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一念地獄(1)(2 / 2)

天哪!

簡直就是做夢!

單憑貝綠蘿的飛刀就能使敵死無葬身之地,何況胭脂隻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不過胭脂還是憑借從杭家弄出來的金銀買通過江湖上的一些惡人,當然那些家夥到了貝綠蘿的麵前,除了死就是滾!

就這樣,一直到抗戰結束胭脂都束手無策,最後隻得作罷。

等到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不讓人揭穿曾經當過漢奸小妾的身份,胭脂就改名換姓嫁給一個成分好的農民。

隻是從內心來說,胭脂肯定心不甘情不願,但為了活命那是無奈之舉。

後來,胭脂一直不生育,這就招來了那個農民的拳腳,於是胭脂越發懷念杭滄海的體貼溫柔,對那個農民愈來愈痛恨。

最後胭脂索性“紅杏出牆”,和那個農民的本族兄弟勾搭成奸,說來也巧居然就讓胭脂懷孕了,而那個農民還傻傻地以為這是自己的種,從此以後對胭脂言聽計從,千依百順。

胭脂也過上了一段“恃寵而驕”的幸福生活,隻是可惜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幾年,那個農民就因病撒手歸西。

沒辦法了,胭脂隻能依靠自己和那個情人的接濟,而艱難地帶大了女兒,這就是後來的裘繡淑。

豆蔻之年的裘繡淑般般入畫皎若秋月,加上過目不忘,能把胭脂教給的四書五經倒背如流,所以早就被十裏八村的住戶惦記,都希望自家兒子能娶到這樣的姑娘,為自己的門戶增光添彩,可惜他們的願望注定要落空的。

為什麼呢?

因為胭脂自感被命運薄待,所以才會下嫁給那個農民,不是有那樣的一句話嗎?

寧做富人妾,不做窮人妻!

於是胭脂就為裘繡淑定下了將來的目標,那就是“非富即貴”,自然就對那些普通的農家不屑一顧。

當然為了不樹敵太多,而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胭脂隻是推脫裘繡淑年紀尚小,要留在自己身邊多陪伴幾年。

就這樣,一直到裘繡淑桃李年華,胭脂都未能找尋到合適的人家,因此風言風語頓起。

雖然那時已經是新社會了,不提倡早婚早育,可是一個大齡姑娘總不能一直不出閣吧?

這就使人聯想到是不是裘繡淑有什麼不可治愈的隱疾?

可胭脂還是咬定主意不放鬆,怎麼也不願裘繡淑降低條件隨便地一嫁了之。

提到這裏有人可能會覺得胭脂不該為了一己私利,而耽誤了裘繡淑的姻緣。

其實這可是誤解了胭脂,畢竟貧賤夫妻百事哀,不是誰都願意去經曆那種家徒四壁求告無門的困境,而裘繡淑自小見到胭脂身為寡婦的艱辛不易,所以不願拂了胭脂的意,最慘不過是孤獨終老,那也沒什麼的。

隻是有時候夜深人靜,裘繡淑會在心底默念那些“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等等詩句,這讓裘繡淑產生懷春的情懷,因而輾轉反側到天明。

也許是前世有緣,今生得以相會。

有那麼一天,裘繡淑到楚江市去拜會胭脂兒時的一位舊友,據說嫁給了一個殷實人家當續弦,所以胭脂想拜托看是否能給裘繡淑覓得一份良緣,哪怕是當填房也不要緊的。

就這樣,裘繡淑帶著胭脂的期望見到了那位舊友,隻是那位舊友並沒有太過熱絡,反倒是那位舊友的女兒,那個和裘繡淑年齡相仿的溫蒹葭非常熱情,對此裘繡淑表示謝過,但言談舉止間保持著距離。

等到即將回家的時候,裘繡淑突逢驟雨而被困,眼看著就要耽擱行程,幸好那時的杭學禮見裘繡淑焦灼不安,於是動了惻隱之心,主動把手中的那把油紙傘借給了裘繡淑。

裘繡淑自然萬分感激,承諾下次再來的時候一定歸還。

說實話,杭學禮壓根沒指望裘繡淑能還傘,想著裘繡淑隻是匆匆過客,從此大家應該不會再有任何交集。

可讓杭學禮沒有想到的是,自那以後裘繡淑開始對杭學禮動情,腦子裏總是揮之不去和杭學禮的那次初遇。

看到裘繡淑時不時地嬌羞沉思,作為過來人的胭脂就追問了裘繡淑,起初裘繡淑害羞不願回答,但又怕胭脂擔憂,最後還是說出了實情。

乍一聽裘繡淑遇到了良人,胭脂也為此而高興,但是當胭脂聽到良人姓杭,那臉色瞬間慘白,這讓裘繡淑心驚膽戰。

等到胭脂對裘繡淑道出了前因,裘繡淑才明白自己和杭學禮絕無可能。

為了讓自己死心,同時也是為了寬慰胭脂,裘繡淑說不會和杭學禮再有牽扯,就當是黃粱一夢吧。

假如真的按照裘繡淑所說的那樣,兩人再無瓜葛,從此皆為路人該有多好,也就不會再有此後的人生苦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