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大廈,已經基本完工了,感謝領導對我們關心和照顧。”曲全腫滿臉堆著笑打著電話,放下電話轉過身來立刻對著旁邊的人說,“這市委領導專門打來電話,對我們的文化產業大廈圓滿封頂,”表示祝賀!”
變化最大就是曲全腫的辦公室,首先一進門,會看到一個個花藍;還有屋裏牆角擺放的一個個未開封的畫扁;這些都是單位送來對大廈封頂的祝福;還有一些人送給大廈的發財樹和名貴花木,每送來一件都要在曲全腫辦公室過渡擺放一下。然後派人送到項目部;特別是辦公桌上那副文化產業大廈的模型,稍有閑暇之餘,他總把目光毫無保留放在這裏,有時用手去撫摸一下。
自從封頂以後,他每天都要接到數十個祝福電話,以及近百條的短信。
不僅如此,變化最大還要數《消費者導報》,自從封頂前一個月,開始設立了專刊了,在該報頭版報眼上設立倒計時;在以往除了在國慶、春節才會有的彩版,從這時起開始,天天都有;
每一期,都有一位自市委1號領導和四大班子的領導題字,以及市委市府各委、辦、局領導祝福語;每一期都有好幾個整版刊發企業祝福廣告;還有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導報》也紛紛發來了各種形式賀電。此外,報社還特邀全國各地專家、教授、學者以及社會知名人士紛紛發表有關“文化產業”方麵文章;還向社會發出了以“文化產業發展”為背景有獎征文活動。
當然,報社內部麵貌也煥然一新,首先這一係列慶祝活動,也讓報社帶來了實惠,經濟效益不斷遞增;另一方麵,那就是文化產業大廈,隨著報社宣傳,買房、租房的人也非常多。這也加快了報社資金回籠的步伐。
這個時候最得意、最輕鬆就是科得平和他領導的為了報社“破局”而成立的這個所謂的“突擊采訪組”,每次報社遇到難題的時候,他們都是挺身而出,靠經驗和智慧,靠長期在媒體的摸爬滾打,把報社的潛在規則,運用得爛熟於胸,把一個一個“擦邊球”打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他們那些驚心動魄運著細節,從來沒有拿出來說過,更沒有在報社總結報告提及,報社對他們評價,隻是簡單提及完成與否幾個字來形容,就他們本人而言,也不願提起,甚至於,麵對自己親人也從沒有擺談過;平時見到他們總是忙忙碌碌,看不到他們做的什麼事情,盡管報社同僚知道在做的什麼事情,必竟沒有親眼看到,憑口無據,特別是像策劃“鋼鐵讚助”一事,在報社已經到絕對保密的地步,除了曲總和科得平曉得以外,報社領導絕對沒有第三人清楚,所以“突擊采訪組“一個個更像是戰鬥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
這次慶祝會上,科得平因為業績顯著被提為副總,在台上發言時候閃鑠其辭,一個個被壓抑好久的官腔,又滔滔不絕打了出來,隻不過在平時開社員大會時,場下總是充滿了嘲諷聲,不過這次在慶祝會上,雖然沒有掌聲不是很響亮,但台下還給麵子沒有起哄;社員們還是能夠清楚地看到,實實在在做的事情。
“突擊采訪組”成員張全定,作為全報社唯一群眾代表上台發言,在公開場合下能夠有諸如此類表演,他非常非常願意做的事情,比吃一台酒宴還要舒服,說到高興的時候,還要吟詩一首;甚至於,還有高歌一曲。他發言能帶來些嘩眾取寵效果,平時大會小會,每到會場到昏昏欲睡的時候,主會人都請他出來“救場”,越是重要會議越是“起勁”,當然,他在台上的口水話多於正題,有時可以把主要話題從東扯到西,這次在慶功會上,科得平對他早有防備,當重複多次談到“明年繼續努力”的時候,科得平重複他的話,專門為了他鼓兩聲掌,隻這樣他才會意識到講話該結束。
“突擊采訪組”中陸得金業務能力最強、膽子最大、業績最好,盡管經常外麵有反映,但是,反映者都沒有拿到具體把柄,最後都是不了了之,反倒是他憑借多年從業經驗所養成“狡詐”,經常成功地踩住別人的“尾巴”,報社從來沒評他一次先進,最多也隻是口頭上表揚一下他,這次慶功會上仍然如此。
這次,實惠得到最多的就是王稿金,因生二胎而失去教師工作的他,在一無靠山;二無背景的情況下,能成為報社正式員工,也算是實現最宏大的心願,剛到報社還隻是一名記者,後來,發覺得的稿分所換來收入,越來越無法滿足家裏麵的開銷時,就選擇到科得平這裏來,自己的目標得以實現。雖然,無法改變“耙耳朵”的現狀,至少,今後被老婆罵的次數可能會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