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一個女人做了一個噩夢,“春秋小霸”就此誕生……

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的一天夜裏,鄭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的宮殿裏,降生了一個小男孩。

大凡貴人出生,總要伴隨一些奇怪的現象,諸如刮風、下雨、冒香氣之類,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不一般。

小男孩的母親武薑在懷孕的時候很正常,既沒有刮風,也沒有下雨,更沒有冒香氣。反倒是在分娩的時候,武薑做了個噩夢,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身邊多了個血肉模糊的東西。

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左傳》上隻用了四個字:“莊公寤生。”《左傳》的作者是魯國史官左丘明,不知這位爺是為了趕時間,還是出於其他原因,文風竟然簡約到極致。正是由於左丘明無比簡約的文風,才使得後人對這件事有了不同的理解。

一種觀點認為,寤是寐寤之意,寐覺而有信曰寤,也就是夢中出生的意思。另一種觀點認為,寤是牾生之意,也就是出生的時候,嬰兒的腳先出來,現代醫學上稱為逆產、倒產。

雖然這個小男孩的出生與眾不同,但是武薑卻嚇了一跳,還以為自己生出了怪物,是以對這個兒子十分厭煩。孩子出生了,總要取個名字,一來方便稱呼,二來寄托希望。鄭武公姬掘突正與朝中重臣商量的時候,武薑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說:“就叫寤生吧。”

那時候的人取名字不像後世那麼嚴格,不避俗,不避醜,既不看生辰八字,也不求富貴吉祥,凡是能拚出來的漢字,沒有不能使用的。聽到武薑這麼說,鄭武公略微猶豫了一下,點頭表示同意。

周平王十七年(前754年),寤生三歲的時候,武薑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段。生孩子是個技術活,也許是有了經驗,武薑在生段的時候既沒有做噩夢,也沒有再次“寤生”,而是順順利利地生了下來。

段很適合走偶像路線,不僅長得一表人才,而且多力勇敢,武功高強。武薑寵愛小兒子,曾暗自思忖:“大王百年之後,如果讓段繼承君位,豈不勝過寤生幾十倍?”武薑心內主意已定,便竭力勸說鄭武公立段為世子。

廢長立幼在曆史上曾多次上演,而且大多引發了不良的後果。魯武公姬敖就攤上過這樣的事,他之所以廢長立幼,一方麵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一方麵是在服從王命。

周宣王十一年(前817年),魯武公帶著長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戲,前往鎬京(今陝西西安)朝見周宣王姬靜(又作“靖”)。周宣王看上了公子戲,想要立公子戲為魯國世子。大夫樊仲甫極力勸阻,周宣王聽不進去,說什麼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思辦。是年,魯武公回國後去世,世子戲繼位,是為魯懿公。

周宣王二十一年(前807年),公子括早已去世,其子伯禦不甘心本來屬於自己的君位旁落他人之手,遂私下裏四處活動,以求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魯懿公雖然繼了位,但其繼位方式於禮不合,其本人又為政不善,魯國國人紛紛背離魯懿公,轉而擁護伯禦。

伯禦隱忍多年,見時機已然成熟,遂聯合魯人攻殺了魯懿公。伯禦被立為國君後,立即下令在宮中搜尋魯武公第三子公子稱,準備將其殺死,以絕後患。

周宣王三十一年(前797年),周宣王發兵征伐魯國,伯禦兵敗被殺。

周宣王問:“魯國公子中,誰可以繼位為君?”

樊仲甫說:“公子稱莊重恭謹,是最合適的人選。”

於是,周宣王在夷宮(周夷王姬燮廟廷)立公子稱為魯國國君,是為魯孝公。魯孝公雖然肅恭明神,敬事耆老,但周宣王肆意幹涉別國內政的做法,卻令很多諸侯感到強烈不滿。經過這次事件,周天子聲望大減,自此以後,諸侯多有違抗王命之舉。

鄭武公深刻吸取魯武公的教訓,為了避免魯國的悲劇在鄭國重演,他毅然決然地說:“長幼有別,不能亂了次序。當年姬敖廢長立幼,引發魯國內亂,禍及子孫,我不能重蹈覆轍。再說了,寤生沒有什麼過錯,無緣無故就廢長立幼,隻怕群臣不服。”在鄭武公的一再堅持下,武薑隻好作罷,寤生不出意外地被立為了世子。

爭做世子的計劃落空之後,武薑請求鄭武公給段封邑。鄭武公正想把段支出國都,以減少他對世子寤生的威脅,便欣然將共地(今河南輝縣)封給了段。因此,段又被稱為共叔。共地是個小地方,沒有什麼物產,民眾也少得可憐,武薑對鄭武公的這一安排很不滿意。

周平王二十七年(前744年),鄭武公病重,武薑舊事重提,勸說鄭武公改立共叔為世子。鄭武公雖然臥病在床,卻不是老糊塗,他早就看穿武薑這一做法的用意,是以說什麼也不答應。是年,鄭武公去世,世子寤生繼位,是為鄭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