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修煉五 脆弱:讓你的心走上強大之路(1 / 3)

別人是否討厭你並不重要

“我不想去上學,我覺得大家都討厭我。”不知有多少個內向的孩子在年幼的時候說過這句話,有過這種心態。這種“討厭”,包括輕視、不理解、排斥,這些負麵感覺壓在孩子心上,讓他們厭倦、恐懼。事實上,他們未必受到輕視和排擠,有些時候是他們太過敏感,別人一個眼神、一個無意識的動作都能讓他們產生“被討厭”的錯覺。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這種情況是不是就會好一些?沒有。多數內向的人的心裏始終對人際關係存在一種畏懼,害怕別人討厭而影響他們做人做事的熱情,隻是他們不再把這種擔心說出來,因為他們說不出口,說這種話的人有多脆弱?又有多膽小?

敏感是內向者的一大特點,他們的自尊心超強,對其他人的動作和感情流露很在意,而且常常會把這種流露與自己聯係起來,得出和自己有關的結論,例如,“某某這樣說,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某某說這句話,是否在針對我”,整天這樣想的人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很深的無奈,致使他們做事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讓敏感者產生誤會。其實他們很想直白地說:“大家都很忙,沒有那麼時間天天盯著你、討厭你。”

鄒亮上大學時學的專業是平麵設計,畢業後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鄒亮是一個優秀卻敏感的女孩,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她工作努力,卻得不到上司的肯定,心裏暗暗著急。

一天,鄒亮在洗手間無意中聽到上司在打電話,上司帶著不屑又煩躁的口吻說:“真不明白現在的大學生在學校都學了些什麼?笨得要命,教什麼都學不會,做出來的東西根本不能看!”鄒亮認定上司在說自己,她心想自己很快就要被上司辭退了,情緒十分低落。

好在鄒亮是個負責任的人,雖然有要被辭退的預感,她仍然認真地做著手頭的企劃,隻是每當同事們聚在一起時,鄒亮就覺得他們在議論自己的不是;每當上司投來一個眼神,她就覺得上司在琢磨怎麼炒她魷魚。後來,鄒亮把企劃書交上去,卻得到上司和同事的一致稱讚,同時另一位同事被解聘,鄒亮這才明白:那天上司抱怨的人並不是自己。

一場虛驚過後,鄒亮明白自己不必去在乎別人說什麼,即使上司說的真的是自己又能怎麼樣?她同樣能交出出色的企劃,比起別人的評價,自己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裏的鄒亮就是個敏感的人,對於上司的一句話,她想都不想就攬到自己身上。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敏感的人有另一個特點:當別人誇獎什麼時,他們往往不會想到自己;但當別人貶斥或者說了什麼不好的話時,他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自己,並把這件事定義為他人對自己的厭惡,由此可見,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並不高,至少他們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

沒有人能討所有人喜歡,你當然也不例外,可是,一個人要得到所有人的討厭,也需要一定的功力。仔細想想,你身上真的有那麼多的缺點嗎?還是僅僅是你自己這樣認為?要相信更多的人和你一樣,會盯著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吹毛求疵。再進一步想:除了極少數親友,別人的看法真的那麼重要嗎?

如果你還是覺得不能釋懷,那麼不妨分析一下別人為什麼討厭你、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看你不順眼,當麵對一些真實的厭惡,又該怎麼做?別人對你的“厭惡”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麵,你要注意區分,並用合適的方法及時化解。

1.你的某些行為讓他們反感

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你不能要求所有人對自己寬容,總會有些人不願忍受你。這些缺點有時是小事:例如,進門的時候總是忘記關門;喝過咖啡的杯子不及時清理,以致發黴而散發異味;做事慢一拍,給人添了麻煩……這些都是你應該及時改正的問題,如果別人提出,你應該盡量改掉,不要為了保持“自我”而非要做讓人討厭的事。

還有一些問題涉及你的性格,比如有些人就是討厭內向的人,認為內向的人連一句話都說不明白,或者厭惡你不夠果斷,這些問題並不是出於某種偏見,它們往往出現在你與他人共事中,你的某些性格因素的確給他們帶來了麻煩。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許在他人的促進下,你能夠擁有更加有效率的辦事方法,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2.忌妒

有時候你覺得奇怪:為什麼你無論做什麼都有些人看你不順眼?即使你做了對他們有利的事,他們還是一樣挑三揀四?這個時候你不要檢討自己的錯誤,而是要明白你的優秀引來了某些人的眼紅,他們忌妒你,所以要挖苦你,甚至誹謗你,這是他人的一種不正常的心態,不要因為他人的錯誤而讓你自己難受。

