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誰救的人(2 / 3)

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開始學會識文斷字。

隨之而來,他們的生活似也開始發生某些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影響深遠的變化。

張東雲修煉之餘,坐在大明宮內,視線掃視整個無敵城範圍內,每每欣慰點頭。

他忽然想起什麼,於是視線再次掃向亭山書院所在。

這一次,他已經看不見李俊的蹤影。

心念動處,年輕書生的行蹤展現於張東雲眼底。

果不其然,李俊響應了長安城的號召,主動離開書院,來到鄉間,自己創辦一縮私塾學校,教書育人。

他是第四境的儒家修行者,講課雖然不如大儒有醍醐灌頂一般的功效,但也效果斐然。

聽他講課的都聚精會神,沉迷其鄭

教學效果也是相當地好。

李先生的大名,傳遍十裏八鄉。

在一個地方待得差不多了,教導當地絕大數人認字識字之後,李俊便跟他們告辭,然後前往下一個鄉村。

每次離開,都有孩子依依不舍,也有成年人感謝李先生德行,一路出村相送,甚至直接送到他下一個目的地。

李俊教書育饒同時,也整理自己的學問。

一日,當他和送別的鄉親們告別之後,行走在田間,忽然頭頂有雷聲響起。

李俊站立在山間,仰望上空雷雲密布,時不時有電光閃過,心中忽然有情緒欲要噴薄而出。

他文華才氣陡然衝霄而起,雖隻淡淡一束,但光輝恒久。

下一刻,他感覺文華才氣沉澱於自身,最終凝聚在一起,形成屬於他自己的文膽。

李俊大喝一聲,聲音便如上雷霆一樣,充滿陽剛之力,震懾鬼神妖崇。

他一步邁出,穩穩踩在半空不落,然後繼續向前,一步步登而起。

文華才氣在他腳下凝聚,化為青雲。

舌綻春雷,平步青雲,正是儒家修行第五境,文膽境界的特征。

李俊教書教著,心有所感,突破自身瓶頸,儒家修為境界頓時上升。

他站在半空裏,一時間有些失神。

呆了片刻後,他轉身朝亭山方向拜了三拜:

“爹,我一定繼承您的品行與意誌。”

三拜過後,李俊腳下青雲散去,他重新落地,然後腳踏實地,向前走去,繼續趕路。

大明宮中,張東雲靜靜看著這一幕,微微點頭。

他視線繼續掃視城中四方。

看了片刻後,張城主忽然目光微微一凝。

故唐之地,陽寧郡和陰寧郡交界處,乃是一條大河,名曰寧河。

寧河以南為陽寧郡,寧河以北為陰寧郡。

此刻寧河漲水,有一地河水忽然泛濫,衝垮堤壩,眼看就要淹沒河邊村莊。

村裏有人見了,連忙呼喝示警,招呼大家趕緊離開。

但洪水速度何其快,村裏人根本來不及四散逃跑。

張東雲看著這一幕沒有出手,因為他看見有別人在旁邊經過。

這兩人,一定會出手相助,不會坐視不理。

果然,一個個子衝出來,金色的佛光湧動,將麵前奔騰而來的洪水擋住。

佛光伸展變化,很快化為一株株菩提樹,形同樹林,阻擋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