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回 築堅城元帝知足 拒和親公主出奔②(1 / 2)

三路隋軍中韓擒虎一路未遇有規模的抵抗,放心地劫掠,每日裏將男女牲畜運回江都,倒也輕鬆。賀若弼一路走海路,較遠,尚未入晉境。楊素這一路,本是隋軍主力。出兵之前,曾向隋煬帝楊廣誇下海口的,定要拿下建康,為隋國揚威。不料建康新城城堅且高,甚難攻取。況且元帝一心死守,集大軍守城,絕不輕易出城交戰。因此隋軍雖銳,無可奈何。圍城戰了半月,士卒多有死傷,卻無尺寸之功。楊素焦頭爛額。

王導出使宋國,不辱使命,請來了一支軍隊前往吳興郡,並未要求割地,隻要晉國提供軍器糧草。元帝大喜,重賞了王導,忙差兵士送去軍需物資,又命吳興沈氏一族在朝的文武返回家鄉組織部曲,共同抵抗賀若弼。自此晉國上下氣象一新,便向戰爭勝利,隋軍已敗退一般慶祝起來。

高興了沒幾天,吳興傳來戰事消息。說是晉宋聯軍一戰幾乎全軍覆沒,宋軍更是不堪一擊,或死或降,損失殆盡,吳興已被隋軍得了。賀若弼正重新集結大軍,兵鋒直指建康。

君臣大驚!心怨宋軍何以如此不濟。又有細作探知韓擒虎受了楊素之命,領軍插入建康後方,欲切斷建康補給線,將我大軍困死於建康城中。元帝又是一驚,忙問眾臣有何策對敵,眾臣皆無言以對。

縱然祖逖是個將才,此時也無計可施了。隻深恨元帝當時不用自己之策,以至今日。看元帝可憐,隻好說道:“陛下,如今無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願陛下假臣一支軍,今夜前去劫營,陛下洪福,幸能成功,也好暫緩隋軍之勢。”

王敦道:“將軍此舉太過冒險,楊素知兵,他的大營怎好劫得?”

祖逖歎口氣道:“有死而已,縱然戰死,馬革裹屍,也是為國為民而死,死得其所。勝於在此等死。”

王敦感慨道:“將軍壯哉,某雖不才,願追隨將軍同去。”過往眾人長於內鬥,如今大難臨頭,倒空前團結了。

元帝聽二人說得悲憤,不覺泣下。說道:“有愛卿如此,朕縱然亡國,也無憾了。”

王導道:“陛下何作此兒女態,又出此不詳不言。晉國尚不至於就此而亡。”

元帝聽王導話中有話,忙拭了淚,問道:“丞相有何良策?何不早說?”

王導歎氣道:“如今那裏還有什麼良策,不過下策罷了。臣之前不忍說,如今事急,便顧不得了,隻怕要陛下委屈。”

元帝道:“隻要能退了隋軍,保我晉國百姓免受塗炭,談什麼委屈不委屈。丞相但講無妨。”

王導道:“微臣聽聞楊廣好美色,陛下膝下小公主生得……”

不等王導說完,元帝大怒道:“大膽王導,朕隻有這麼一個女兒,寵愛有加,朝夕偎於膝下以慰老年,如何教朕忍心親手將其送於禽獸之楊廣!朕生的兒子倒有幾個,可惜個個不頂用,不然,何用女兒家出麵。”

時太子在殿,漲紅了臉,叫道:“請父皇給臣兵馬,誓取楊素老賊首級!”

元帝冷笑道:“算了吧,你那點本事朕還是知道的。戰死了還好,莫要被楊素擒了,倒來要挾朕。”

太子自知無趣,默然退閃一邊。

元帝又道:“縱然楊廣接受和親,退了軍,朕又有何麵目身居一國之主,豈不被列國恥笑。”

王導聽出元帝話頭鬆動,因言道:“陛下差矣。試想青史上多書得亡國之君,又有幾人記得一女子?隋國與我結為翁婿之國,自然免受了刀兵之禍。若能保我晉國國祚,便是公主一件大功德,不妄陛下疼愛一場。再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世上本無幾人配得上公主。楊廣雖是暴虐,卻也是文武雙全,一國雄主。公主嫁去,也不辱沒了她。倘公主生得皇子,有我晉國為後盾,必能助他繼承大統,到時候他隋國主不也是陛下的血脈了嗎。”

元帝沉吟,臉上一陣紅,一陣白。良久方說道:“隻怕他楊廣不肯撤軍。”

王導知元帝同意,心下一喜,隻是麵上並不露出。說道:“如陛下同意,微臣願去說和,多許之奇珍異寶為嫁妝,必要立公主為皇後方可。如楊廣同意,再作送嫁打算,絕不令令陛下空失了公主。”

元帝勉強道:“如此就辛苦丞相了。”

王導當即出城見楊素,說明來意。楊素因建康久攻不下,正有上書撤軍之意,隻恐煬帝怪罪。聞訊大喜,隻是不敢善自做主,急做書呈報,書中極言公主美貌、聰慧。差人去江都報知煬帝。楊素又治酒,留王導一邊飲酒,就在營中等候消息。王導著從人回去稟告了元帝,就安心等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