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1 / 3)

臨淄東門亂作一團,多虧國懿仲前來撫慰,眾人這才散去……

易牙率軍在東關(今山東淄博東南)安營紮寨,打算與宋襄公死磕到底。到了半夜,齊國大軍忽然一陣騷亂,很多人都在說:“大王、豎貂都被殺死了,高虎、國懿仲率領國人前來迎接世子昭,咱們可不能成為附逆之人。”

易牙聽說後,知道軍心已變,急忙引著心腹之人連夜逃往魯國。

高虎率人來到東關,先安撫易牙率領之兵,然後前往郊外迎接世子昭,並與宋、衛、曹、邾四國講和,宋襄公率領四國之兵退去。高虎等人引著世子昭來到臨淄城外,暫時居住在行館之中,並派人向國懿仲報信,讓其準備一應法駕。

公子元、公子潘聽說世子昭回來了,約會公子商人打算一起到郊外迎接。

公子商人很不服氣,說:“我們在國奔喪,為先王入殮下葬,世子昭不與同哭,如今借來宋國軍隊,強行搶奪國君之位,哪有這麼便宜的事?諸侯之兵已經退走了,咱們不如各率甲兵,聲言為公子無虧報仇,聯合起來逐殺世子昭。咱們三人之中再由群臣商議,共同推奉一人為君,也省得受製於宋國,以致有損先王霸主的誌氣。”

公子元說:“說的是,我們可以奉長母之命行事,那才叫師出有名。”遂將三人策劃之事向長衛姬稟報。

長衛姬正為齊侯無知的死傷心難過,說:“你們兄弟能為公子無虧報仇,我即便立刻死去,也沒什麼遺憾了。”遂命內侍糾集齊侯無虧黨羽,與三位公子合兵一處。

豎貂手下的心腹之人想趁亂撈點便宜,率人分頭守住了臨淄各個城門。國懿仲見亂軍勢大,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應付,遂躲在家裏閉門不出。

高虎對世子昭說:“公子無虧、豎貂雖然已死,但其黨羽還有殘留,又有三位公子聯合作亂,將世子擋在了門外。世子若要進城繼位,勢必要與其搏殺,一旦戰敗就會前功盡棄。以臣愚見,不如再次前往宋國請求幫助。”

世子昭說:“茲事體大,我聽憑老大夫安排。”遂與高虎一起出奔宋國。

宋襄公剛剛班師回國,看到世子昭跟了過來,不覺大吃一驚,向其詢問來意。世子昭喘息未定,高虎代其回答,將齊國發生的事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宋襄公說:“怪我班師太早了!世子放心,隻要有我在,就不怕進不了臨淄城。”遂命大將公孫固調集兵馬,以公子蕩為先鋒,華禦事為合後(軍職名,與“先鋒”相對),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共計戰車四百乘,一路護送世子昭前往齊國。

高虎率領一路人馬頭前開路,齊國守將見是高虎,紛紛開門延入,宋國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殺到了臨淄城下。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見宋國軍隊來勢洶洶,知道這回要真刀真槍的拚殺,遂命令守城軍士緊閉城門,無論宋國軍隊如何叫罵,隻是不準出戰。宋襄公見城門緊閉,吩咐三軍將士準備攻城器具。

公子商人說:“宋國軍隊若是攻城,必然會驚擾百姓。咱們可以率領四家之眾,趁宋國軍隊立足未穩之機合力拚殺。能夠取勝,那是最好,一旦失敗,咱們再想辦法突圍。如果閉門死守,等到諸侯大軍集結完畢,咱們可就凶多吉少了。”

公子元、公子潘已被宋國軍隊的陣勢嚇住,遂聽從公子商人的建議,趁夜打開城門,各自率領一路人馬劫掠宋國大營。公子蕩想不到齊國軍隊會來劫營,不查之下一敗塗地,隻得率領殘兵棄營而走。公孫固擔心公子蕩有閃失,點齊人馬火速來救,華禦事得到消息,會合高虎各率軍隊前來接應。

齊國四家之眾雖然人多,但卻各為其主,戰場上難以齊心協力,因此很快被宋國軍隊逐個攻破。公子元擔心世子昭進城繼位,不會放過自己,遂趁亂引著心腹之人拚命逃往衛國而去。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殘兵倉皇入城,宋國大軍隨即追來,齊國大軍七零八落,根本來不及關閉城門。崔夭親自駕車,載著世子昭長驅直入。

國懿仲聽說四家之眾敗散而逃,世子昭已經進入臨淄,遂派人召集群臣,與高虎一起擁立世子昭繼位,是為齊孝公。齊孝公繼位後,對群臣論功行賞,特意進崔夭為大夫。為了感謝宋襄公定位之勞,齊孝公命人拿出大批金銀,犒勞宋國大軍。宋襄公出於禮貌,在齊國盤桓了五天,這才率軍回國。

魯僖公很早就派人支援齊侯無虧,直到齊侯無虧被殺,魯國軍隊也沒有趕到。等到齊孝公繼位,魯僖公隻得半路返回,自此齊、魯兩國又生嫌隙。

齊孝公繼位為君,公子潘、公子商人非常害怕,遂聚在一處商議,將出兵拒敵之事全部推在公子元身上。高虎、國懿仲明知是四家合謀,卻又不想株連太多,遂建議齊孝公隻追究首亂之人易牙、豎貂的罪過,其餘諸人暫時赦免。

定了齊孝公的國君之位,宋襄公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想趁機號召諸侯,一舉接過齊桓公的霸主令旗。宋襄公的誌向雖然不切實際,但他對自己的實力還算有所認識,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他首先約會滕、曹、邾、鄫等小國到曹州(今山東菏澤曹縣西南)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