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 1)

先扯點題外話,看書名覺得眼熟吧?嘿嘿!《春秋公羊傳》這種高大上的東西俺是弄不來的,不過既然忝列了羊氏門牆,又偏好曆史這口,好賴也得掰上兩句,方不致辱沒家風。然而,言而總之總而言之,這篇小文也就是八卦八卦古人,格調低劣,雖說俺找了不少正經八百的史料,奈何人不太正經,所以也就這樣了。

為什麼寫這麼篇東西呢?

會動筆,當然有喜好的原因,但這還不是全部的,我本身不是學曆史的,跟曆史專業的大拿們相比,著眼點和看待問題的角度肯定不同,我不大關心曆史的真相是什麼,我喜歡捉摸的,是故事,和人性。

一說人性,又有點扯虎皮做大旗的意思,不過話說回來,人不說人性,那還說啥呢?俺們天天需要打交道的也就是人而已,俺們關心的或戒備的,大多數也僅是人——當然,前提是對麵那還算是人!

俺也曾是一枚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少年,覺得人性最最閃光點就在那自由二字,關於人性自由的論斷有很多,但我以為,今時今日若重提對自由的倡導,就一定不能遺忘一個時代——魏晉風流的時代。

特立獨行的當代年輕人,若是回顧那段曆史,還會覺得自己是獨特無倫的嗎?還會覺得自己風流獨賞清醒一人?

西風歸未采菊東籬,自砸飯碗的事兒,也就那個年代的文士們幹起來駕輕就熟。

狂狷之態,舍晉其誰?

然而,兩晉時期並不美妙,非但一點不美妙,那更是一個極端殘酷、真正視人命如草芥、蒼生如芻狗的時代,是百姓飄零無依、漢胡以血淚鑄就融合的時代。

正所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晉代禍亂最盛,我華族所受欺淩再也沒有比這更多的。寬袍廣袖的名士們揮動著玉柄麈尾、高談闊論的時候,可否想到大廈將傾、累卵已危,同舟共濟的航船眼見著被淹沒得隻剩下孤獨淒惶的桅杆頂!

有時候,我也在想,自由就像風箏,無論它想要飛得多遠、多自在,一條繩兒總是拴在尾巴上的,緊了,風箏飛不高,鬆了,風箏會掉落。沒有那條繩兒?那也就沒有風箏,沒有飛翔了。

人也是這樣的。

自由是個好東西。

無限的自由,取死而已。

囉囉嗦嗦講這麼多,居然也就充作了自序,最後一句,抱膀子吆喝,初來乍到,小作多多支持, 這是篇好玩的曆史小文,也是扒拉素材的好去處,來轉轉,包你捧腹而回。

給各位大哥大姐作個揖問聲好,再插幾句廢話: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一篇,但字裏行間的調侃,我又確實是按來處理的,我本身是個喜歡挖曆史漏洞胡亂開些七孔八竅腦洞的人,在故紙堆裏也瞎扒拉過素材挖坑寫,但有時候又覺得,寫手胡亂YY編出的故事,其實往往還沒有真實的曆史離奇好玩,與其如此,不如讓我嚐試沿著曆史的脈絡重新演繹一番。

給我點支持和動力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