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人生處處是起點(1 / 1)

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以為人生該到了定局的時刻:該成功的都已成功,不成功的就再也不會成功;到達了事業的頂峰,再無走下去的動力,因為失敗,從而一蹶不振。當你擁有這樣的心態時,你需要看到的是人生的旅途中,不一定總是沿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前進,新的起點隨時可能出現,可以說,人生處處是起點。

初春,當大地的所有生命都在迎接新的一年時,有一棵老樹,卻在默默地等待生命的終點。一個小女孩走過,很傷心地對爸爸說:“爸爸,它要死了。”爸爸笑笑,撫著孩子的頭:“孩子,你看!”原來已枯的樹枝上,一莖嫩芽迎風舞著,泛著鵝黃的葉子上還沾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爸爸望著驚喜之餘仍露一絲不解的孩子,微笑著說:“它雖然枯萎了,但另一個新生命又出現了。生命是不息的。就像跑道上的起點與終點,是永遠相連的,你以後就會明白的。”

起點與終點是相連的。好精辟的想法!

這不就與人生是一樣的道理嗎?

起點之於人生,猶如源頭之於長河,嫩芽之於大樹。長河雖隻有一條,大樹雖隻有一棵,可源頭、嫩芽是很多的,所謂萬涓成河,千芽滿樹。人生的歸宿雖隻有一個,但人生路上的起點卻是很多的。從任何一個正確的起點走下去,都有可能柳暗花明,走出一條光明的大道,走向成功的頂點。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以為人生該到了定局的時候了,有人認為該成功的都已成功,不成功的就再也不會成功。有人認為自己已經到了頂峰,再無走下去的動力。還有的人因為失敗,從而一蹶不振。總之,各有各的理由。

當你擁有這樣的心態,你需要看到的是人生的旅途中,不一定總是沿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前進,新的起點隨時可能出現。“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另尋救國之路的起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是李白走向輝煌的起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驅之”,這是林則徐流放後選擇的起點。有時,人生的命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能因一條道路堵死,而沉淪,而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每天,我們都在迎接新的開始。生命中處處是起點,亦處處是終點。飄零的花瓣告別了夏花的絢爛,卻迎來了秋果的累累。東方欲曉之時便是今天的起點,亦是昨日的終點。甚至每時每分,都會是一個生命嶄新的起點,需要你我以十二萬分的熱情來迎接;它也會是往昔的一個終點,需要你我坦然地揮手向它告別。

當你的生命之舟駛入泥濘不堪的沼澤,你應當這樣鼓勵自己:苦難的起點與通往成功的大道是相鄰的;當你振作起士氣,耳畔聽到來自心靈的號角,那就預示著你的苦難即將過去,蔚藍的海洋與明朗的天空即將回到你的視線之中。

當你的生命飛船飛抵了深邃蔚藍的太空,你也該這樣告訴自己,飛離太空的一刹那,你就不再擁有成功的光環了,在你麵前的是一個更新、更高的起點,誰也無法永遠沉湎於成功之河。你應該清醒地知道:你仍需要不斷向前。

人生本來就在起點與終點的旋渦中回轉。更多的時候,成功或是失敗都隻是一個生命中必經的驛站。我們不能因麵臨高潮而過分興奮,也不可因遇到低穀而過分頹廢。對於生命中的一個個起點和終點都保持良好的平常之心,這才是智慧人生的法寶。

人生是短暫的,“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們不能延展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我們要讓短暫的生命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留下亮麗的光線。人生之路雖然崎嶇坎坷,但從來不會讓人絕望。人生不要懼怕迷惑,更不應憂慮失敗,因為路就在腳下,跌倒了,再站起來,譬如爬山,從山下任何一個地方向上攀登,都能抵達峰巔;仿佛航海,從任何一片水域起航,都能到達彼岸。

人生處處是起點。人到中年,隻不過意味著一段時間的終結,但這無疑又是一個新的起點。既如此,何不淡忘那些曾經輝煌,抑或落魄的記憶,迎著新的起點欣然邁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