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國總統的一封公開信(1 / 3)

第一章 致美國總統的一封公開信

尊敬的美國總統閣下:

作為一介草根平民,站在貴國推崇的民主、自由、人權的角度,以網絡為載體,致信於您,即是不能直接送達與您,相信貴國NSA一定會通過網絡監控手段索取秉承與您。在我的心目中,您不僅能夠解決美國國內問題,而且能夠解決國際問題。你是核安全峰會的倡導者,今年四月份又將召開核安全峰會,我建議總統閣下再倡導一個建立人類世界整體社會,實現世界軍事一體化為主題的峰會。因為這樣的峰會比核安全峰會更有意義,不但會使美國更安全,更有保障。而且會使世界更安全。也可以和核安全峰會並在一起開,因為這建立人類世界整體社會,實現世界軍事一體化的峰會和核安全峰會召集人員是一樣都是國家領導人。而且人越多越好。或者先在核安全峰會上討論建立人類世界整體社會,實現世界軍事一體化為主題的峰會議題。

二零一三年九月五日我在戰略軍事網站發表了《世界可能會麵臨的“兩種前途”》的文章。後來陸續發表了《建立人類世界整體社會可行性》的係列文章。可以說我是建立人類世界整體社會的倡導者。倡導建立人類世界整體社會,實現世界軍事一體化,用非戰爭方式消除戰爭因素,包括銷毀所有核武器。用建立人類世界整體社會,來解決好人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我發表這些文章,並起來讀是一個有潛力競選諾貝爾和平獎的作品。因為這是能夠改變世界大格局的一本書,你可以把我的作品拿到美國去研究。中國有一句名言,真金不怕火燒,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就武器裝備而言,美國同時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武裝力量和核武裝力量。但不能確保美國的安全。

視角不同,對軍事超強的認識就不同。一是自六十年前人類進入核武器時代後,傳統的國家安全概念已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二是同樣自六十年前人類進入以聯合國為代表的製度安全時代以來,國家安全已經同國際安全發生密切關聯。一個國防不甚強大的國家,由於受到國際製度的保護,未必不安全。反過來,即便有超量的軍事投入,但要是它損害或者脫離國際安全製度,未必能給國家帶來的安全。

核武器使美國的“軍事超強”變得很脆弱。

核武器時代的威懾觀,是核戰爭打不得、贏不了。不同於常規戰爭,在核戰爭中沒有勝者。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美國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本土或其海外駐軍受到哪怕是一次核武打擊,這是美國最大的軟肋。

在有核時代,國家間的軍事失衡在相當程度上被擁核所抵消。盡管美國在理論上保留核先發製人的選擇,但在現實世界中,美國對一個有核武器國家首先動用核武器的做法,無疑是自尋毀滅。

如果說,美國把每年軍費開支降到一千億美元以下,這也不見得有國家會攻打美國。

現在擺在人們麵前這樣一個問題,是你美國強大了,別國也跟著強大了,你美國有核武器,別國也跟著有,你美國有空天飛機、航空母艦、核潛艇、戰略轟炸機,別國也跟著有。

這就像森林裏、草原上的動物一樣,牛對牛、馬對馬、羊對羊,這些食草動物打起來不容易傷亡。可獅子、老虎、狼這些食肉動物打起來就要傷亡。一個國家軍事實力強大了,並不能給它帶來安全,而是更不安全了。問題是要大家都沒有武裝。如果說全世界各國都把軍隊交給聯合國,各國都沒有了武裝。一個國要想越洋過海去打另一國,一個國家要穿過國境線去打別國。都是不可能的事,再說即使打起來,還有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來遏製。那是絕對打不起來的。形成這樣一種世界社會狀況,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希望的。再說國與國之間爭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首先有聯合國行政措施來解決,再有聯合國法律措施來解決,真正要發展到用打的辦法來解決,那種可能性實在是很小的。

如果各國都把軍隊交給聯合國,這樣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威脅就沒有了,不必擔心會有導彈飛來,會有飛機來襲擊轟炸,導彈防禦係統、預警飛機都失去了意義,國家之間的防務也就不必要了。世界形成這樣一種局麵,和我們現在的世界相比,別說是美國政府,就是美國民眾,還有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都是皆大歡喜的。

美國搞尖端武器,建新一代航母,研發核武器新計劃,對美國來說,已不是成就和好事,這些都是老傳統的冷戰思維,隻會推動世界軍備競賽,形成更多的相互摧毀。並不能確保美國人民的安全,對美國人民來講美國再搞先進武器已沒有意義。要化多少財力和資源,對和平是反作用。對世界大多數人民來講是犯罪。對美國人民也是無益的。美國不能沿著軍備競賽的這條死胡同一路走到黑,美國必須開辟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