培根說:“忌妒是常見的社會現象。”遭人忌妒不奇怪,這在側麵恰恰說明了你的優秀。不要因為他們的打擊喪失信心,有壓力就要有動力,你不需要為了保持他們的心理平衡而委屈自己,隻要你保持平和的心態,流言自然會離你遠去。

3.先入為主,對你產生偏見

有些人很注意“第一印象”,你留給他們的第一印象不好,他們就會對你產生偏見。例如,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不愛說話,他們很可能認為你不善於與人交際,不適合做銷售類工作,這種偏見並非厭惡,可以通過實際行動加以證明並得以解決。

還有的時候,人們被流言蜚語影響,對你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甚至厭惡你,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多加辯白,要相信,日久見人心,當他人了解你之後,流言就會不攻自破。

4.緣分不夠,對方看不順眼

有時候,人與人的相處講究一個“緣”字,我們都看到過這樣的現象:兩個人的人品、才學、性格都不相上下,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會相處得不錯,可他們偏偏處不來,也就是人們說的“不合眼緣”,這種情況不必強求,你不能和世界上所有人做朋友,隻要對方不來傷害你,與你保持一種距離,不去接觸即可,不要為自己不討人喜歡而煩惱。

想要在別人眼裏得到好印象,首先要為自己建立良好的形象,要時刻記住你是一個獨立的人,你可以尊重他人的習慣,也可以改正自己的缺點,但你不需要為了迎合別人的喜好而改變自己,要克服敏感,你需要的是獨立和自主意識,而不是逢迎與無原則的更改。當你成為一個完善的、有魅力的人時,喜歡你的人自然就會增多。

不要把自我價值附著在別人身上

在商場裏,我們常常看見這樣的場景:一個女孩正在試衣服,旁邊有人說了句:“皮膚這麼黑還穿花衣服啊?”女孩便會立刻扔下那件衣服,根本不會想那個被說的人是不是她?她穿這件衣服究竟好不好看?她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也完全放棄了自己的選擇權。

這些人為什麼會如此敏感?因為他們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並把這些看法作為評價自己的標準,他們認為自己是否有價值就在於別人是否肯定他們。如果他們今天得到身邊的人一句誇獎,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錯;如果他們明天得到身邊的人一句批評,他們又會覺得自己差勁透頂。誇獎的人多了,他們便自我膨脹,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批評的人多了,他們便自我貶低,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總之,他們因為敏感而形成了一套扭曲的價值觀。

敏感的人的生活重心不是自己,他們最在乎的不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生活,而是別人對他們的評價,可以說,他們成就事業和生活都是為了讓別人看,為了讓別人看得起自己,這是一種摻雜了虛榮心與自尊心的敏感,其實他們把自己看得很高,很怕理想和現實之間有落差,於是就按照他人的評語拚命彌補,生怕自己不合格。

安娜是個有點兒自卑的女孩,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夠漂亮,比起同齡的女孩子少了一份活潑開朗,在女孩子們參加舞會的時候,她常常窩在家裏看書。

聖誕節那天,姐姐要在家裏開一個聖誕舞會,她給安娜發了請柬,又送給安娜一個漂亮的發卡,那個發卡是亮麗的橙黃色,做成蝴蝶的形狀,鑲了明亮的碎鑽,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安娜一下子被這個發卡吸引了,她覺得隻要戴上這個發卡就一定能夠吸引別人的目光,於是,一向對社交活動敬而遠之的她決定戴著它去參加聖誕舞會。

舞會進行得很順利,大家都誇安娜很漂亮,有很多受歡迎的男生主動來請安娜跳舞,安娜一下子對自己有了信心,她相信,這都是那個發卡的魔力。

安娜開心地回到家,媽媽對她說:“你回來了?你真是粗心,你的姐姐那麼費心地幫你買了發卡,你竟然忘記戴在頭上。”安娜這才發現她根本沒把那個發卡戴到頭上。

安娜這才明白,有魔力的不是發卡,而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

安娜是個幸運的姑娘,如果她戴了那個發卡,也許她會認為受歡迎是因為發卡的魔力,由此,她就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如果她一直認為給自己帶來幸運的是一些外在的因素而不是自己的魅力,那麼她即使有了自信,這份自信也是附著在其他東西上的,總讓人覺得不牢靠,這不是真的自信。

敏感的人必須正視自我價值,即使現在還弱小、能力有限,也要看清自己的優點,承認自己的缺點,認可自己發展的可能。不要讓別人來定義你,更不要根據別人的一句話來決定你的人生走向,生命的意義要靠自己來創造,否則,生命就是一種附庸、一種浪費。那麼,如何確定自我價值呢?

