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長江的發源地,唐古拉山脈的主峰,格拉丹東雪山。象一位孤傲不群的勇士,披掛著白皚皚鎧甲,在凜冽寒風中迎冰鬥雪,他靜寂地聳立在藍天和青藏高原之間,雖有千古之遙,但始終都不曾見他有絲毫的佝肩僂腰和卑躬屈膝。

格拉丹東雪山一直在不知疲倦的在堆積,繼而又在暖陽的照耀下,和在大地熱情焙化下慢慢溶化,便逐漸地聚涓成流,又合流為浪,一路洶湧,從青藏高原飛懸直下。

它們在山道中彙成洪水,以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和撼天震地的生命力,向著東方一路飛奔。一路上雕琢了多少崇山峻嶺,塑造了多少巍巍峽穀,碾平了多少萬裏平原,它帶著天地付與的使命和遠古的神韻,伴著驚濤駭浪,以放蕩不羈,無懼無畏,摧枯拉朽的性格,帶著超脫一切的使命感,一路高歌,浩浩蕩蕩,滾滾向前。

它經過的每一處山巒,無峰不雄,每一處平原無灘不險,它造就了山的雄奇豪放,水的幽靜絢麗,以雲之變幻莫測,霧之神秘縹緲,向人們炫耀著屬於長江和格拉丹東雪山之間的傳奇和不朽業績。

長江既繼承格拉丹東雪山堅強不屈的秉性,同時又把他放蕩不羈,野蠻狂妄,奔騰咆哮的張揚跋扈的個性發揮的淋漓盡致,他一路上無法無天,橫衝直撞、竟會把長江中下遊的一塊麵積約5萬平方千米地域,衝積成為一塊三角形灘塗。

其中包括;現在的江蘇省東南部、浙江省東北部。三角形灘塗的頂點就在揚子江省潤江城市一帶水域、潤江城位於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心,是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彙樞紐。地踞雄勢、扼守長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 自古即為江南玉米之鄉和商埠重鎮。

潤江城三麵秀石林立,綠巒迭峰,群山環抱。北臨長江。經曆長江千萬年特殊的眷愛,她猶如是,一盆盆天然清雅,秀美非凡,氣勢雄偉的盆景拚湊而成的城市。

在城中任何一處登高眺望;秀美水鄉,一望無垠。湖光山影,盡收眼底。這裏古往今來人才輩出,堪稱得上是人傑地靈之地。江城有三千多年曆史,居民結構有六次重大變化,南人、北人、漢民族、少數民族,共居而融和,使得現代的江城人無法說清楚,我們到底是南蠻的後代,還是北人的子孫!

潤江城經濟發達,商賈雲集,一片繁榮... ...交通也十分便捷,向北過長江可連接蘇北平原,南往鐵路,公路,水路可直通濱海,西銜金陵,是江蘇南北之交通中樞,也是曆代兵家削尖腦袋而必爭的軍事重地。

京航大運河橫穿穿城區,將城市分成兩塊,在古運河與長江交彙處有一座橋,名字叫平政橋。建於宋寶慶年間,為5孔石拱橋,橋長94米,高10米,跨14.4米。船形橋墩4個,拱券為長短石交錯迭砌而成。橋麵原鋪石板,兩端有牌樓,各有石階17步。

橋上有木結構橋亭,白天是糧食市場,夜晚是乘涼、聽書之所,此橋橫跨東西不僅將古城連成了一片,也給到商賈雲集於此提供了極大的便捷。

早在明朝中期就有文人墨客多聚於此,呤詩作賦,抒發才情,更有畫師於中秋月圓之時坐在江邊,聆聽江水拍岸,凝神專注古橋和天上一輪滿月,時而驚豔感歎,時而下筆繪景,一幅幅畫風迥異,天人合一的“平橋滿月“紛紛問世,而且持續了幾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