾乎要看錯是下雪,人麻呂有一首歌說及這事。但與素盞鳴尊(《古事記》中有須佐男命,讀法相同,隻是所用漢字不一樣罷了。)在出雲國的事別無關係,或疑素盞鳴尊一句係屬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