1.獨立的價值觀高於一切

想要確立自我價值意識,首先要有獨立的價值觀。獨立的價值觀就是承認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自我的存在,要相信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自己的存在有獨特的價值,誰也不能抹殺和否認。

與獨立價值觀對應的不是敏感,一個人如果過於敏感,就會像枯萎的向日葵一樣低下頭,露出光禿禿的莖稈,不再美麗,也不能吸引別人的目光,這對自己、對他人都是莫大的損失。此外,價值觀無所謂好壞,喜歡賺錢的人不一定會變得唯利是圖,熱衷仕途的人也不一定會變成權力的崇拜者,要知道,你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

2.對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人雲亦雲

脆弱的人往往因為沒有主見,對於事情,他們習慣聽別人的看法,再把別人的看法作為自己的看法加以轉述,這其實是一個相當糟糕的習慣,難道你願意當別人的複讀機?不要別人說什麼你都認為是對的,要有辨別能力,更要有自主的思考意識,更重要的是要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讓他人了解你。何況,表達自己本身就是在培養獨立意識,因為你會對自己說出去的話負責,這會讓你對言論有端正的態度,你需要仔細思考、詳細調查,才能發表出真正有見解的看法。

3.培養自己的優點,讓自己變得獨特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世界上也隻有一個自己,這個事實決定了你本身的獨特。但是,想要得到別人的承認,你要不斷地培養自己的優勢,讓自己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你的優勢可能是事業上的能力,可能是感情上的親和力,也可能是會煮飯、能寫一筆飄逸的字跡……優勢其實沒有大小之分,隻要功夫深,都能顯出你的卓爾不群。

沒有人生來就一無是處,就算你現在覺得自己不完美,這也不要緊,通過努力,你能建立起自己的信心,讓自己變得更好。要相信,是金子就不會被埋沒,即使別人暫時沒有承認你,終有一天你也會發出奪目的光彩。

別人的未必好,你的未必差

內向者的敏感有時來自其內心過於糾結的思緒,有時來自外界的影響,有時來自一種未必正確的心理落差,他們常常覺得別人的都是好的,自己的都是差的,盡管實際情況可能是別人的不是那麼好,他們的才是最好的,這是一種主觀偏見,而他們卻無法克服。

小的時候,孩子們吃著鄰居家的飯,總是覺得比自己家裏的好吃,事實上,家裏的飯菜未必難吃。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覺?因為鄰居家的飯不是頓頓吃,於是給了他們一種新鮮感和刺激感,或者說是陌生感。因為不熟悉,所以覺得好,而太熟悉的卻顯得平平常常;因為自己沒有,就覺得很新鮮、很羨慕,而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卻視而不見。

總覺得別人的東西好,未必是一種貪婪,也許隻是因為某種自卑。不過,如果永遠盯著別人的好處,忽略自己擁有的東西,就會讓自己很難有滿足感,這也是一種不公正。比如,你總覺得別人的朋友夠義氣,那麼你的朋友就會認為你不重視他們的奉獻、看不到他們的付出。人始終應該多多關懷自己、欣賞自己,這樣,生活才能快樂。

一位國王正在他的花園裏散步,他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競相生長,心中充滿了喜悅,他每天都會在這份靜謐的自然美景中享受一段獨處的時光。

一次,國王去國外訪問,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回到王宮後,他首先走向花園,可是,花園裏的情形讓他大吃一驚:所有植物都枯萎了,隻有野草還在蓬勃生長。

國王大怒,叫來花匠,想要治罪於他,花匠說:“尊敬的國王,請您聽聽這些花草的說法,再決定要不要處置我。花草們,請你們告訴國王,你們為什麼會枯萎?”

一棵棕樹悲哀地說:“因為我不想活著,我就算再生長,也不能像櫻桃樹一樣結滿櫻桃。”

櫻桃樹說:“我也覺得活著沒意思,能結櫻桃又怎麼樣?我無法像百合那樣美麗。”

百合說:“我的生命太短,隻有一個季節,不能像樹木那樣繁茂,不如早一點兒結束。”

國王大吃一驚,最後問野草:“你說說,為什麼隻有你活得這麼輕鬆?”

野草說:“因為我堅信自己是最好的,就算沒有樹木的挺拔、果實的甘甜、花朵的芳香,但是我有極強的生命力,能生長在任何地方,我一直這樣自由自在!”

國王對那些枯萎的植物說:“你們有這麼多優點,竟然還不如一株野草!”

敏感的人容易懷疑自己,而堅強的人無論在哪裏都能找到自己的意義。一旦敏感,即使芬芳的玫瑰、高大的棕樹、美麗的櫻桃樹也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價值,甚至還不如一株野草,而那些心境開闊的人,永遠能像小草一樣自由自在,覺得充實、快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