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1章 大結局(1 / 2)

洪承疇親自過河來到了易土生的大營,對易土生大禮參拜,激動地痛哭流涕:“末將洪承疇參見陛下,末將自從兩年前和陛下商定了滅敵大計之後,時刻不敢怠慢,最近幾日陛下的計策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末將哄騙三國國王讓出了本國的重要關隘,使得我軍可以長驅直入,天竺國在陛下的親自帶領之下更是好像風吹沙丘一樣,迅速覆滅,目前末將已經借著陛下的神威,擒拿了天竺國國王阿卡斯,現在人就在外麵,請陛下定奪。”

尚可喜說道:“末將這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陛下您還有洪將軍定下的計策,剛剛收到戰報,祖大壽和趙率教將軍也已經取得了大捷,情形和咱們差不多,大批的人犯和物資正在運往北京的途中,陛下您一條計策滅亡三個國家,如此功勳,就算是真的管仲樂毅複生,也要自歎不如了。”

易土生笑道:“其實這也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洪大將軍也出了不少力,沒有他的精彩表演,這些國王怎麼可能如此輕易的就範呢。”

“不不不!”洪承疇趕忙跪在地上磕頭:“陛下您言重了,末將隻是執行陛下您的命令而已,隻是一句木偶,一個道具,是萬歲爺瞧得起末將,才給了末將立功的機會,末將心中對萬歲爺您隻有感激,不敢有一點居功的意思,以萬歲爺您這樣的好計策,就算是放一條溝在這裏,必定也能成功的,請您明鑒,明鑒。”

洪承疇可不是白癡,他深深地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目前這種形式下,易土生登基稱帝隻是個時間問題,而他肯定是開國元勳,為了以後不被清算,隻有把所有的功勞全都送給易土生,不然死路一條。

易土生道:“洪大將軍不必過謙,寡人也不是一個糊塗人,是好時壞的寡人心裏非常有數,但是目前還沒到咱們彈冠相慶論功行賞的時候,各國的國王雖然被擒,但是還有很多邊塞領土沒喲並入我們大明朝的版圖,現在寡人命令:第一,洪承疇洪大將軍率領十萬輕騎兵,穿越叢林地帶,一舉吞並剩餘的天竺國土,愛卿熟悉地形,必定不會讓我失望。第二命令祖大壽和趙率教乘勝追擊,橫掃另外的兩國,把他們國家所有值錢的東西全都送往北京,所抓活的美人犒賞三軍,第三原中央軍主力二十萬人馬,跟隨寡人返回大本營,密切監視三方麵的動向,並且接濟糧草。第四命令全國所有的州縣,一刻不停的往前線運糧,如有延誤者無論是誰,一律處斬絕不寬宥,欽賜。”

洪承疇跪在地上連連口稱遵旨,其實心裏還是暗自感歎,無論易土生是多麼開明的君主,對臣下還是要處處設防的,但看他剛才的旨意,分明是有掌握糧草,身居後路,節製眾將的意思,如果誰要是生出自立為王的野心,隻要糧草被斷,然後派兵突襲,豈有不破之理,易土生厲害呀。

事情正在按著易土生的預想進行著,命令下達的一個月時間裏,大明朝的騎兵變成了橫掃中亞的快速反應部隊,所到之處一片血腥,天竺國的五名總督紛紛率領官員出城迎降,並且現出無數的牛羊和珍寶,而且還積極的派出自己的騎兵隊和象兵部隊配合洪承疇進行征戰,不久之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領土已經控製在明軍的手中,剩下的一些被打散的天竺將軍垂死掙紮而已。

祖大壽和趙率教也麵臨了同樣的情況,麵對這樣的局麵,易土生感覺到自己已經沒有必要留在本地監視指揮,更加沒有必要繼續保留如此多的人馬在邊境線上,這對本國的經濟本身就是個不小的考驗,是該到了速戰速決的時候了。

易土生當機立斷,下令正式把三個國家並入明朝的版圖,並且在軍隊中遴選了五十名總督,派往三個國家任職,就在祖大壽等人的軍隊中抽調十五萬的士兵進行駐守,並且就命令當地的總督,對那些不肯臣服的實力進行剿滅,而祖大壽、趙率教、洪承疇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必須跟隨自己回北京去受封。

一個月之後,明朝的三位大將正是回到了大本營,出人意料的是,洪承疇第一個站出來,請求易土生繼承皇帝大位,洪承疇高聲喊道:“陛下,您的光芒普照四方,您的威嚴統治大地,您的智慧駕馭一切,朝廷唯有在您的控製之下才能夠長治久安,人民唯有給您當子民才會心安理得,如今上天已經明確選定了您為繼承人,取代朱明王朝的位置,陛下應當不辭辛勞,順應天意,等基稱帝。”

跟著群臣們紛紛的如此請求。

易土生當然不可能就這樣輕易的答應下來,若是這麼容易的答應下來,會成為曆史上的笑話的,不論是篡位還是奪權,都是要裝一下的,易土生連忙擺手:“諸位將軍不要逼寡人,寡人對朝廷還是有忠心的,做皇帝的事情寡人從來也沒有想過,這件事以後再也不要提起了,好了都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