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外乎就是那位淙元帝囚禁這麼久,如今不僅沒事了,還被冊封為王爺,皇上這是不準備處置了?
或許帝王一開始就沒想過處置對方,說什麼教化折磨,不過是掩飾自己心意的舉動罷了。
也是,五年的時間對一個人好,就算是石頭都會被捂熱了,何況是人心,如果淙元帝不是男子,他們估計帝王都會真的喜歡上那人。
果然,帝王做什麼事都出乎意外,也意外的讓人不可置信。
說什麼帝王溫潤,很會聽取別人意見,不過是納諫的事不是他所關心的。
這人,也和淙元帝一樣說一不二。
“皇上不可。”
“請皇上收回成命。”
大臣們齊齊跪下,磕頭聲“咚咚”的響起,要逼迫他懲治景惜華。
帝王臉色不虞,冷聲啟唇道:“身為朝廷大臣,國家棟梁,卻出爾反爾,搖擺不定,你們還真是很好啊。”
諷刺的意味不能太明顯,大臣們老臉一紅,卻也沒有退縮,開玩笑,他們隻要一退,當初建立的陌國還有什麼意義?
淙元帝的威嚴還是留在他們心裏的,大多也是怕那位被冊封為王爺,本性難移,如果遇到他的時候,那位一不開心,他們可就是冒犯了。
誰都怕淙元帝突然發難。
再說,如果淙元帝以王爺的身份招兵買馬,再次造反怎麼辦?
“朕方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個決定朕是不會收回的,就像朕說的,讓他去鬱州,到時候再把那裏發展起來,不也是一大功勞,有何不好?”陌庭楠說,接著想到一些事,露出惆悵的神色,“朕和你們都得承認,淙元帝在的時候,越國、曜國是不敢輕易發動戰亂的。”
聽著帝王的隱晦的稱讚,還想說話的大臣低頭回想了一下淙元帝的過去,都一致的發現。
是,淙元帝雖然不好,但他在的時候,軍隊紀律嚴明,大臣大都兩袖清風,都礙於淙元帝的威嚴,且不說百姓修建城牆與護城河等建築設施的勞苦及代價,如今正常運行起來,受利的更多的還不是百姓,甚至,護城河畔,商賈小販雲集,南通北達,貨物交易更便捷迅速,卻是帶來了另一番的繁榮景象。
而邊界增厚兩尺的城牆,更是抵禦了外族的輕易入侵,讓邊界的百姓可以安心生活。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這又何嚐不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隻是,當時的淙元帝,隻顧著趕工,早日完成以後投入使用,任命的官員也不關心體恤百姓,把百姓當做奴隸驅使,經常鞭打虐待,所以工士們才傷亡嚴重,從而激起民怨。
如果,任命一個了解百姓,關心百姓的官員來監工,合理的修建,不是就不會這麼嚴重了?
不明白他的心思,不知道為何那個人看起來明智賢能,在這些事上卻又昏庸之極。
就像……故意的一般。
可是誰會把自己變成這樣的昏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