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在得到上級批準的探親假後,正在急急匆匆行走在回故鄉的路上。他身背著沉甸甸的行囊,從縣城下了公共汽車後,他快步往離縣城20多裏地的家鄉村莊趕去。
天氣不熱不冷,很爽快。偶爾會有一陣陣小風吹來,風中夾帶著故鄉泥土特有的芳香味道,讓王海龍連長感到非常享受。
要說呢,王海龍已經有兩年沒有回鄉探親了。兩年前的那次回鄉探親,他看到和經曆到鄉親們所麵臨的生活困苦窘境,給王海龍留下深深的印象。所以,這次回鄉探親,他的整個行囊裏裝的都是“陝西鍋盔”。陝西鍋盔是一種含水分很少的大餅,這種大餅耐儲存,放一個月也不會發黴。在臨行前,王海龍用自己的津貼金和糧票,在西安火車站附近購買了60斤的陝西鍋盔,他要把這些當時算是珍稀品的食物帶給村子裏的鄉親們。
另外,他這次回家鄉來探親,還有一件大事要辦。
王海龍今年已經25歲了,他的這個年齡在鄉下早已超過了婚娶的年齡。所以,他這次回來,也是要把自己的婚姻大事給辦了。
對象已經有了。是兩年前探親時就見過麵的鄰村姑娘。那姑娘叫李桂枝,李桂枝人長的眉清目秀的,很好看,很溫順。再加上她還是田地裏幹活的一把好手。上次見麵後,倆人都感覺很滿意。王海龍回到部隊後,倆人就不斷有書信來往。李桂枝姑娘很體貼王海龍。王海龍也很喜歡李桂枝姑娘的柔情與大方。
本來倆人說好了,要在1961年春節時結婚的。可是,當時王海龍所在的部隊由於正在調防到了四川,部隊剛剛換駐地,有很多事情都需要理順,所以,婚期隻好向後推延。部隊在新駐地已經安頓住了,和地方的關係也都捋順了。這樣,王海龍才向上級打了報告,請求回鄉探親和結婚。他的這份報告部隊領導上級很快就批準了。
王海龍回來探親啦。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就傳遍了全村的每個角落。鄉親們都湧著來到王海龍的家,鄉親們與王海龍家長裏短地相互聊著笑著說著,很是親熱。王海龍把自己帶回來的陝西鍋盔分發給鄉親們,讓鄉親們嚐嚐這關中的美味。
在接下來的兩天,王海龍的至親們在緊張地張羅著舉辦婚禮的事情。其實,那個年代在鄉下辦婚禮也算是比較簡單。
生產隊裏派了輛馬車前去鄰村接新娘,然後在王海龍家舉行儀式,行叩拜父母和鄉親們的禮,夫妻對拜後,就送新人入洞房。王海龍做為軍人,在行叩拜禮的時候,他都以行軍禮代替。鄉親們也都接受了他的軍禮。緊接著就是婚宴開始。王海龍的父母早就預備好了酒菜,為了舉辦婚宴,王海龍的父母還讓人幫忙把家裏養的一頭豬殺了。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過來祝福和吃婚宴。院子裏洋溢著熱熱鬧鬧的氣氛,王海龍的婚事算是辦的很風光。
接下來,按豫南農村的風俗習慣,新婚之後的第三天一早,是女婿與新娘子要到女方娘家回門的日子。
頭天下午,王海龍的父母就準備好了一大堆的禮物,讓王海龍與新娘子第二天帶著回女方的娘家。
就在要回娘家的那天清晨,由縣裏的郵遞員送來了一封部隊發來的加急電報,那加急電報很簡短:命令,停止休假立即歸隊。
電報是部隊發來的。王海龍知道,軍令如山,不可有違。
於是,他把電報拿給李桂枝看過之後,不無疚愧地對桂枝說,對不住你呀桂枝。軍令如山,看來我今天就要立即動身趕回部隊去。咱們一起回娘家的事情我是去不了了。請你代為多向二老解釋和賠罪吧。
李桂枝滿眼含淚地點了點頭說,部隊上要你回去,一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你就抓緊走吧。我會給二老好好解釋的。
王海龍望著自己柔情似水般的妻子,心裏很是糾結。可是,他不太善於用語言表達,就緊緊地擁抱著妻子。
桂枝的眼淚流在了王海龍的肩頭。王海龍很快收拾好了行裝,他告別了父母就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