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1 / 2)

或許是今天接到的兩個任務都同西藥有密切的聯係,導致呂次國在潛意識裏對於“醫藥“這一類的詞語有了相當的敏感性,又或許是別的什麼莫名的聯係,總之這個題目遠不及頭版頭條那樣搶人眼球,卻就這樣突兀而自然地躍入了呂次國的視線之中,並且成功地得到了呂次國最大的關注。

呂次國立馬一個字一個字仔仔細細地閱讀了起來。那篇文章倒也寫得頗為詳盡,首先是介紹了一下這個所謂的醫藥世家楊家的發展史。這是一個發展了有百餘年光陰的大家族,從前請開始,楊家就以醫術和醫藥聞名遐邇。楊家出過兩任皇家禦醫,都是相當出眾的朝臣,其中一個還成為了禦醫院的首禦醫。楊家的醫術一脈相承,在日積月累中成為了公認的醫藥世家。在前請飄搖,民國初立的這段時間裏,楊家作為曾經的前清臣子,一方麵擔心受到革命黨的打擊迫害,另一麵也為了老祖宗思想中那根深蒂固的“忠君”理念,總之楊家上下舉家搬遷,竟然一不做二不休,在民國一年一口氣搬出了國門,到美國定居去了。這一離開中國,就是數十寒暑。國外的生活雖然在楊家算是豐厚的家底支撐下,以及楊家人的不懈努力下,相當安穩舒適,但是遠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孤單寂寞的日子,終究讓這楊家人過厭了,再加上長期住在國外,年輕的一代漸漸長成,耳濡目染,都是新思潮新社會,他們的心思也與老祖宗那套封建綱常漸漸背道而馳,對於國民政府倒也能夠接受得了了。終於,當老太爺仙逝,七七過完之後,楊家上下帶著老太爺的骨灰,有舉家搬回了中國,依舊回到了他們的故鄉上海,讓老太爺得以落葉歸根,他們也可以結束背井離鄉的生活。於是乎,就有了這篇文章,有了這件也可以算轟動的新聞故事。

閱讀完全篇內容之後,呂次國已經大致了解了這個不曾聽說過的楊家了。在了解了楊家的相關事情的同時,呂次國的心裏也泛起了一絲微微的念頭。這是一個醫藥世家,而且還是在美國呆了那麼長時間的醫藥世家,如果自己能夠通過楊家得到西藥,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門路。隻不過現在呂次國對於楊家的了解非常粗淺籠統,僅限於這篇文章裏的一些大致介紹,但是楊家相關成員的身份品行,他們大家族裏的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包括其社會背景等等,呂次國全都一無所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呂次國也僅僅隻是有這樣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至於付諸實踐,一切還要從長計議。

又看了一會兒報紙,呂次國看看時鍾,發現現在已經接近中午了。想到下午三點半還要赴約,現在要趕緊抓緊時間休息一下,用過午飯,再看一點兒送過來的材料,大概也就到時間了。呂次國不再浪費時間,放下了手中的報紙,就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了小半個鍾頭,隨後就離開了辦公室,去餐廳用餐了。

而就在呂次國準備著要參加下午訂好的會麵的時候,楊家此刻卻是一片繁忙。

楊家在上海的老宅子從來都沒有賣給旁人,楊家一直對那裏保持著所有權,當他們開始計劃著回來的時候,就已經請了一些朋友幫忙,把那塊地方的老宅子重新推倒重建,修繕一新,如今他們再一次回到上海的時候,這裏早已經不是當年那種幾進幾出的四合院落的老宅子了,而是一棟充滿了西洋氣息的別墅花園。

現在,在楊家花園門口,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這其中,有楊家上下的太太小姐少爺老爺,以及一大群傭人們,這些傭人們自然忙著搬東西,收拾屋子,而太太小姐們就忙著欣賞這棟全新的楊家花園,指指點點,各抒己見。老爺早已是端坐屋中的了,對這些俗務俗事,他是沒有心情管的,而楊家少爺此刻卻在一個書童的陪伴下,正在接受著一些圍追堵截窮追猛打的記者們的采訪。

楊家曾經人丁興旺,最盛之時,那麼寬敞的老宅子裏都擠滿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但現在卻已經是人丁凋落,女多男少,除了老爺之外,就隻剩下一個大少爺可以繼承楊家的香火了。這個大少爺還不是正房所生,而是三房的功勞。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母憑子貴,向來如此,雖說他們在國外住了那麼長時間,這些封建世俗的觀念也淡漠了不少,但兩千多年代代傳承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雖然正房和二房也都有孩子,但是她們生的都是女兒,最可悲的是,二房所生的二小姐由於適應不了美國的氣候,竟然英年早逝,客死他鄉,所以現在楊家的年輕一代中,就隻有一男一女,而三太太憑著生下唯一男丁的巨大功勞,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老爺三房太太中最得g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