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的外向世界裏,內向者時常被認為是“怪人”,在很多場合中他們會被認為是“不受歡迎的人”,甚至有些人還視內向性格為不良性格。

真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其實任何性格類型都同時存在著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麵,也就是說,無論是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都既有優點又有不足。那種認為隻有性格外向、口若懸河的人才會具備較強的能力,而“性格內向”與“難擔大任”之間應該畫等號的觀點,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而且與客觀事實也是不相符的。古今中外,許多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內向人群”,如企業界的巴菲特、比爾?蓋茨等;政界的拿破侖、基辛格等;科學界和文學界的愛因斯坦、諾貝爾、卡夫卡、尼采等,不勝枚舉。

性格外向者有外向型的優點與缺點,內向者同樣也是這樣。由於內向者習慣按照自己在特定心態下附加的聯想意義來解釋外界事物,因此,他們比較習慣於沉浸在個人的精神世界中,日久天長,便逐漸養成了沉穩踏實、喜歡思考、耐心謹慎、自製力強、平易近人、堅韌文靜的性格,但有時也有敏感多疑、心緒消沉、膽小軟弱、固執拘謹、因循守舊、精神怠惰、行動遲緩的特性。

而這種兩麵性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具體表現。例如,在保爾?柯察金的一生中,便充滿了爽朗與抑鬱、坦率與孤僻、果斷與徘徊等矛盾重重的表現。還有許多著名人物的一生,也往往處於這種狀態之中,但他們最終都戰勝了自己,戰勝了性格的不足,成為頑強不屈、鬥誌昂揚的人。

本書就是基於此認識,剖析了性格內向者的優勢與不足,通過翔實的理論和生動的案例,幫助內向者客觀地認知自己,學會如何有針對性地把性格弱點轉化為性格優勢。當然,本書的目的不是讓性格內向者變得熱情澎湃、激情蕩漾、口若懸河,這是不現實也是沒必要的。但是,不熱情奔放卻見解精辟,不激情澎湃卻韌勁十足,不口若懸河卻一語中的,則是性格內向者應當追求的目標。

與內向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