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
阿難尊者從佛陀那裏如此聽聞: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靈鷲山)中,和一千兩百五十位大比丘,以及上萬名大菩薩會聚一處。
時,王舍城有長者女,名為妙慧,年始八歲,麵貌端正,容色姝好,諸相具足,見者歡喜;曾於過去無量諸佛,親近供養,種諸善根。
當時,王舍城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女兒名叫妙慧,年僅八歲,麵貌端正,長相莊嚴,具足所有美好的相貌,所有見到她的人無不歡喜;這是過去妙慧累世以來,親近供養無量諸佛,種下種種善根,而得到的果報。
時,彼女人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而說偈言:“無上等正覺,為世大明燈,菩薩之所行,唯願聽我問。”
那時,妙慧童女至佛陀住處,頂禮佛足,順時繞佛三圈,然後長跪合掌讚歎佛陀說:“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啊!您的功德如世上的大明燈,我想請問您應如何行持菩薩道呢?願佛陀您能讓我請教!”
佛告妙慧:“今恣汝問,當為解說,令斷疑網。”
爾時,妙慧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雲何得端正,大富尊貴身?複以何因緣,眷屬難沮壞?雲何見己身,而受於化生,千葉蓮華上,而奉諸世尊?雲何能證得,自在勝神通,遍往無量刹,禮敬於諸佛?雲何得無怨,所言人信受,淨除於法障,永離諸魔業?雲何命終時,得見於諸佛,聞說清淨法,不受於苦惱?大悲無上尊,唯願為我說。”
佛陀告訴妙慧:“現在隨你所問,當為你解說,斷除你的疑惑。”
這時,妙慧在佛陀麵前,以偈語問道:
“如何才能得到端正相貌、坐擁大富大貴?又要以何種因緣,使眷屬常在左右,和合不離散?”
如何見到自己化生於千葉蓮華上,供養諸佛世尊?
如何才能證得自在神通,遍往無量佛土,禮敬一切諸佛?
如何才能處世沒有怨恨,所說的話為人所相信,淨除一切障礙,永離一切魔業?
如何在命終的時候,可以得到諸佛的接引?聽聞佛說清淨法,而不受輪回的苦惱?
慈悲偉大、無上尊貴的覺者,希望您為我解說。”
爾時,佛告妙慧童女言:“善哉!善哉!善能問此深妙之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妙慧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這時,佛陀向妙慧童女說:“太好了!太好了!你問得很好,所問皆是深妙之義。你要仔細地聆聽,善加思索,並且憶念其中的意涵,我當為你解說。”
妙慧童女回答:“是的!佛陀!我很歡喜聽聞。”
佛言:“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為四?一者,於惡友所不起嗔心;二者,住於大慈;三者,深樂正法;四者,造佛形像。”
佛陀說:“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就能得到端正、莊嚴、美麗之身。哪四種方法呢?一、對惡友不起嗔心;二、心安住在大慈悲之中;三、對正法要深深歡喜;四、塑造佛的形像。”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嗔壞善根勿增長,慈心樂法造佛形,當獲具相莊嚴身,一切眾生常樂見。”
那時,佛陀以偈言再次叮囑:“嗔心會毀壞我們的善根,千萬不要讓它增長;將身心安住在大慈悲中;深樂正法、護持正法;造佛聖像,使之流傳於世,供人瞻仰,如此必能獲得莊嚴身相,所有眾生都將歡喜樂見。”
“複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富貴身。何等為四?一者,應時行施;二者,無輕慢心;三者,歡喜而與;四者,不希果報。”
“又,妙慧!菩薩要成就四法,便能得富貴之身。哪四種方法呢?一、在適當的時候行布施;二、布施時沒有輕視的心;三、布施時歡喜給予;四、布施不求回報。”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應時行施無輕慢,歡喜授與不希求,能於此業常勤修,所生當獲大財位。”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道:“菩薩若能應時布施,不生輕慢心,歡喜給人而不希求回報,如此殷勤修行,就會獲得財富地位。”
“複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眷屬不壞。何等為四?一者,善能棄舍離間之語;二者,邪見眾生,令住正見;三者,正法將滅,護令久住;四者,教諸有情,趣佛菩提。”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可使眷屬和合不離。哪四種方法呢?一、要能棄舍離間的話語;二、令邪見的眾生住於正見;三、正法將滅時,能護持正法,使其久住世間;四、教導有情眾生,生起成佛的無上菩提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舍離間言及邪見,正法將滅能護持,安住眾生大菩提,當成不壞諸眷屬。”
那時,佛陀又說偈語:“如果我們能夠舍棄一切不善的離間語言及遠離邪見;護持正法,令法久住;使眾生安住在智慧覺悟的菩提道上。這樣就可以擁有眷屬和樂的生活了。”
“複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當於佛前得受化生,處蓮華座。何等為四?一者,捧諸華果及細末香,散於如來及諸塔廟;二者,終不於他,妄加損害;三者,造如來像,安處蓮華;四者,於佛菩提,深生淨信。”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件事,就能在佛前得受化生,住於解脫的蓮華座上。哪四種方法呢?一、手捧諸香花果品,供養如來和塔廟;二、對一切有情眾生,永遠不妄加損傷、逼害;三、造佛形像,安處蓮華之上;四、對佛所成就的大菩提,能夠一心淨信。”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華香散佛及支提,不害於他並造像,於大菩提深信解,得處蓮華生佛前。”
那時,世尊就說偈語:“能夠用花香散於佛前及諸塔廟,不損害眾生並發心塑造佛像,對大乘的覺悟之道深生信解,必得安處蓮華,生於佛前。”
“複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從一佛土至一佛土,何等為四?一者,見他修善,不為障惱;二者,他說法時,未嚐留礙;三者,燃燈供養如來之塔;四者,於諸禪定,常勤修習。”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以遍往無量佛土。哪四種方法呢?一、看到別人行善,不予障礙、惱害;二、別人宣說佛法時,不予留難、阻礙;三、點燈供養諸佛塔廟;四、於所有禪定方法,勤加修習。”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見人修善說正法,不生謗毀加留難,如來塔廟施燈明,修習諸禪遊佛刹。”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見到他人修習善行、講說正法,不生毀謗、不加以留難,並能點燈供養諸佛塔廟,勤於修持禪定,便能自在遨遊諸佛國土。”
“複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處世無怨。雲何為四?一者,以無諂心,親近善友;二者,於他勝法,無嫉妒心;三者,他獲名譽,心常歡喜;四者,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可以處世無所怨仇。哪四種方法呢?一、不以諂媚心親近善友;二、別人有所成就,不生嫉妒心;三、別人獲得名譽,心生歡喜;四、對他人的菩薩行,不生輕侮、毀謗的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以諛諂親善友,於人勝法無妒心,他獲名譽常歡喜,不謗菩薩得無怨。”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不以諂媚阿諛之心對待善友;他人比我好、比我能幹,不生嫉妒心;他人得到名譽,我們心生歡喜;對於別人的菩薩行,不加以輕侮、毀謗,就能處世無怨了。”
“複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所言人信。何等為四?一者,發言修行,常使相應;二者,於善友所,不覆諸惡;三者,於所聞法,不求過失;四者,於說法者,不生惡心。”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所說的話,人皆信受。哪四種方法呢?一、行為和言語要一致;二、於善友麵前,不掩飾自己的過失和缺點;三、聽聞他人講說正法,不議論他說得好壞;四、對於說法的人,不生起惡心。”