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易是一個很善於學習的人,也是一個很善於研究的人,事實上,當他拿到不射心法之後,雖然不是兩眼一抹黑,但是真正能夠讀懂的也沒有多少。腦海裏的智珠對於這些能夠讀懂的部分進行模擬演算,雖然也很有一些收獲,但是一萬次能夠有一次成功的模擬一個心法已經很不錯了。他的心法卻都是經曆了萬次模擬出來的,他所用的輕功也是如此。
在智珠內,模擬的丁易身體死狀,千奇百怪,死法也是慘無人道的千奇百怪,有笑死的,有哭死的,有半身不遂的,有全身癱瘓的,有直接爆體而亡的,也有全身血脈倒流的,也有全身經脈寸斷而死,也有全身骨頭一寸一寸慢慢粉碎疼死的,也有七竅流血流死的,也有五髒內焚燒死的,也有人沒事全身血肉腐爛而死,其中走火入魔猝死的不計其數。也正是這些死亡的經曆讓丁易從中得到了無數的死亡經曆,這些經曆慢慢地積攢著丁易對於全身血脈以及人體的認識,讓他越往後的研究越簡單。
這也是當初,他在美國秘密研究基地看到鬥氣修煉者之後,就能快速的模擬出鬥氣運行方式的根本原因,百病成醫,更何況用無數次死亡來獲得的經驗?
每一次死亡,每一次研究,丁易都努力的試圖從中得到更多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是別的宗師想得到都不能得到的寶貴東西。這些經驗成為他不斷地朝著人類進化的最巔峰前進的基礎——還有什麼比生死之間得到的東西更加的彌足珍貴?
也正是如此,每一次研究,丁易都進行的細微而認真,可是越研究,他越發現自己的渺小,無知者無畏,可是知道多了,卻依然無畏的更加彌足珍貴。
或許是他的研究精神感動了上天,或許是他的研究到了瓶頸,或許是他有心,或許是因為其他的未知原因,總之,當丁易猛然回頭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腳步和研究缺乏係統,缺乏一個很大的框架,缺乏支撐他們的骨架。
可是修煉的骨架是什麼?
哲學!哲學是修煉的最完整的骨架,任何修煉方法最終都是要靠哲學來解釋其中最神妙的部分的,比如道教佛教就是如此。自古以來,任何的修煉的基礎都來源於哲學,因為哲學代表著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規則的最奇妙的承載體。也隻有哲學才能完美的闡述修煉中所接觸的法則和奧妙。
丁易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相似的問題,在他的認識中,道教是道教,道門是道門,兩者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東西,而所謂的哲學卻通常被道教的那些人所使用,也近乎是不可靠的。但是這麼多的研究之後,從他隱約所發現的一絲蛛絲馬跡來看,有的時候,最不可靠的反而是最可靠的,他又犯了當年學習醫術所犯的錯誤了。
這個世界任何的東西的存在都是依靠著一個完整的體係,這個完整的體係的存在就是這東西存在的規則。存在即真理,既然修煉方法存在,那麼支持他完整存在的就隻能是古老的哲學,越古老,越是接近真相。
說到古老,這世界上,估計麼有人比出生在遠古洪荒時代的妖族大聖之一的葉覆海更加有說明力,最起碼老子孔子還在的時候,這家夥還活著。丁易用了一千極品晶石換來了葉覆海收藏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周易八卦》《連山》《歸藏》《道德經》四本書一個月的閱讀時間。
這幾本刻在玉片上珍貴的玉書讓丁易欣喜若狂周易八卦暫且不說,後人考證,華夏族的所有的文明都源自周易九宮八卦,但是曆史證明,越是珍貴的好東西在世間流傳的時間越是短暫,每一個人學習周易八卦都有自己的感悟,每一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感悟修改周易八卦,不管阿貓阿狗隻要有名氣都要改兩下顯得自己的英明,卻不知道就是因為肆意的改動才讓原本驚天動地的知識都淹沒在曆史的煙塵當中,古人說話,字字珠璣,改一字甚至就可以改變所有的意思,沒有經過別人修改的周易八卦有多麼強大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連山》《歸藏》的由來是一個很有趣的謎團,有人說其根本不存在,有人說那是可以和周易相提並論的兩大神秘的體係。史書記載:《周禮?春官》曰:“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這裏所說的《連山易》、《歸藏易》,其書在漢初亡佚,現無據可考,難度其詳。從此,《連山》與《歸藏》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裏的一件千古之謎。
