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夏邈,今年十九歲,生活在藕舫區四大家族之一的蘇家,我出生在黑鐵時代,並未見到國家在黃金時代真正繁榮的樣子啊,可是往往越是繁榮的時代就越令人向往,反正我是很向往沒錯了。我看那些教科書上說,最繁榮的黃金時代時期貧富差距不大,階級也沒有完全固化,醫療、養老、教育的福利也是比較完善的。
其實我一直都想說的是,即使現在是黑鐵時代,的確是不比黃金時代時期那般繁榮,可是說實在的那又如何呢,雖然我是很向往黃金時代時期的生活,但是我更加了喜歡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裏。
那時候的總理們很受人民愛戴,最為有名的還是黃金時代時期的周景廷周總理,很多老一輩的人們一提就十分之動容。後來我才知道,當年的確是有,就是民眾其實沒有那麼多,現場也就死撐是有三四萬的人名。
一切的一切的改變都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在這以前,也就是在黃金時代的時候,也沒有以貧富身份地位而劃分新區,也沒有各種各樣的區域歧視,貧富差距逐漸擴大,毒品也隨之泛濫,階級也完全固化。在這裏,秘密警察無處不在,在這裏,同性戀者和反對人士皆會被抓去集中營為化學藥品做人體試驗。
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在結束了之後鳳凰特區就嚴厲的批評了自己,再後來也是有了各種各樣的舉措,辛虧咱們這個國家根基一直都很穩固,不然這十年的摧殘,都不知道要倒退到什麼時候了。有時候我也是一直都在和蘇涵超還有蘇丹妮說,我們年輕一代幸虧沒有生活在那種時期,不然我們肯定的要受罪了。
或許因為當年劃分區域的緣故,所以那時候還是有很多人都對這兩個區避之不及,特別是貧民集中地太乙區,或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的觀念在他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總覺得他們窮也是有窮的道理,大家自然是不願意提及那個地方的。這就是現在大致的狀況,站在金字塔尖的人畢竟是少數,但這少數人都是靠大多數人供養起來的。豪門精英階層要有,窮人、中產階級、小康階層也要有的,不過我運氣好,一直都生活在豪門精英階層,不過那都是人為的而已。
目前我在鳳凰大學的新聞院讀大三,成績排整個院前五。不過新聞這個行業嘛,還是得憑良心做,反正現在為金錢折腰的新聞工作者也不是沒有,準確的說應該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是有的。無論是在黃金時代還是在黑鐵時代,隻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
反正現在都已經到黑鐵時代了,誰特麼管你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什麼樣的心思,去從事新聞這個專業的多多少少還是得要有些初心的哇,若是沒有初心去做新聞,那新聞這個專業是沒有靈魂的。的確,黃金時代的繁榮哪能是黑鐵時代和白銀時代都不能比的,可是每個時代總有楷模,有良心的媒體和報紙也不是沒有,也是不能捧一踩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