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今時乃梁太祖,姓蕭,名肅者承天下,建都長安,所出法製,無一不新,萬人敬仰。
其共有三子,依著二子蕭梨亭,掃清了邊疆亂謀,改號元德。並一舉平定朝內外。
故事就發生在元德年間,文集學院招以三十七位學士,範暉、陳誌清、吳藝林等皆是治國之棟梁。
自打梁太祖實行了不嚴格走科舉的方法做官,文集學院便成為了文人騷客的另一種求仕道路,每年在文集學院排隊報名的人不計其數。
在長安城內,除了文集學院,還有一處地方也是諸多文人仰望的,那就是當朝宰相馮勤的文館,清風軒。
清風軒始建於馮勤成為宰相時,至今已有二十五年,每一年從中走出的文人無一不是當朝極有學識的,即便是文集學院的也未必能比得了。
馮勤有一個獨苗兒子,叫馮瀝,字子緣,年紀剛剛二十五。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就是單單少了點陽康之氣。
自小便像女兒家一般養在深宅裏,外人很少見過他的樣子,隻知道他打小便多病,三天兩頭地見各地方神醫進宰相府。
馮勤很疼愛這個兒子,從小詩書禮集便全部都教給他來念,也不惜重金請了很多有名的教書先生。
從馮瀝及冠之年起,說親的媒人快踏破宰相府的門檻,但馮勤一直未曾答應。
就這麼拖到了二十五歲。
此時朝內三皇子正欲內鬥,表麵上一片平靜,內地裏其實正在拉攏門派。
二皇子蕭梨亭為了拉攏文人一派,便在上朝之日請準皇上,要馮勤之子馮瀝娶那邊疆梵宮前來進貢的大王之女阿依瑪傲善。
馮勤不敢得罪二皇子,隻得應允。皇上也覺得這婚事很好,一來讓邊疆有了安分的理由,二來也讓一直有著想退隱的馮勤定下來孝敬朝廷。
皇上一定下婚事,馮勤回到宰相府便連續三日稱病未上朝。第四日,皇後傳來口諭,邀馮瀝至宮內相會,閑聊幾句。
馮勤知道這次進宮就是去商討聯姻之事,但苦於無計可施,隻得送馮瀝進宮見皇後。
馮瀝身高八尺,稀眉若柳枝,臉色白若雪。一身若藍色衣衫更是襯得他仿若鬼怪,聽聞皇後要見他的消息,他也淡然應了。
等到翌日,起來洗漱後,依舊穿著昨日的衣衫,隻是多加了一件淺灰色外套,帶著貼身侍從不急不忙地從府裏出發。
說起馮瀝,馮勤也是一把辛酸淚。
就這麼一個獨生子,不想卻是從小當成藥罐子來養,稍不注意就是半條命。若說馮勤有什麼軟肋,除了他已故的夫人蘇憐,那便是馮瀝了。
當初蕭肅在奪皇位時,依靠著馮勤和他夫人蘇憐的幫助,不僅輕鬆鏟除了其他皇子,還一把穩住了自己的皇位。
雖然後來封馮勤為當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因爭嫡這件事卻影響了蘇憐的胎氣,不得已提前產下馮瀝。生下孩子沒多久,當晚便魂歸西天。
為此,馮勤不止一次在朝上說要退隱歸鄉,不願再居於廟堂。然而,此時的江山,已經被蕭肅的三個兒子各自霸據。
蕭肅需要馮勤來繼續幫助他,所以不管馮勤怎麼求說,蕭肅隻當他累了準給休息兩三天。
當聽到二皇子欲把梵宮郡主許配給馮瀝時,馮勤一百萬個不情願。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後像他一樣,終生都活在陰謀詭計中,一輩子惶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