但是丁易從拿到這兩本書之後就發現一些很巧妙的東西。
其實,《連山易》與《歸藏易》可以被丟失,但它的內容不可能無影無蹤,至少它們的書名是追索其內容的重要線索。既然《周易》這本古代化學典籍是它們的同類,那麼它們也必同化學有關。雖然《周易》係統講解了元素的形成,分布及其作用,但這也隻相當一部現代基礎化學,或稱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與核化學部分都沒有涉及。而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核化學無法截然分開,故《連山易》與《歸藏易》極有可能是對這兩部分的補充,即它們分別是古代的“生物化學”與“放射化學”。
在現代“有機生物化學”課本中,我們經常用“鏈”來形容分子團所連成的有機大分子,如“飽和鏈”、“不飽和鏈”、“環鏈”、“肽鏈”、“DNA鏈”等等,而“鏈”是由一個個金屬環相扣而成。古人用“山”替代“環”,用起伏連綿的山脈來形容這些有機大分子的形態,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把有機化學更名為“鏈化學”不算過分的話,古人把它稱為“連山易”則自在情理之中。尤其是,人體的基因雙螺旋結構也是鏈狀,其中奧妙自然不是膽量小者所敢猜測的。
現我們已無從得知古人研究了哪些有機大分子那些東西,但他們的有機化學知識必然會被運用於生物學與醫學,在古人留下的醫學文獻中,應該有《連山易》的思維痕跡顯現出來。從西漢人歸納整理出來的《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來看,除人體的五髒六腑用地球的“五行”來喻指外,人體筋胳中的許多穴位還直接用山形水勢來比附。如梁丘、三裏、巨虛、豐隆、厲兌、商丘、陵泉、大包、承山、昆侖、湧泉、內關、風池、丘墟、天泉、外陵、鶴頂、地機、陷穀、天柱、靈台、曲垣、陶道、玉田、支溝、金門、風岩、珠頂、岩池、下關、地倉、石門、地甲、梁門、石關、四連、外丘等,有如隨筋絡進入蜿蜒起伏的山脈,巡視一處處勝境,這些穴名的最初來曆極可能同《連山易》有關。
古代醫家還把不同的脈象描述為浮、沉、遲、數、虛、實、滑、澀、洪、細、濡、弦、緊、促、結、代等,而我們同樣可用這些脈形來描繪千裏連綿的山勢,現在的心電圖畫的就是這峰來波往的山脈。如此一來,隻要他弄明白了連山易的奧妙,丁易在醫學上的許多迷惑就可以一掃而空,他許久沒有得到突破的醫術必然會得到質的飛躍。
另外《連山易》中的內容在滲入古代醫學文獻的同時,還有可能竄向堪輿風水雜學之中,人們將其發揮運化,用於觀山說水、擇宅選墳,逐漸演變出一些有關峰嶺骨象、地氣結穴、藏風得水,虎踞龍盤之說。
有關核化學的《歸藏易》則不容易流傳於民間,一是知易者不敢貿傳,二是學易者不易學透。況且,其易理高險,習無所用,歸藏於深山**,自成必然。
這種猜想對別人或許無意,但是對於一個擁有一個龐大的基地的丁易來說,這簡直是如虎添翼,而且丁易也不覺得這種猜想有多麼的高深,從一本周易演化了整個華夏文明來看,連山和歸藏遠遠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果然,當丁易將這些知識掃描進自己的智珠內之後,忍不住的叫一聲苦也!
四本書的內容都不是太多,但是如果按照古人說話的字字珠璣的情況來推算的話,這四本書平常人研究一百萬年也研究不透。
在古代,就算是大智大慧者也因為其中含義深刻,一時半會也是絕對不可能領悟透的,沒有百年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他們根本不可能參悟其中的一絲的奧妙。
不過,好在對於丁易來說,他還有智珠這個天下無雙的寶貝。
智珠的計算和模擬功能可不是什麼腦子都能比擬的,有了智珠作輔助,丁易一個月之後將這四本書牢牢的記憶在腦海裏。
一個月後,丁易參考周易八卦研究出來了丁易現在所使用的輕功,就如他所預料的一樣,三易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猜測的那麼一點東西,而是一個極為龐大的體係。
就如有些預言家所說的那樣,三易可以解說天下所有的東西,甚至包括時間,空間,以及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